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齊上齊落──網上開舖app Boutir掌舖隨疫情跟商戶共創奇蹟

2021-03-18

Image description

E-commerce 雖然不是一個很新的題材,但對於香港的小商戶而言,相信讓更多人願意嘗試甚至投身進入網上商店世界的,正是處於疫症這段期間。「去年一至三月疫症初爆發這段時間,Boutir 的商戶數量每月都增加兩至三倍;在其後第二、三波疫情亦見到類似增長,」就讓我們跟 「Boutir 掌舖」這個以手提電話就可輕鬆開網店的 app 的聯合創辦人之一 Eric Ng 吳家嘉研究一下香港的網店世界。

TEXT BY JAZ KONG     PORTRAIT BY BEN TAM

Image description Boutir 現時有大概八成顧客都是以手提電話購物,而商戶則有超過九成以手提電話管理商店,因為 Boutir 本身是以 app 應用為主。

疫市奇蹟
Boutir 掌舖成立於 2015 年,至今全球用戶(包括香港及馬來西亞等地)的註冊商戶數量大約十二萬,而香港商戶則佔了當中大概八成,其中的三分一左右是活躍的付費商戶。Boutir 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本身是個手提電話應用程式(app),由開店、上載貨物、日常處理訂單等事項全部可以在手提電話上一 click 處理好(當然亦有網頁版方便商戶一次過處理大量貨品);Boutir 有近八成的顧客亦是以手提電話購物;而且不論是商戶界面還是顧客瀏覽的頁面均以簡單易用見稱,着實是降低了開設網店的門檻。「Boutir 由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已決定以『簡單』為特點,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商戶更容易地 sell more,所以重點就是讓他們容易開店做生意,反而太複雜的個人化設定就未必是 Boutir 目前的考量。」

Image description Boutir 聯合創辦人 Eric Ng

這個理念,亦讓 Boutir 跟新舊商店在疫症期間一同造就了不少奇蹟。Eric 形容當時看着 Boutir 的下載數據及註冊用戶數量就好比看到當期時的疫情趨勢,「記得上年第一波爆發是在二、三月期間,當時每個月的商戶數量每月就錄得兩到三倍的急升;其後到八、九月及十一月時又再有數量的倍增。」當時大家足不出戶,就連買日用品、買餸都見到不少家庭在網店處理,有需求就自然多了生意機會,加上部分商戶經營網店亦不一定以全職形式營運,因此 Eric 提到以 Boutir 開店作為 second income 的用戶亦不少。

Image description Boutir 的另一個吸引之處就是可以在 app 內連結商 店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專頁,一按就可以立 即落廣告。

除了數字上多增長,另一個疫情奇蹟就是防疫產品了。「記得二、三月時大家都為口罩而瘋狂,當時就有一間本土口罩廠開售,他們沒有實體零售店的話就一是選擇網上商店了,而且他們就選擇了 Boutir 這本台。那家商戶最高峰時期每日出售二十萬張單,生意額高達港幣六千萬元一天!」不知大家記得與否,上年當消毒用品、口罩甚至是紙巾都缺貨,大家要花起碼兩小時才可以進入百佳等網上超級市場的網站嗎?當時可說是分秒必爭、如每秒幾百萬上落般動魄驚心,但相反,Boutir就對一秒幾萬人次的流量應對輕鬆自如。「譬如說,產品兩點開賣時就會同一秒有幾萬人次湧到網店,正常的系統都會應付不了;但我在開設 Boutir 前的另一家網絡公司 Red Soldier 剛好開發了一個非常 scalable 的排隊系統,讓大家在開賣時可以先登記電郵,再由系統回覆一個『籤號』,讓顧客在指定時間 click 入指定的連結就可買到產品,而不用坐在電腦面前瘋狂 F5(重新整理網頁)。」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有了第一個口罩品牌選擇 Boutir 而成功的例子,慢慢就連其他的同類產品都會留意到,數數手指 Boutir 都做了十多個防疫產品的campaign 了。而 Boutir 可以在最適合的時機得到最適合的後台系統,這件事也絕非偶然,「幸好就是我們的工程師反應夠快,本身他們亦有相應的知識;本來我們還在苦惱當初為什麼要花精力去做一個如此 scalable 的
系統,做了出來也好像沒有機會用到;怎料那家口罩廠當時告訴我們說兩星期後將有一大批貨開售,當時就立心要繼續研發下去。當然,後來見到商戶及顧客大多都稱讚系統,工程師當然開心。」另一個在疫症期間創造出的有趣例子就是農曆新年前突然湧現的盤菜訂購生意了。所以說,Boutir 的好處就是方便易用,在一個人人都擔心生計的時間卻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

