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俠四義》
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來了,今屆舉辦日子,比平常的3月尾遲了一星期以上,為什麼?影迷其實更關心的,是怎麼請到了日本實力派女演員安藤櫻來港,今屆的開幕電影《懺悔有時》及《搖籃凡世》,閉幕電影《性愛夢之做夢》,又怎找來法國《新橋之戀》導演里奧卡哈斯(Leos Carax)來港。我們邀請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Albert)、節目總監王志輝(Geoffrey Wong)、節目經理謝偉烈(Alvin Tse)分享今屆電影節的種種,也談談三位的個人之選。
TEXT & PHOTO BY 何兆彬(劇照由香港國際電影節提供)
(左起)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經理謝偉烈(Alvin Tse)、電影節協會總監利雅博(Albert)、節目總監王志輝(Geoffrey Wong)
開幕電影有中島哲也
「今年電影節由4月10日開始,比去年遲了10天開始。其實節期長短,最近幾年都是長約12天,在兩個星期之內。每一年電影節都定在3月-4月期間,做了很多年,但日期的決定因素還有好幾個,最主要是場地。因為我們電影節希望每年都能用到文化中心,那是一個大的場地,而使用在文化中心的時候,我們永遠都跟着藝術節的節期來做,如果藝術節遲一點,我們就會遲一點的,這是第一個因素。」Albert:「電影節之後,就舉辦電影金像獎了,他們在我們之後。當然,從舉辦電影界的立場來看,也希望能夠多些觀眾朋友來看,復活節是一個長周末,也是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由於復活節是浮動的,每年日子都不一樣,今年的復活節是4月18日,遲了一點,所以我們也順延了。」
談節目,今年的開幕電影《懺悔有時》導演是中島哲也,來自日本,《搖籃凡世》導演是張吉安,來自馬來西亞,有些影迷就會問到:怎麼都沒有港片?「很多時候都有人問我,是不是應該用華語或香港片來開幕呢?這不是必然的,我們有華語電影在手的話,當然可以把華語電影去推廣去海外,但反過來,我們回到最原初的想法,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是把不同地方的電影,帶給香港觀眾,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今年的選擇裡面,我們就有一個不同的想法。」
今屆電影節大使:袁澧林(Angela)
中島哲也生於1959年,今年65歲,在日本影壇算是老將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有2010年松隆子主演的《告白》,他也憑本片得第35回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新作《懺悔有時》描寫一名私家偵探在調查期間被殺,引起偵探社全員追查,揭露嚴重殘疾兒童與父母欲斷難斷的親子關係。電影改編自打海文三同名小說,演員陣容很強,包括有:西島秀俊、滿島光、黑木華、宮藤官九郎、柴咲幸和役所廣司。「《懺悔有時》有香港人很熟悉的幕前幕後班底,導演中島哲也大概從《下妻物語》(2004)開始已經為香港人所喜歡,很受歡迎,新片的陣容很強大,也是一套很認真製作的作品。它也跟之前中島哲也的電影有一點分別,因為他的電影題材或者拍攝手法,一直都是很風格化,手法也很尖銳,但是這次的題材是比較認真、平實。這題材對他來說是一個挺新的嘗試,他很少接觸到家庭倫理之間的題材。」
張吉安×廖子妤
另一部開幕電影,是張吉安的《搖籃凡世》。去年張吉安曾帶著翻挖馬來西亞種族衝突歷史的《五月雪》來港。今年新作找來廖子妤、許恩怡、袁富華及蔡寶珠演出。「導演張吉安曾拿過火鳥大獎,很巧合,這部戲和《懺悔有時》都和領養有密切關係。」故事講述遇見棄嬰艙外徘徊的大學女生小曼,彷彿看見年輕的自己,勾起傷痛記憶,決定挺身相助。張吉安的拍攝手法,將魔幻融入現實,直視馬來西亞社會的禁忌。
至於閉幕電影,則是來自挪威的《性愛夢之做夢》(Dreams(Sex Love))。「這部戲剛剛在柏林展在二月的時候奪得金熊獎最佳電影,那是一部歐洲片,也不是香港熟悉的演員或導演,但是質素很高。其實導演Dag Johan Haugerud在這兩年拍了一套三部曲,他的《性愛夢》三部曲,我們覺得這是三部裡面最好的一部。」Geoffrey表示,選擇開幕及閉幕電影時,考慮的是大眾會比較喜愛的電影,它必須是新片,每一屆電影節只有約8-10部電影是世界首映,也就是在全世界都沒有放映過,本來又吸引,又是首映當然最好。
安藤櫻《100 円的愛》
過去Albert常提到今天辦電影節的挑戰,就是要把年輕人帶回電影院裡去,前幾年電影節大使是郭富城,去年是林嘉欣,今年換上更年輕的袁澧林(Angela),可是吸引年輕人的一個取向?「年輕的觀眾,現在的觀眾群,生活方式一直在改變,他們看電影或者選取娛樂的方法也不一樣,我們在設計電影節之時,每年都會有一個電影節大使,幫我們推廣,今年請來Angela幫忙,她對電影興趣很大,電影也看得不少。我們要跟年輕的電影觀眾多一點連繫,在選擇邀請大使時,也考慮了很多位,希望連繫能夠做得好一點。」
