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專訪近年發展最快之一的冥想app】「 Headspace 」設計師 Vicki Tan :人生就是不斷的 prioritize

2019-08-27

Self love是近年大家都要修的課題,冥想自然也是很熱門的話題——但說到 meditation ,大家的反應很多都很兩極,一是很熱衷,二就是覺得門檻很高很難去學。這也是手機的冥想 app 一夜爆發的原因;我們就找來獲得 iOS App Store 的「 Best of 2018 」獎項的冥想小工具「 Headspace 」的設計師 Vicki Tan ,問問
當中又有什麼小秘密?

TEXT BY JAZ KONG       PHOTOGRAPHY BY BEN TAM

Image description

你今天 meditate 了嗎?

回想二十年前的今天,互聯網才剛起動,大家對這個偉大又未知的發明充滿恐懼——還記得對「千年蟲」的擔憂嗎?但二十年來,網絡成為大家生日中不可劃缺的一部分,見手機的時間很有可能比見家人還要多。「發明科技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只是我們選擇如何使用科技。」當年修讀心理學的Vicki Tan卻在Headspace這個app當上了設計師,主要負責用戶的user experience及管理內容,對於手機既是工作壓力的源頭之一,但卻又成為Headspace之類的mindfulness手機應用程式成名的地方,她亦認同兩者看似有衝突。「一來手機讓生活很大壓力,二來就是讓我們容易分心。就好像要在地雷陣中栽種一棵樹,一個無可避免的paradox。」


由心理學走到設計師,Vicki加入了Headspace的原因原來也是因為自己的工作壓力所致?「離開了Lyft(一個近似Uber的手機應用程式)後來在Silicon Valley的一個FinTech 公司工作,那時的壓力十分之大,所以就開始了冥想這個習慣,當初選擇了Headspace幫助自己學習冥想,後來更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最初接觸Headspace,最喜歡的是它告訴了筆者原來冥想沒有想像中拒人千里,也不需要像別人說得如此講究坐姿、程度等,入門者做不來的話,其實只需好好坐在一張椅子上,放鬆心情,合上眼睛調節呼吸,就已經是做好第一步了。

Image description

Headspace 101

Headspace其實已有多年的歷史,但這個跟冥想有關的手機應用程式就在近年才開始興起。Headspace的其中一位創辦人是Andy Puddicombe(如果你有用這個app,當中的冥想指引的磁性又calming的聲音就是Andy了!), 1994至2004年這十年當中,Andy在亞洲不同地方學佛, 得道後回到倫敦開設了一家負責舉辦活動的公司,幫助都市人減壓,2012年正式以這些經驗開創了Headspace手機應用程式,現在Andy亦著有不同關於mindfulness的書籍。而Vicki則於2017年加入Headspace,大家現在安裝的話, 所見到的迎新體驗就是出自Vicki的設計。選擇嘗試冥想, 選擇加入Headspace對Vicki而言很重要,除了是工作上的機會,也是讓自己快樂的選擇。「在Silicon Valley的工作其實很大壓力,競爭大之餘更要面對複雜的人事關係;但Headspace則是一個很舒服的工作環境。」在一家tech公司工作了兩年半,對於美國的tech界而言已經是世界級的歷史,但眼見Vicki可以到訪歐美亞洲世界各地跟大家分享她的工作,每次都帶着燦爛的笑容,就知道這是一個適合她的選擇。

Image description

Headspace的logo是一個很簡單又易辨認的圖案——一個白色背景中間一個橙色的圓圈。「一開始的logo比較複雜一點,是一個盤坐的人像,頭部仍然是這個橙色的圓形, 意思是space around our head,代表着我們的思想跟情緒;後來就簡化到現在的圓圈,但仍然保留這意思。」Headspace的另一個吸引之處在於它的人物與動畫設計, 既不是人像也不是動植物,只是一些很可愛的卡通人物。「它們是最初那位創作總監的設計!她形容自己是一個『很怪』的人,所以也要設計『很怪』的動畫人物,因為她覺得每個人類都是奇怪的;它們既是genderless也是ageless,不會對年齡、性格、性別、行為等有所限制。」是他也是你和我,mindfulness這回事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人,Headspace除了提供了指導,背後也帶着一分尊重。

Image description

為人民服務

科技的出現本是為了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容易,人類卻將它變成壓力的來源,變得跟「人性」格格不入。「但我仍然覺得手機應用程式是一件充滿熱誠的東西,因為人類本身也是充滿熱誠的、很inspiring的;尤其是幫助大家冥想的工具,說到底,『apps are always about the people』。」

談到人性,因為跟Vicki說起big data。說到電子的世界, 每個網站、應用程式等都一定會在背後收集用家的數據。以往Vicki在Lyft的經驗是關於user experience的設計,在Headspace也是設計類似的。「但兩者其實很大分別,對於Lyft的用家而言,最重要的是速度,如何以最方便最快的速度預訂接載車輛;但在Headspace,速度並不是重要的一環;反之,我們更想你慢下來,take your time。」

Image description

說到底,一個好的設計就是一個人性化的設計,正如大家都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最適合自己的應用程式一樣, 而這也是Vicki成功由心理學轉營到設計的重要因素,「背後的解釋其實都是跟behavioral science有關,」所以設計師往往要明白用家心中所想的。

「時間對於大家是一個怎樣的日常運作?」Vicki說這是她經常去想的問題,有時間又是否代表大家會作出一個對自己好的選擇?「在Headspace的這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調查,有趣的是,當問到大家是否『有空閒時間』時大家會答『有』,他們會有時間看電視,但卻『沒有時間』去健身室、去冥想;他們只是沒有一個習慣要去優先考慮對自己健康的事情。」因此,用上Headspace所收集的數據, 加上Vicki對人類腦袋的認識,很自然就可以用上心理學的架構去幫助新用戶上手meditation,「我們的目的是讓大家養成meditation的習慣,尤其是冥想,因為冥想是optional 的,如果我們的user experience做得不好,就很容易流失用家。」Vicki以簡單的例子形容,就好像我們刷牙的習慣一樣,牙齒髒了是trigger,刷牙這個動作是investment,見到刷完牙齒後乾乾淨淨是reward;久而久之,我們想見到牙齒更乾淨的話就會投資更多時間、更多金錢去買好用的牙擦,「說到底,我們是要對抗人類的惰性。」

Image description

To be or not to be?

其實用戶都會知道Headspace甚或乎Insight Timer、Tide 等心靈健康的app都不止是幫助大家冥想,是一個概括睡眠質素、運動、情緒等所有關於mindfulness的手機應用程式。俗語也有說「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每次當應用程式有軟件更新,Headspace都會帶給大家驚喜。在內容更新或發展方向這方面,Headspace 是如何選擇要帶給用戶什麼的新內容?「其實就是要不斷prioritize不同的目標,跟做人一樣,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想做的,但以今年為例,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大家得到更好的睡眠質素。」經常聽到大家說「今天只做一件事」, 就是因為「這」件事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專注才會做得好。「但其實Headspace也關心大家心理以外的身體健康,因為創辦人之一的Andy以往就是做心臟健康有關的治療,所以未來我們也希望提供關於mindfulness以外的服務,是跟心臟健康有關的,因為想要身心健康的話,我們總不能一邊冥想一邊吃掉一整個pizza吧!」

Image description

對的, 人生就是要作出各種的選擇, 重要的就要prioritize,選擇對自己好是很重要的。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