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輸波與道德運氣

2018-07-11

此文見報日,已有世界盃英格蘭對哥倫比亞的戰果了。還記得分組賽英格蘭對比利時,兩隊都副選上陣,結果英格蘭輸了0比1,編入強隊較少的上線。有評論指這是聰明的做法,亦有相反意見認為英格蘭「刻意」輸波走線,違反英國人素來自豪的公平競賽原則和體育精神。

英格蘭是否「刻意」輸波?見仁見智。且當英格蘭是「刻意」輸波,那屬無可厚非還是應大肆抨擊?這不只關乎足球策略,且是個道德問題,令人想起已故英國哲學家班納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 1929-2003)在1979年的一篇文章中討論的「道德運氣」(Moral Luck)問題。道德和運氣本是風馬牛不相關的,但威廉斯認為,有些行為不能單就行為本身判定其道德與否,還要看行為的後果。有運的話,便合乎道德。失運的話,就變了不道德。

Image description 若根據英國哲學家威廉斯的道德運氣論,英格蘭可晉級,那「刻意」輸波給比利時便是對的、道德的行為。(法新社圖片)

康德提動機論

怎樣判定一個行為是否道德?不同派別的哲學家有不同的說法。與威廉斯「道德運氣論」截然相反的是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的「動機論」。康德認為:涉及道德的行為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自由選擇:人必須有選擇的自由,才能說他所做的是道德或不道德。禽獸按本能行事,沒有選擇自由,所以禽獸不可能有道德行為。禽獸不可能犯謀殺罪,只有人才可能謀殺,因只有人才有選擇自由。二是人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已失控的話,就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以康德的動機論,亦名為「控制原則」(Control Principle)。

為什麼康德認為只能從動機判定人的道德行為呢?因為行為會達至什麼後果,有時是人無法控制的。比如司機看見一個女孩衝出馬路,他扭軚避開女孩,怎知撞死了一頭狗。司機扭軚的動機是善的,避開女孩是道德的行為。撞死了狗,是他無法預見的後果,他不能為此負責,故撞死狗不能說司機不道德。

因此,動機論認為:只要行為的動機是道德的、蓄意為善的,該行為便是道德的,毋須考慮後果。暗殺一個暴君,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出於道德的動機,因而是道德的行為。

動機論不等於只要是出於善意,便可不顧後果,畢竟人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為了避開女孩,要將車衝上行人路,可能撞死幾個途人的話,那司機便應三思了。為了對抗暴君,將炸彈放在平民區,炸死暴君機會極低,但炸死平民機會極高,那便是不道德的行為。動機論只是認為:一個行為道德與否,標準在動機及後果與動機的相關程度,而和運氣無關。

動機論最大的問題是:動機是主觀的,有時可以觀其行而知悉其動機。英格蘭落後0比1仍不換入簡尼(Harry Kane)或其他前鋒上陣,憑此推斷英格蘭「刻意」輸波,不中亦不遠矣!可是,大多數情況下,個人的動機只有天知、地知和上帝(如果有上帝的話)知,別人甚至行動者都未必知道真正的動機是什麼。虎家長壓迫孩子讀書,學這學那,內心都以為是為孩子前途着想,其實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驕親友或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結果判定道德

威廉斯的道德運氣論則認為,有些不良動機的行為,結果卻變成了好事,於是,當初不良動機的行為都變得不壞、不那麼不道德,甚至可以接受或原諒了。貝多芬父親打罵兒子,暴力強迫年紀小小的貝多芬拚命練琴,本是出於不良動機——發洩自己的不滿——的虐兒行為,但貝多芬成為偉大的音樂家,貝父便有「道德運氣」。虎家長壓迫孩子,結果孩子成才,在一些人眼中,虎家長的行為便不算不道德,甚至推崇之,認為「東方式教育」勝於「西方式教育」。那亦是「道德運氣」。假如虎家長的孩子忍受不到壓迫,精神失常,那虎家長便是罪人。

道德運氣論異於動機論之處是:不是所有道德行為都只注重動機,亦有視乎後果才能判定該行為的「道德性」。英格蘭「刻意」輸給比利時,是否道德行為?要看英格蘭能否擊敗哥倫比亞晉級8強!英格蘭晉級,那「刻意」輸波便是對的、道德的行為,否則便是錯的,而能否晉級,多多少少關乎道德運氣。

撰文 : 占飛

Image description 英國哲學家班納威廉斯認為道德與運氣有關。(網上圖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