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人人都希望擁有水潤亮白的肌膚,市面上不同類型的護膚產品大行其道,但大部分都只着重外在修護而忽略內在調理。皮膚在人體表面,是構成人身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就像一面鏡子,將五臟六腑的氣血盛衰反映出來。女性月經與皮膚狀態也息息相關,中醫理論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便是這個道理。
反映臟腑狀態
生活在壓力大的社會中,女性特別容易患上月經病,反映身體出現臟腑功能失常或氣血失調的情況。除了月經不調、月事來潮前後身體總會有點不適外,女士們的皮膚在經期容易變得暗啞無光、臉色萎黃、蒼白、皮膚粗糙,臉上更會長暗瘡,使心情更鬱悶煩躁。大家可以透過月經的狀況來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透過不同方法改善體質,使自己「由內靚到外」。
從中醫的角度,女性正常月經是有月節律的周期性,正常範圍一般21至35天,經期約3至7天,經色暗紅,經質不稀不稠,而且無血塊或特殊臭氣。行經前,可出現胸乳略脹、小腹略墜、腰微痠,同時情緒容易產生波動。
觀察月經量、月經顏色和性質是中醫婦科望診的特點,再結合月經周期、全身症狀如面色、舌脈等便能做出辨證。一般而言,氣虛者月經提前,經量偏多、經色淡紅、質稀;腎陽虛者則經量少、色黯淡、質稀;血虛者月經延後,且經量少、色淡紅質稀;血熱者經量多,日久不止,色深紅質稠,而色鮮紅質稠為陰虛血熱;月經量多、經色紫黯、質稠有血塊且痛經者多為有血瘀;經量或多或少則多為氣鬱。
臟腑氣血盛衰,必然反映在臉色和皮膚上。氣虛者面色蒼白,神疲乏力,不能固表,使肌膚變得鬆弛;腎虛表現面色黝黑;血虛則不能濡養肌膚,面色黃而不華,皮膚出現細紋;氣虛易使氣滯,血液運行不暢造成血瘀,皮膚暗啞與色斑同時出現。女生在行經前氣血旺盛但尚未溢瀉,容易使氣血郁滯化熱,上熏頭面部而長暗瘡。對於月經不調的女士,中醫會透過辨證論治,針對其病因病機,以中藥、針灸、食療來調經。
「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女子以血為本,臟腑氣血失調可致一系列月經病,而月經病亦會加重臟腑氣血失調,形成惡性循環,進而影響皮膚狀態。因此想要擁有淨白肌膚,姐妹們要先着重內在調理,把月經調好,自然容光煥發。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2370 2216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內中醫服務內容。
健脾益氣湯
材料 : 黨參15克、北芪20克、陳皮12克、茯苓20克、紅棗5粒、瘦肉200克。
做法 : 將上述各料洗淨,瘦肉汆水,加入適量水煲1小時。
功效 : 以上湯水適合氣虛人士,能健脾益氣,改善面色。
補血調經湯
材料 : 當歸9克、熟地15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瘦肉 200克。
做法 : 將上述各料洗淨,瘦肉汆水,加入適量水煲1小時。
功效 : 以上湯水適合血虛人士,能補血調經、潤膚養髮,改善面色蒼白、肌膚粗糙。
理氣活血花茶
材料 : 玫瑰花6枚、茉莉花6枚、 桂花少許。
做法 : 將花同時放入杯中,用90度水泡5分鐘。
功效 : 以上花茶適合氣滯血瘀人士,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調經,容易長暗瘡人士可加數片花旗參同泡。
作者為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
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註冊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