法國導演里奧卡哈斯(Leos Carax)
安藤櫻的力量
談到與觀眾連繫,找來有吸引力的女星,必不可少,今年電影節,將找來日本性格演員安藤櫻出席名家講座,並選映四齣她的作品。
「其實我們有這邀請她的想法已經幾年了,環顧亞洲,她是一位比較重要的女演員,影迷都很想見到她到來,她在日本《電影旬報》或者其他電影獎項,是這一輩人近代拿得最多獎的,演技毋庸置疑。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角色往往身處逆境,或者很貼近草根大眾,她把女性身份放在這些角色裡面,跟其他日本電影或者女演員所表達出來的女性力量截然不同。」電影節真正接觸她,是去年去東京電影節的時候,雙方開始討論邀請她來港的可能性,大概花了半年時間溝通。這次選映她四部作品,包括最早期的《0.5mm》、《100円的愛》、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以及較近期的《惡之地》,有影迷認為四部太少了,Alvin說:「一般回顧節目,其實大約都是放映四至六部,不會太多,因為不想放映太多舊片,我們已經有修復經典,有華語修復經典了。回顧節目會控制在某個數量啊。」
開幕電影:《懺悔有時》
今年來港,還有法國導演里奧卡哈斯(Leos Carax)。「里奧卡哈斯拍了這麼多年的長片,大家都看過《新橋之戀》,他今年拍了一部新片《里奧不是卡哈斯》,這是一部短片,只有40多分鐘,是他用一個Essay Film,一個非敘事、非劇情片的形式,去回顧他自己的創作,又將現在最現實的想法講出來,非常有趣,他用了很多幽默在裡面去拼湊,去講現在的時事話題。若果你未認識里奧卡哈斯,從這部新片去認識他是最適合的!」Geoffrey說,其實近十年來他很少拍長片,他創作的速度也有點慢,每部戲都拍攝多年,「他上一套戲是三年前,在康城奪得最佳導演獎,再之前一部就是11年前,兩部相差了7-8年。」
談里奧卡哈斯的電影特色,他說:「80年代剛出道的時候,法國影壇將他去比較法國新浪潮的導演,他好像是承襲了法國新浪潮導演的特色,融入了他自己的電影裡面,其實他這樣說不是錯的,不過他是一個很獨特的導演,永遠都是講很個人的故事,也是一個很浪漫的導演,戲裡面往往把法國的情感,用很特別的形式爆發出來,色彩、剪接都有一種非常率性的特色,貫徹了法國新浪潮電影,對傳統的一種叛逆。其實,他永遠對在形式和拍法上都很顛覆,但感情上是非常豐富的,現在這樣的電影已經比較少。」
閉幕電影:《性愛夢之做夢》
香港新浪潮 翁維銓《行規》
談到華語經典,今年放映重點有翁維銓的《行規》,也是香港新浪潮電影重要作品之一,「翁維銓是攝影師,他喜歡拍紀錄片,也拍過很多有關毒品的紀錄片,所以他拍《行規》,有關毒犯、線人和警方這三方面的人物和故事線,特點是比較寫實,也有紀錄片的痕跡,他拍片風格相當紮實。後來,香港拍過很多這種販毒的題材,但是你看回新浪潮時期,這個導演拍的東西是很不同的,它有一個特點,就是這部片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自資的,它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導演。在那個年代,這種導演其實不多。」《行規》是由M+出資修復的第一炮,今次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合作。
另外還有夏文汐演出的《殺夫》,電影改編自小說家李昂的作品,而李昂則根據上海一則真實事件「醬園弄殺夫案」而創作,「其實陳可辛已翻拍了醬園弄殺夫案,由章子怡主演,去年已在康城首映。當年李昂聽到這事,寫了小說,反映台灣當時的傳統社會裡,女性在父權之下完全沒有地位,只淪為丈夫的洩慾工具,那麼她怎去反抗自己的命運?」
張吉安《搖籃凡世》
談到修復電影,今年重點之一,是放映4K修復版,黑澤明不朽名作《七俠四義》,「它是一個很漂亮的修復,聲音上也做得非常好。」另外,修復經典還有1970艾絲特甘芭洛娃(Ester Krumbachová)《謀殺獨食魔》,「她是名女導演,一世人只拍了一套戲,是一套很獨特的喜劇。另外還有1928域陀史祖斯唐《柳弱風狂》,這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電影,導演是瑞士人,大部分的觀眾很難在大銀幕看到這些電影了,我相信很多觀眾根本從來沒有欣賞過這些戲。」
問三個電影節人,他們自己的心水電影節之選,又有什麼?Geoffrey:「邁克李《狂媽日記》,他一向電影風格都是拍庶民日常生活,這次著重寫一個黑人媽媽,而她有點狂躁,對世事所有東西都看不過眼,其實是壓抑了很多傷痛。她可以很煩厭,但是你會看到很多幽默的喜劇在裡面,非常獨特。」Alvin:「越南的新導演在三大影展都嶄露頭角,這部戲就叫《越與南》,它是所謂的Slow Cinema,就是很慢、很長鏡頭,但是你看下去會很投入,這些戲必須在戲院看。」Albert:「我一想會想到《七俠四義》,如果你喜歡電影,這真是電影史中最偉大的電影作品,今次很高興能夠有一個新的,70周年紀念,重新修復的版本,我去年在康城看的時候,震撼力是很大的!」所以今年你會再看一次?「我一定會去看!」
下屆電影節將是第50屆,會很盛大,Albert說要盛大就要經費,他們面對的挑戰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