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0年之前,倫敦橋是唯一把倫敦南北兩岸連接起來的橋,由羅馬時代的木橋到近代的石橋都在附近的位置,因為那裏是泰晤士河的淺水區域,但又足夠讓船隻停泊,所以它便肩負起連接兩岸的使命。但不講不知,橋的南口曾是巿內著名斬下犯人頭顱及菜市場共存的地方呢,到今日斬頭情況不再,但市場依然健在。
當筆者向南走畢倫敦橋後,便看到倫敦市徽。倫敦橋其貌不揚,相比鄰近的塔橋及千禧橋,可算是毫無設計可言,但它是連接倫敦兩岸的第一道橋樑,雖然時代變遷,它已不是昔日的木橋模樣,但亦只有這個老大哥的份量,才在眾多橋中,唯一有市徽加持的。
歷史悠久
離開大橋,很快便看到架空的鐵路路軌,橋墩有大大隻字寫着「Borough Market here」的箭嘴(這個方向進入是市場的後門),穿過窄窄的橋墩,整個市場就在架空路軌下展現。它是倫敦年紀最大的市集,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十二世紀,這段時期正值是昔日的博羅區(現稱為薩瑟克區,即倫敦橋與博羅市集至沿河岸一帶)最烏煙瘴氣的年代,聚雜了很多流氓、妓女、碼頭工人、販夫走卒等,低下階層當然就要平民的生活,於是平價菜巿場便蓬勃起來。當時的巿集只是眾多地攤聚合起來的模樣,到1860年才落成現時的有蓋建築,並於2004年翻新到眼前的樣子。老街市保留着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金屬框架,幽幽綠綠的顏色,極富懷舊味道。原本倫敦巿內有兩大巿場,自從北岸的科芬園市場關閉後,博羅巿場變成倫敦的唯一了。
高質食材
博羅市場賣的貨品可以分為兩大類:食材及即食產品。食材方面,差不多說得出的食材都能夠買到,出產地主要是英國本土出產,當地的蔬菜、水果、海鮮、肉類等,但價錢絕不便宜。原來博羅市場已不走當年超平民的平價路線,而是走高質素檔次,每家想在市場營運的店舖,事前都要經市場委員會的嚴格考核,確保質素良好才能在市場內佔一席位,因此不單是老饗到此搵食,連高級餐廳的大廚也會來入貨。
一走入市場我已被烤肉香氣吸引着,掃了煎得香噴噴的德國豬肉腸、印度烤雞後,走到市場中央更見到非常新鮮的生蠔,即開即食,甜的、海水味重的、略帶金屬味的、爽的、稠的,應有盡有,想配酒嗎?生蠔店後有兩三家賣酒的,你大可以買支白酒佐蠔,大快朵頤。如果你像筆者一樣住宿靠近市場,又有廚房可煮食的話,我更加建議在這裏買食材回去開炊。我選了塊400克的風乾牛扒及幾隻大過手掌的虎蝦,價錢也只是香港的一半。蔬果呢?這裏的羽衣甘藍、無花果、橄欖等都絕對值得去試,筆者喜歡用牛油蒜片炒菇菌的,這裏有很多在香港找不到的菇菌,非常新鮮,菇身飽滿而柔韌,紋理清晰又夠香,我恨自己沒有三個胃。對芝士有興趣的,街市內有來自歐洲不同區域的芝士,如想特別聚焦英國小農戶的,亦可到對面的Neal's Yard Dairy,偌大的店只賣芝士,一餅餅圓柱體的芝士整齊排列,顏色深淺有序,香氣濃淡有致,我像進入了芝士世界,四周都是濃濃的芝士香與黃澄澄的芝士皮,或許叫它芝士博物館更為合適。
烹飪文化
可以說博羅市場不只是個市場那麼簡單,它更是一個包羅豐富多種族烹飪文化的舊倫敦角落,是體驗英國人生活品質和飲食文化的絕佳地點,是一個發現美食,享受美味的好去處,我絕對認同網上的人說,來倫敦,必吃的只會是博羅市場。
市場附近還有兩個地方值得參觀,一個是監獄博物館(The Clink Prison Museum),博羅市場的成長,也見證着博羅區的黑暗時代。治亂世用重典,昔日倫敦政府就特地在此區建設了The Clink這所在歐洲歷史上叫人聞風喪膽的監獄。傳說它的環境就像電影裏見過的地獄囚室,狹窄、密不通風、暗不透光,喝到雨水當甘霖、吃到老鼠當珍品……Clink之名就來自犯人日復一日帶着絕望搖着鐵門的鐵鏈撞擊聲(kling, kling, kling)……在最龍蛇混雜的地方,建起收阻嚇作用及有實際功能的監獄,這個構思真不錯。
另一個是從監獄拐個彎便到的鐵錨酒館(The Anchor),莎士比亞時代的人看戲前後都會去南岸酒吧喝喝酒,但隨着歲月流逝,酒吧拆的拆,關的關,百多年來只剩下鐵錨仍然存在,有時間不妨到南岸海邊,吃個炸魚薯條或喝些英國啤酒,看看泰晤士河,吹吹風,挺寫意的。
旅遊資訊
簽證:香港特區護照或BNO,免簽證可逗留6個月
交通:前往博羅巿場,可乘搭地下鐵黑線或灰線,在倫敦橋站落車;博羅巿場設有免費WiFi,周一至三只有一半攤檔營業,周四至六才是全開,星期日休息
天氣:踏入11月便是冬季,氣溫在3度左右
貨幣:1英鎊約兌10港元
撰文、攝影 : 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