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建築翹楚的藝術私藏 佳士得貝聿銘及盧淑華伉儷珍藏拍賣

2019-09-05

Image description 盧淑華與貝聿銘,香港,1988年 | 由盧淑華及貝聿銘家族檔案提供。

2019年5月17日,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多年來獲獎無數,包括在1983年獲得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成就備受肯定。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他的優秀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他年少時曾在香港生活一段時間,其作品廣為港人熟悉,包括膾炙人口的中環中銀大廈和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其中前者更已成為香港地標,香港人都引以為傲。

文:Patrick Chiu     圖:佳士得

Image description FRANZ KLINE (1910-1962) Untitled signed and dated ‘FRANZ KLINE 1955’ (on the verso) oil on panel 42 ¾ x 34 in. Painted in 1955. Estimate: US $3 – 5 million Post-War and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New York | November 13, 2019.

佳士得有幸獲委託拍賣貝聿銘及盧淑華(又名盧愛玲)夫婦珍藏,呈獻這位國際建築巨匠與妻子盧淑華結縭72載期間蒐集的臻品油畫、繪畫、紙本作品和雕塑。這批珍藏匯聚東西藝術大師的佳作,並將於佳士得紐約、香港和巴黎舉行的秋季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戰後及當代藝術、亞洲二十世紀藝術和中國書畫各類拍賣中亮相。貝氏與來自故鄉中國、歐洲及世界各國的藝術同好聚成親密的僑民群組,矚目藏品包括這些與貝氏私交甚篤的藝術名家代表作,如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和趙無極,另外還法蘭茲•克萊因(Franz Kline)、張大千、齊白石、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亨利•摩爾(Henry Moore)、雅克•利普茲(Jacques Lipchitz)、許士騏和野口勇。整批珍藏的總值預料超過2,500萬美元。

Image description BARNETT NEWMAN (1905-1970) Untitled 4, 1950 inscribed (on the verso on strainer, and on the canvas in black paint) (upward pointing arrow) oil on canvas 74 x 6 x 3 in. Painted in 1950. Estimate: in the region of US $8 million Post-War and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 New York | November 13, 2019.

佳士得美洲區主席Marc Porter表示:「這批藏品見證二人鹣鲽情深,在婚姻、學術、設計和藝術收藏各方面均水乳交融。貝聿銘揚名世界,多個大城市也有貝聿銘設計的美術館、演奏廳、大學、醫院、商業大樓或公共建築為地標。我們非常期待今秋將分別於歐洲、亞洲及美洲舉辦盛大巡展,與客戶及公眾分享這批珍藏。為了向貝聿銘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致意,佳士得巴黎將會率先展出焦點藏品,延續我們的宗旨,向全球廣大藏家提供欣賞顯赫家族珍藏的寶貴機會。」

Image description JACQUES LIPCHITZ (1891-1973) Man with Guitar Signed ‘JLipchitz’ (on the back of the base) stone 23 1/8 in. high Executed in 1925. This work is unique. Estimate: US $700,000 – 1,000,000 Impressionist and Modern Art Day Sale | New York | November 12, 2019.

欣賞顯赫家族珍藏的寶貴機會
貝聿銘的女兒貝蓮表示:「父母的收藏就是他們生活的寫照。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我有不少與他們旅遊的美好回憶。無論到訪哪個國家,總會有朋友接待我們,當中不少是藝術家、建築師、畫廊東主又或博物館館長。他們非常尊敬對方,關係親厚。記得我們每次到訪巴黎,都會拜訪我稱為『無極叔叔』的趙無極並欣賞他最新畫作。多年後,我記得有一次與安娜麗•紐曼(Annalee Newman)結伴遊覽威尼斯,我很喜歡她,她就像祖母一樣。她和巴內特•紐曼、還有安東尼•卡洛(Tony Caro)、野口勇和彼埃•馬蒂斯夫婦(Pierre and Tana Matisse)經常到我們家中作客。媽媽廚藝出眾、熱情好客,總會準備豐富美食招呼客人,爸爸則準備相配美酒。他們很重視這些朋友。即使這些朋友身在遠方,感覺依然親近,因為他們的作品每天也在我們身邊,就像他們從未離開。因此,我相信父母實在很幸福,因為他們總有好友相伴,並深受他們啟發。」

Image description HENRY MOORE (1898-1986) Reclining Figure Indistinctly signed ‘Henry Moore’ (on the top of the base); signed again and dedicated ‘Henry Moore for my good friend I.M. Pei’ (on the underside) painted plaster on wooden base 14 ½ in. long Conceived in 1932; this plaster version executed in 1983. Estimate: US $ 150,000 – 200,000 Impressionist and Modern Art Day Sale | New York | November 12, 2019.

