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新一代抗凝血藥 助房顫患者減中風風險

2021-07-02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問題,香港約有1-2%的人口為心房顫動患者,65歲以上人士更有高達7%機會患有心房顫動,情況相當普遍。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病人中風風險比正常人高出五倍,而且由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情況往往比其他疾病引起的中風嚴重,情況不容忽視。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新一代抗凝血藥能有效減低因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風險,病人須按醫生指示服用,方能控制病情。

任何人受傷流血,身體均會產生凝血機制,停止繼續流血,並令傷口結焦;但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會出現過快及不規律的心跳,使血液未能有效地泵進心室,導致部分血液滯留於心房內,在凝血機制下,滯留的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塊;如果血塊流到腦部,就會引致腦部供血嚴重受阻,導致缺血性中風,嚴重會導致死亡。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裕豪表示,心房顫動的成因,醫學界一直存在很多討論,目前仍未有定論,但相信有不少有誘因導致,如高血壓、吸煙、飲酒、心瓣疾病、內分泌疾病、睡眠窒息症等均是誘發心房顫動的高危因素,「部分心房顫動患者會有心悸、氣喘、體力下降、胸口不適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休克及頭暈,但卻有不少患者並沒有任何病徵,因此建議四十歲以上人士,定期接受心電圖及脈搏檢查,以分辨心律是否正常。」

由於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五倍,陳醫生提醒大眾須重視此問題,「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由於血塊是由心臟流向腦部,堵塞體內的大血管,因此會造成較大範圍的創傷,對手腳的活動能力影響較大,絕對不容忽視。」如果確診心房顫動,醫生會以CHA2DS2-VASc評分表來評估病人的中風風險,分數愈高,中風機會便愈大,如果經評估後屬高中風風險的心房顫動病人,醫生會處方抗凝血藥,來減低中風風險。

處方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抗凝血藥分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Warfarin)及新一代抗凝血藥(NOAC)兩類,陳醫生表示,「抗凝血藥的主要功用,是使血液不容易形成血塊,減少因血塊流到腦部而引致中風的風險。傳統做法會採用華法林作為抗凝血藥物,但由於藥效會受中西成藥及深綠色蔬菜等食物影響,服用起來限制較多;新一代抗凝血藥受飲食及其他藥物影響相對較少,最重要的是較華法林更有效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而且顱內出血風險也較華法林低,因此國際指引也推薦房顫患者服用新一代抗凝血藥。」

新一代抗凝血藥的藥效相對安全,大部份病人均能安心使用,但陳醫生指出有一小部份病人,即需要考慮服藥後的出血風險。另外,「有嚴重腦出血及內出血病歷、二尖瓣狹窄,或是曾安裝機械心瓣的病人,均不適宜服用新一代抗凝血藥。醫生亦會為某一些出血風險較高及非心瓣疾病而引致的心房顫動進行評估,為某些病人進行左心耳封堵術,以微創方式於患者大腿內側血管伸入導管,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儼如一把降落傘堵塞左心耳入口,避免血液停留凝固成血塊。」

切忌自行決定停藥

當然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的患者,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有可能需要短時間停藥,陳醫生表示,「不同種類的手術,出血風險會有高低之分,例如皮膚及表皮手術,出血風險較低,而腦部及開胸手術,則屬於出血風險較高的類別。醫生會因應手術的出血風險、正服用的抗凝血藥種類,以及病人的腎功能等,來決定是否需要停藥,一般會在術前24至96小時停藥,再於術後根據病人情況決定恢復服用藥物的時間。」

除了進行手術這些特殊情況外,陳醫生強調,一般情況下並不建議停藥,「即使服用抗凝血藥後,心房顫動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中風因素仍然持續在此。之前有位八十歲病人,確診患有心房顫動,CHA2DS2-VASc評分為5分,代表他每年中風風險在6%以上,當時處方了新一代抗凝血藥給他,但他見到身體沒有任何症狀而自行停藥,結果兩年後真的中風,由此可見服藥的重要性。」陳醫生還提醒心房顫動患者是可以繼續做運動的,適量運動對心臟健康有正面影響,只要少做具撞擊性的運動以防受傷便可。

(資料由陳裕豪醫生提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