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盛夏之際,日本多個大小城鎮都會舉行夏祭,當中尤以本州東北地區的祭典,憑藉其空前盛況以及形式繁多而享負盛名,歷年來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蒞臨觀賞。
7月下旬,已有城鎮急不及待,率先舉行慶祝活動,為整個東北夏祭掀起序幕。8月上旬,高度密集的祭典活動簡直令人目不暇給。分布在東北地區的多個城市,緊貼在這段夏日黃金時段,使出渾身解數,各自展現看家本領,務求抓着看官的垂青,在芸芸眾多的祭典中突圍而出。青森睡魔祭的煙火表演,為壓軸海上夜巡的氣氛推向高處。
青森睡魔祭
青森的睡魔祭可算是東北夏祭中的一顆巨星。睡魔祭源遠流長,一般相信由津輕地區農鄉驅走炎夏睡魔的習俗結合由中國傳入的七夕祭典而來,歷經演變而發展至現今模樣與規模。六天會期當中,首五晚均以夜間巡遊形式在青森市街上演,壓軸日下午先進行日間巡遊,至傍晚時分轉移陣地,移師近岸處進行晚間海上巡遊,最後以大型海上煙火表演作結。
整場祭典的靈魂是架在大型木製山車上,稱作「睡魔」的大燈籠。「睡魔」以傳統紮作手法製作,以竹條為框架,糊上色彩鮮艷的紙張,構成一個個形狀各異的立體圖案。燈籠的立體圖案主要包括真實歷史中的英雄豪傑、民間傳說的虛構人物,還有鬼神與存在於現實或神界的動物。近年來一些電影人物、動漫角色亦漸次成為新派的「睡魔」角色,其相對柔和的神態造型,與殺氣騰騰、面目猙獰的傳統造型產生強烈對比。
夜幕下,燈籠內的燈光把「睡魔」照得通透,造像顯現強烈的立體感,相當悅目。以十數台「睡魔」山車為核心的巡遊隊伍,由身穿色彩豐富傳統浴衣的舞者領頭,邊走邊跳,不時齊聲呼喊響亮的口號。山車之間是傳統樂手列隊,笛子、手鈴、太鼓等各式樂器合力演奏,現場呈現一片熱鬧興奮的氣氛。
祭典最後一晚,登上駁艇的「睡魔」在震耳欲聾的樂聲伴奏下,於岸邊不遠處緩慢駛過,展開壓軸海上夜巡,似是要向觀眾道別。此時,夜空中閃起彩光,色彩艷麗的煙火像光繪般呈現不同圖案,火藥爆發聲混雜在樂聲和人群的起哄聲,把這個年度祭典推向高潮。直至煙火熄滅、「睡魔」消失在漆黑的海洋,心情亢奮的觀眾才願意離場。
秋田竿燈祭
秋田的竿燈祭同屬東北夏祭的重頭戲。相傳源於江戶時代,為了在盂蘭盆節之前驅邪淨身而舉行的民間儀式。遠觀有如稻穗般的竿燈,是竿燈祭的靈魂所在。竿燈的框架與帆船桅杆類近,以一條粗壯的縱向竹枝作主軸,主幹擔起數條橫向分支,燈籠整齊地掛在這些分支上。竿燈大小不一,視乎持燈手的年紀、氣力和經驗,最大的可以達到三四層樓的高度。
竿燈手要獨力把持重甸甸的竿燈絕非易事,因為重量以外,竹製的竿燈結構柔性大,整體無法筆直挺起而會向外彎垂,所以需要不停調整身體姿態,維持竿燈的重心不致倒下來。持竿燈的技法主要有單掌(利用手掌支撐)、單肩(利用肩膊支撐)、腰背(利用纏繞在腰間的布條作支撐點)、額頂(利用前額支撐)。竿燈手憑着精湛的技藝以及靈巧的動作,對抗着微風,把看似搖搖欲墜的竿燈保持豎立,屏息靜氣的旁觀者無不發出讚賞之聲。
祭典期間,每晚在竿燈大道都會上演大型竿燈表演,數百支竿燈雲集形成一片燈海,場面既壯觀又熱鬧。竿燈手除了表現個人技藝,還不時與他人鬥一番,互相比併。在如此密集的竿燈中比試,驚險場面偶有出現,幸而竿燈手都是經驗之人,通常能化險為夷,把瀕於倒下的竿燈拯救過來。事實上,即使竿燈真的倒下,路上也設有保護繩索防止觀眾受傷。
仙台七夕祭
相比起睡魔祭和竿燈祭的喧鬧,同屬東北三大夏祭的仙台七夕祭則顯得溫文爾雅。據聞七夕祭擁有四百年歷史,當時為求豐收而舉辦的活動。七夕祭的象徵物是遍布全市的笹飾。笹飾原是結在竹條上的願望紙條,發展至今已成為色彩繽紛的大型吊飾。笹飾以外,七夕祭還是掛設七飾,包括彩幡、短冊、紙衣、折鶴、巾着、投網、屑籠。
仙台七夕祭沒有明顯的主場地,也沒有大規模的巡遊表演,過節活動是遊走市內各處,欣賞這些色彩奪目的裝飾。這些吊飾看似大同小異,但如能細心觀察,定會發覺細節位往往帶來驚喜。無論是吊飾物料、細處圖案、折紙形態等,均非千篇一律,而是充滿各種各樣的變化。
位於仙台站的「牛舌通」滙集多家名店,售賣各式烹調手法與口味的牛舌。貴為仙台名物,牛舌正好為東北夏祭之旅畫上美味的句號。
旅遊資訊
簽證: 香港特區護照或BNO,免簽證可逗留90天
交通: 香港每天有多班直航航班往來日本各主要城市,境內主要以巴士和火車往來各地
天氣: 旅遊季節全年皆可,東北夏祭會期由7月底至8月中
貨幣: 100日圓約兌7.2港元
撰文、攝影:黃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