佳士得高級副總裁暨戰後及當代藝術部拍賣主管Johanna Flaum補充:「貝氏收藏的巴內特•紐曼作品,是他們在藝術家逝世後數年向遺孀安娜麗購買,而多幅杜布菲的作品也註明贈予貝氏夫婦。在貝氏夫婦親手設計的家中,這批藝術珍藏相當重要,見證他們與二十世紀藝術巨匠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以及貝聿銘在建築方面的美學視野。」

貝聿銘與盧淑華
貝聿銘於1917年生於中國廣州一個名門世家,家族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1920年在中國天津出生的盧淑華同樣家世顯赫,其舅母的父親唐紹儀是中華民國(1911-12年)首任國務總理,外祖父張蔭棠則是二十世紀初中國駐華盛頓大使。學養深厚的盧氏於衛斯理學院修讀藝術,於1942年畢業後隨即與貝聿銘結婚,當時他剛從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並展開其建築師生涯。

Image description ZAO WOU-KI (B. 1920) 27.3.70 signed in Chinese; signed ‘ZAO’ in Pinyin (lower right), dated ’27.3.70’ (on the reverse) oil on canvas 52 x 77 ½ in. Estimate: HKD 38-48 million Asian 20th Century Art Evening Sale | Hong Kong | November 23, 2019.

貝聿銘於1955年創立I.M. Pei & Associates,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之一,他的創意之作遍布全球各大城市,而最知名的代表作包括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搖滾樂名人堂博物館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翼等。

私人珍藏焦點拍品
貝聿銘曾表示:『優秀的藝術家需要優秀的顧客。』貝氏伉儷發掘藝術新作時也一直恪守這個簡單信條,而盧淑華更憑著過人的慧眼,令二人得以造訪杜布菲及利普茲等人的工作室,並直接買下多幅作品。

《手推車(La Brouette(The Wheelbarrow)》(估價:歐羅350,000–550,000)是杜布菲自1962年開始歷時12年才完成創作的【烏爾盧普(Hourloupe)】系列中的重點作品,在這段漫長的創作時期中,杜布菲利用日常物品及用具創作而成為其一大特色(最初為平面創作,其後轉為立體雕塑),對象包括煤氣焗爐、椅子、船、樓梯、咖啡機、茶壺和手推車。手推車也令人聯想起杜布菲對農務主題的興趣,從他早於1940年代的農耕主題作品,以至於1950年代創作的〔肌理學〕及〔物質學〕作品,均可見一斑。貝氏伉儷更委託好友杜布菲為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翼創作一件獨特作品,該館由貝聿銘設計並於1978年6月開幕。

Image description JEAN DUBUFFET ( 1901 – 1985) La Brouette(The Wheelbarrow)oil on canvas 35 x 45 in. Painted in 1964 Estimate:Euro 350,000 – 550,000

《無題4,1950》及《無題5,1950》來自紐曼於1950年創作的少量畫作。事實上,可以看到《無題5,1950》(估價範圍:美元5,000,000)的黑色背景延伸至前景,並圍繞四周和上下的邊緣;《無題4,1950》(估價範圍:美元8,000,000)則由三個成直角的色塊組成,兩個深啡紅色的色塊包圍中間較柔和的紅色。中間的色塊則落色於較之更深濃的色塊之上,質感顯得更厚重。兩幅作品為紐曼同年創作的六幅作品之二,另有三幅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及侯斯頓曼尼爾美術館。與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及克萊佛•史提(Clyfford Still)的大型抽象作品相比,紐曼的作品看似含蓄克制,但構圖講究,仔細呈現創作者的心理狀態。兩幅作品由貝氏夫婦於1970年代中向紐曼遺孀安娜麗直接購入,她於丈夫1970年離世後仍一直與貝家維持緊密聯繫。

Image description 佳士得有幸能夠獲委託拍賣貝聿銘與盧淑華伉儷的珍藏,這批藏品見證二人鹣鲽情深,在婚姻、學術、設計和藝術收藏各方面均水乳交融。

趙無極的《14.06.50》及《27.3.70》是兩個不同時期的作品。生於北京的趙氏與妻子謝景蘭於1948年移居巴黎,並深受西方現代主義,以及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作品影響,畫風逐漸變得抽象。《14.06.50》是他初抵歐洲的早期作品,當時他深受到中國傳統繪畫以及保羅•克利(Paul Klee)作品的影響,以俐落明確的筆觸,同時融合了抽象及具象,以嚴謹的畫風描繪了優雅的雀鳥和植物,作品呈現了這一時期趙氏作品中線條的重要性。他的作品在隨後的幾十年內變得更抽象,開始摒棄著重細節的風格,畫風更大膽和更有力量。 《27.3.70》趙氏更重拾在祖國所學的水墨技法,利用明暗,正負反差形造富戲劇性的畫面。1952年趙無極在巴黎結識貝氏伉儷,自此他們成為畢生摯友。他們有着共同理念,希望能夠彌合東西美學傳統之間的鴻溝,從這兩幅由貝氏收藏且令人的讚嘆趙氏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概念的實踐。

貝聿銘及盧淑華伉儷珍藏 精選拍品預展
巴黎:9月13至17日
香港:10月3至6日
洛杉磯:10月15至17日
紐約:11月1至13日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