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康熙帝御寶「敬天勤民」檀香木異獸鈕方璽 10.9 x 10.2 x 10.2 公分 估價待詢
「敬天勤民」寶璽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康熙皇帝最大型、最重要的印璽。這枚印璽上的“敬天勤民”四個字用九疊篆刻印而成,印面呈正方形,印鈕是一隻獸,身體豐腴、四肢健碩,頭部細長,眼睛平視,長著類似豬的口鼻。
香港蘇富比即將於 4 月 6 日中國藝術品春拍期間隆重舉行《敬天勤民—康熙御制珍寶》專拍,呈獻拍賣史上最具歷史價值之中國珍寶─康熙帝御寶「敬天勤民」檀香木異獸鈕方璽(估價待詢),乃中國歷來在位時間最長、最強大的君主─康熙皇帝的最大型、最重要的印璽,據悉,其起拍價約5000萬港元。專拍尚包括一方壽山石雕制之康熙「淵鑒齋」印,以及僅兩部傳世的《康熙寶藪》印譜之一,其為乾隆皇帝將其祖父康熙之御璽收集鈐蓋,裝訂成冊,以作後世流傳。
「敬天勤民」檀香木異獸鈕方璽上的「敬天勤民」四個字用九疊篆刻印而成,印面呈正方形,印鈕是一隻獸,身體豐腴、四肢健碩,頭部細長,眼睛平視,長著類似豬的口鼻。資料顯示,這枚印璽不是皇帝印在書畫上的,而是一枚代表康熙甚至清朝權力和治國理念的傳承。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仇國仕(Nicolas Chow)介紹康熙御寶「敬天勤民」檀香木璽在清代皇帝璽印中非常特殊,與康熙帝的個人信念和政治綱領有密切關係。這方印璽康熙年間一直存放于乾清宮,足見其重要性。
「康熙寶藪」乃乾隆於 1781年將其祖父康熙皇帝御用璽印收集鈐蓋,裝訂成冊,以流傳後世。
清乾隆 康熙皇帝御制印璽「康熙寶藪」 每頁27.7x13.4公分,共27.7x565公分 估價待詢
自古「天命」的哲學思想貫穿中國歷史,上天授予賢能者治理之權及皇權正統性,君權天授,唯有天之子仰承天命,代天敷治施行仁政。逆天暴虐者,天意歸於其他有德之人,統治權不復存在。因此,改朝換代時常有君主失去天命道統之說。周滅商時首次以天命論─即商紂無道,周室膺受天命為由,推翻了商王朝。康熙即位時滿清入關未滿二十載,身為非漢族的統治者,他為表明政權的正統性,孜孜不倦以天命為念勵精圖治。康熙集權中央,完成帝國統一,重經濟興文教,國力鼎盛,奠定了清朝盛世華章。康熙鞠躬盡瘁,將敬天勤政發揮得淋漓盡致,空前絕後。康熙勤民勤政,認為君道在於愛民。
除「敬天勤民」璽外,本專拍尚呈獻兩件康熙寶璽寶物,分別為一方壽山石雕制之「淵鑒齋」印,以及目前已知唯一保存於私人收藏的一冊「康熙寶藪」印譜。三件康熙皇帝相互關聯的重要璽印珍寶彙聚於本場專拍,極為難得。
「淵鑒齋」璽上鐫刻的「淵鑒齋」,位處北京西北郊,是康熙皇帝園居時的書房,為其從事西洋科學和藝術研習,以及書法學習和創作的重要場所。
「淵鑒齋」璽以美石與巧工相輔相成,顯現出相當高的工藝水準。其印面除了中間的「淵鑒齋」三字外,四周還分佈有龍、虎形象和幹、坤卦象,與中國傳統的肖形印形式結合在一起,隱含一種不可言說的「天地之中唯我獨尊」的帝王恢弘氣象。
清乾隆 康熙皇帝御制印璽「康熙寶藪」,所謂「寶藪」,即皇帝御用璽印的印譜。「康熙寶藪」乃乾隆於 1781年將其祖父康熙皇帝御用璽印收集鈐蓋,裝訂成冊,以流傳後世。《康熙寶藪》只有兩冊傳世,除一冊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外,此冊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冊為私人收藏家收藏的皇帝寶藪。近年來,除了皇帝御璽頻頻出現在拍場上,價格一路飆升,屢創新高,重要的皇帝寶璽亮相拍場都能引起藏家注意,除了多個皇帝御用印璽拍出億元外,清道光十一年(1831)白玉御制文「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2011年在保利拍得9085萬元;2010年在香港蘇富比,乾隆御寶題詩白玉圓璽拍得8435萬元,成績喜人。
據仇國仕表示,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御製品在拍賣市場上開始起飛,但不同於中國瓷器有漫長的拍賣史,印璽等其他御制工藝品在過去10年才獲得較多關注,這是正常現象,蘇富比曾拍賣一些玉製成的印璽,但在大小、材質和歷史地位方面都不可與這個相比。他指,本地拍賣市場最近疲軟,一些人可能預計會影響價格,但他深信,此種品質的拍品不會遇挫,因其價值不像瓷器或畫作在於外觀,而在於它承載的歷史。
(文:Patrick Chiu,圖:香港蘇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