從幫人的心態出發
Eric 回想當初 2015 年決定開設 Boutir 時是有點猶豫不決的(當時 Boutir 連中文名都未有,是後來靠問粉絲意見才決定命名為「掌舖」,取其手掌上的舖頭之意),後來Eric 跟生意夥伴本着「幫助商戶 sell more」的心態,先推出免費版本的 Boutir,不久之後連付費版本都開始受歡迎,Eric 就覺得 Boutir 是有 value 的,加上 2017 年時得到 MaBelle 成為策略投資者,以亞洲、甚至是全球獨有的方法幫助旗下員工推銷鑽飾。「當時就跟 MaBelle 研究幫助每一位售貨員都開設一個專屬的網店,讓他們有平台有工具收錢開單做生意;另外就是品牌可以藉此吸納更多『珠寶顧問』,讓本身從事其他行業如售賣手袋、化妝品等人士可以在認識珠寶後將品牌的產品加入自己的網店作為 secondary income。」這個生意模式當時可說是非常創新,即使後來 Eric 將此模式跟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分享時,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反應及支持,「不少人都說這是個 unique 的模式,但亦是將網上生意數碼化的前景。」

Image description Boutir 應是香港提供最多付款方式的平台,Eric 相信,要讓一間店舖得以生存,首要條件是容易收到錢。

本着幫人的心態大概是 Eric 跟生意夥伴成功的原因之一,將 Boutir 定位為簡單易用的網店平台是其一,另外就是相信 Boutir 是香港引入最多付款方式的平台了。「最初我們只得信用卡付款,後來漸漸加入 PayMe、FPS、支付寶香港等渠道,(訪問的)前一天又剛加入了八達通付款系統,今個月底亦會加入 WeChat pay、銀聯等;最近亦跟新加坡一家 startup 名為 Atome 合作,引入『buy now, pay later』的分期付款方式,即使少至幾百元的購物金額,客人都可以選擇分期,希望可以帶動商戶的消費。」本來以為要達到一定金額的付費計劃才可享用全部的付費功能,但 Eric 就表示這不是他的原意,「三個不同的 paid plan 大概是限制交易數量的分別,但我們認為 payment 是最基本的條件,要鼓勵大家經營下去,首要條件是要能夠維生,而其中最大的條件就是讓大家更容易收到錢,才可慢慢由 startup 計劃升級到不同付費計劃。」

Image description Boutir 應是香港提供最多付款方式的平台,Eric 相信,要讓一間店舖得以生存,首要條件是容易收到錢。

其實現時 Boutir 靠商戶的月費都足以營運下去,但即使是扎根香港的 Eric 都覺得本地的市場始終不太大,「應該最多可以增長兩倍,市場就會飽和,所以未來我們會積極開拓印尼市場,向東南亞發展,加上印尼人口可以讓 Boutir 爆發,而且市場內未見有同類型的產品,希望可以將 Boutir 發展成 20 倍爆發力的公司。」

Image description Boutir 近年積極發展,上年於疫症期間亦邀請了不少新同事加入團隊。團隊多為年輕人,包括Boutir 掌舖聯合創辦人 Eric Ng 吳家嘉身後的 marketing 同 事 Martina(左)及 Charlotte(右)。

其實由 2015 年的二人公司(當時只有 Eric 跟夥伴),發展至今有近三十人,而且做到每年兩到三倍的增長額,成績真的不錯,當中同理心也很重要。Eric 很鼓勵同事們自己去開網店經營,「就像病過的人才知有多痛一樣,自己做生意才會真正理解商戶的真實情況及需要。」而且 Boutir 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室,入面最多註冊商戶的是個體戶,甚至乎一部分連商業登記都可能沒有,在Facebook 或 Instagram開了一個專頁就做起生意來,「在 Boutir 就是最快可以證明到自己的產品是否合乎product-market fit 的最快方法,產品有市場有人肯付錢就證明 work,否則就可以立即改變經營模式;這有別於傳統的生意,分分鐘要花上一兩年時間才知道自己的產品會否成功。」加上 Boutir 的簡單系統,因此 Eric 見到註冊了 Boutir 的用戶無分年齡,「創業無分年紀,我們想平台適合每一個想創業的人士,而每個年齡層都有成功的例子。」

Image description

在疫症期間創下如此多奇蹟,Eric 有否擔心過後 Covid 年代又會否影響 Boutir 的生意?「大家的網上購物習慣已成為了一個 behaviour,我不太擔心大家會走回頭路;相反,Boutir 本着方便、安全的付款功能,加上平台又加入不同新功能如直度的 video,相信商戶跟顧客之間亦更容易建立信任關係。疫情期間讓大家體驗到這些好處,相信只要我們將方便、安全及信任三方面把關得好,大家就不會『返轉頭』的;但對 Boutir 而言,相信穩健的本地發展是會繼續的,但要尋求數字上的大幅爆發,就要靠海外市場了。」

讓 Eric 驕傲的,相信是當初決定成立 Boutir 的決定,若是沒有 Boutir,可能平台上的十幾萬註冊商戶就未必這麼有決心開設網店,而每月在 Boutir 各商店瀏覽的二百萬人可能就要另覓網上購物平台了。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