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們的品格教育中心舉辦了一個有關情緒的課程。品格教育其實包括社交情緒學習、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明白如何跟別人交流。因此,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以幼稚園生為對象、有關感覺和情緒的課程。
課程的其中一課是關於負面情緒,同學會被問及幾條問題,包括「你有試過不開心嗎?」及「你有試過憤怒嗎?」他們最初均回答沒有,但經過一些深入的查問後,方承認自己曾經歷這些情緒,例如當兄弟姐妹搶了他們的玩具,或是在學校沒有朋友跟他們玩耍。他們的負面情緒一般都來自不同的事情和經歷。
最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他們談及這些情緒時都感到十分尷尬。當老師問及擁有負能量(例如傷心或憤怒)是否一件正常的事時,他們均猛力搖頭,指負面情緒是一件壞事,應壓抑這種情緒。
文:劉馬露明
電影啟示
然而,社交情緒學習對這個課題有另一種看法。雖然情緒分為正面和負面兩種,但負面情緒並不代表是負面的。如果讀者有看過電影《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便會知道擁抱負面情緒的重要性,我非常推薦這套電影給大家。
負面情緒是正常的,在某些時候甚至是一件健康的事。例如當親人離世,感到傷心和悲痛實在正常不過,如果我們不容許自己經歷悲傷,這並不是個健康的情緒紓緩過程。同樣地,如果我們被不公平對待,憤怒是自然而健康的反應。
雖然產生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事,但這種情緒引發的行為卻不然。例如,在憤怒的時候打人是一件不正確的事,因為那會傷害別人;即使不開心,也不要讓自己捱餓,因為那會傷害你的身體。由此可見,埋沒自己的情緒並非明智的做法,取而代之,我們應好好學習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緒。
下次當孩子情緒失控或不開心時,你應該怎樣做?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貼士:
別置諸不理
有時候,當孩子談及一些傷心事時,我們或會不以為然,因為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可能很微不足道;但請家長謹記,當這些事情能掀動孩子的情緒時,這對他們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因此,家長不應跟孩子說「你不該這樣想」或是「停止這樣的想法」等說話,這種話不但無助增強他們的抗壓性,更會影響親子間的溝通。
辨識情緒
有時候,孩子會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情緒湧上心頭,卻缺乏識別或表達情緒的能力。家長可教導孩子辨識情緒,讓他們在將來遇到同樣的情況時,能用適當的詞彙表達。當孩子告訴你他的朋友今天不跟他玩時,你可以嘗試說:「朋友今天不跟你玩耍,你一定感到非常傷心和難過。」或者當孩子在足球比賽落敗時,你可以說:「落敗一定讓你感到非常失望!」
用心聆聽
作為父母,我們有時候只想盡快解決問題,但其實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解決。當孩子跟你分享一些心事時,他們有時候只需要一位聆聽者。你不用為他們提供任何解決方法,或是指出他們的錯誤。當你用心聆聽孩子的故事,你或會對他們的解難能力感到驚訝!
討論應對方法
每個人都會經歷負面情緒,但更重要的是找出適合自己的應對方法。例如,有些孩子需要空間和安靜的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有些則需要跑步出汗或是聽音樂和睡覺。家長可協助孩子尋找合適的應對方法,讓情緒得以紓緩。
負面情緒一定不好嗎?其實不是啊。
劉馬露明_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