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文明社會多寵物

2016-12-06

Image description 「家無寵物,彷彿異類」的潮流, 近二三百年才興起於英美及西方社會,逐漸普及到其他國家地區。

香港地小人稠,不是養寵物的理想地。就算要養寵物,也應養一些不需要佔太多空間的寵物,如魚、龜……可是,和許多發達國家的人一樣,香港人愈來愈愛養貓貓狗狗。根據統計處2010年的調查,全港住戶佔了10.6%(約24.9萬)飼養貓狗。

跟英、美相比,香港人養貓狗的住戶可說是少得可憐。在美國,三分二家庭都養寵物,英國則50%左右。每年美國人花在寵物身上的費用高達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以上。養狗意外多多,每年至少有450萬美國人被狗咬或抓傷,甚至死亡。還有數以萬計的寵物主人,遭寵物傳染各種疾病。可是,美國人仍然對貓狗恩寵有加。

獅子收養小羊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一書的作者、西卡羅萊納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哈爾.賀索(Hal Herzog)指出,這個「家無寵物,彷彿異類」的潮流,近二三百年才興起於英美及西方社會,逐漸普及到其他國家地區。今時今日,養寵物彷彿是現代(modernity)的標記。不流行養寵物,就不算是現代社會。不擁有和鍾愛寵物,就不算是文明人!

家畜和寵物雖然同是由人類飼養,但家畜是為人服務的,牛耕田、馬拉車、狗防盜、貓捕鼠、雞、豬、羊、魚等提供肉食、奶、蛋……寵物卻是「無用之用」,其存在意義只是接受人的照顧,做「人類最好的朋友」,慰解人類的寂寞而已。

人類養寵物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4000多年的埃及,貓不單是備受崇拜的神祇,亦是王侯貴族的寵物。古時只有貴族和富有人家,才有餘糧及閒暇去養寵物。80%至90%的農村人口只會養家畜,哪有能力養寵物?當今,上富、中產乃至下貧都養寵物,甚至露宿街頭的流浪漢也養得起流浪貓狗作伴。在美國,寵物已多過兒童,而貓又比狗多。原因之一是,有些穆斯林認為狗不潔淨,拒絕養狗。是以養狗的基督徒家庭,比伊斯蘭家庭多一倍。有趣的是,黑人比白人、亞洲人、拉丁裔人更不嗜好養寵物。何以故?無從稽考。

學者戴雅蒙(Jared Diamond)發現,新畿內亞人對動物相當殘忍,不會養作寵物,頂多做家畜。非洲肯雅的 Kiembu族,亦是有家畜而無寵物。他們喜歡養狗守護家園,對付猛獸及提防陌生人,卻不會當狗是朋友。該族根本不知寵物為何物,詞彙中沒有「寵物」這個字詞。

由此可見,養寵物和人類的「天性」(human nature)無關,亦非本能。可是,萬牲中只有人類會養寵物。生物之間會共生,例如珊瑚與海藻、卡搭蝦與蝦虎魚、牛背鷺與水牛等等,彼等共生為了「各取所需」,沒有誰主誰奴、誰照顧誰。也許你會疑問:YouTube不是充斥着動物照顧另一物種的錄像嗎?1654年,倫敦有過一頭獅子「收養」一隻小羊的展覽,時人嘖嘖稱奇。

科學家見證大猩猩Koko收養小貓;肯雅一頭無父無母的河馬,竟與160歲的巨龜為伴。更神奇的是,科學家曾將18頭剛出世的小貓交由鼠「撫養」。其中6貓長大後,竟不與鼠為敵,還十分依戀「鼠媽媽」哩!

正如賀索指出,上述的事件只發生於動物園、實驗室、 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公園或家庭內。有關動物都由人類飼養,已經馴化,「野性」遠遜野生動物。何況,不同物種的動物親善如友,一起嬉戲玩耍,不等於強的一方當弱者是寵物。動物有沒有「寵物」的概念,頗成疑問。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人愈來愈愛養貓貓狗狗。

當寵物為奴隸

人類既然天生沒有養寵物的「基因」,那養寵物就是文化培育而成的行為,此所以許多人不喜歡養寵物,甚至不喜歡寵物。有些愛護動物分子亦反對養寵物。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法學教授Gary L. Francione和Anna Charlton,在兩人合著的《動物權利》(Animal Rights: The Abolitionist Approach, 2015)一書中表明反對養寵物,因無論怎樣善待,都是將寵物當作「私有財產」,即是當作「物」看待。主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寵物可囚、可閹甚至可「人道毀滅」。沒有主人的照顧,寵物無法獨立生存。沒有主人的批准,寵物無法交配、繁殖後代。雀鳥不能自由飛翔。這等於將寵物當作奴隸。兩位教授認為,道德上,這是不對的!

撰文:占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