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爭霸戰》系列,其實不是原創故事,而是經典的科幻電影《猿人襲地球》的重拍版。荷里活鬧劇本荒是不爭的事實,近幾年不斷出現的重拍再重拍,看得人不勝其煩。其實重拍不是問題,但要重拍就應該得把原作精神抓住,然後再作詮釋,甚至嘗試超越。但重拍的電影一路走來,似乎多數失敗告終,如Star Trek系列,到了第二集,已沒有什麼新意和突破,好像只在利用今天發展成熟的後期製作科技,把昔日因為技術限制而拍不到大場面「畫」出來。
不過,《猿人爭霸戰》不同,它與其他重拍系列一拼,可說是鶴立雞群,尤其是第一集《猩凶革命》,可謂把猿人電影系列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即便如此,在講及新版之前,先略說一下有關猿人系列電影的歷史。
1968年,Franklin J. Schaffner導演了叫好又叫座的第一齣猿人電影《猿人襲地球》。這齣改編自法國科幻小說家彼埃爾布勒(Pierre Boulle),他另一廣為人知的小說作品《桂河橋》亦曾被改編成電影,經典科幻小說《人猿星球》的科幻電影,於太空科技競賽時期上畫,卻沒有提供多少太空歷險、與外「猩」人交戰的場面去娛樂觀眾。扣人心弦的,反而是一幕論辯性十足的「法庭戲」。
《猿人襲地球》講述太空人Taylor與兩位同被科學冬眠近千年的同伴,登陸了一顆環境像極地球沙漠的異星。那裏由高智商人猿掌管,人類反而是人猿的奴隸 。Taylor的兩位同伴後來被這些高等人猿在捕獵過程中射殺,他則被擒獲,成為人猿的實驗對象。Taylor在囚禁過程中發現,高智商人猿大概分三種,大猩猩比較勇武,多為士兵和軍官;黑猩猩則沉醉於科學實驗,人猿女配角Zira正是其中之一,職業是心理學專家;第三種是地球上罕見的紅毛猩猩,因為其高智慧,而在這異星上擔當參議員、行政人員等。
由於Taylor初時喉部受傷,不能說話,不能以言語表達,但他懂得寫字,極力爭取自由,引起了Zira的注意,而Zira一直相信,人類在基因上跟人猿無異(事實上,從生物學的基因圖譜看來,人猿的基因排列,有近95%是跟人類一樣的)。起初不知道Taylor是來自地球的Zira相信,Taylor的出現正好證明了生物沒有如佐治奧威爾《動物農莊》的小說描述般有高低之分,只要透過一定的教育,任何生物都能達到一定的智慧水平。後來Taylor傷癒後,證明自己智商健全,更在法庭上自辯,希望能重獲自由返回家鄉地球。但他的行為卻說服不了裁判官,因為裁判官不能接受和相信有生物能跟他們有同等智慧,最終Taylor只能在Zira和其夫婚夫Cornelius協助下,帶同他在獄中結緣的女野人Nova逃走。逃走的過程非常驚險,最後在得到他挾持的Dr. Zaius默許下,終於帶着Nova騎馬奔向所謂的自由。
那場法庭戲,論辯過程幾乎是一面倒的。Taylor明顯擁有智慧,但基於裁判官的恐懼或不情願,他們不願相信事實。當Taylor要大聲疾呼為自己伸辯時,紅毛猩猩裁判官竟命令手下將Taylor喉頭的皮帶拉緊,令他不能言語。而Taylor透過文字去說服他們,他們亦不願意看。事實擺在眼前,但這些所謂已進化和有文明的猩猩,卻時時刻刻在掩耳盜鈴。
這場法庭戲,恰恰反映了當時美國人種族歧視的核心精神問題。Franklin J. Schaffner收到劇本後,反覆改了幾次,歇力把Taylor這異星奇遇化作一個隱喻,藉以反映種族歧視行為背後荒謬的邏輯。人猿認為自己比人類高級,因此人類只能夠充當人猿的奴隸,但Zira、Taylor卻不斷透過行動去證明,人類跟進化了的人猿無異,一樣有血有肉有靈魂,沒有的是同等的待遇和機會。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正是平權運動的年代,導演把美國社會的情況放進電影文本,嘗試帶動觀眾思考。白色人種真的比其他人種高級嗎?當白人自己反過來被置放在歧視目光的陰影下,該如何自處?
電影的結局是這樣的:以為自己重獲自由的Taylor,
跟Nova在海灘騎馬前進,到了一個海角,Taylor看到前方景象,大吃一驚,整個人頹敗下來,立時崩潰。Nova不明所以,觀眾亦一頭霧水,然後鏡頭一轉,跳至一個遠鏡,真相大白。Taylor看到的竟然是經過歲月洗禮,大半身陷入泥土之中、生銹破爛的自由神像!原來猩猩是在大量人類滅種後漸漸進化,得到智慧,最後統領地球,而人類卻因為文明的毀滅,反過來「退化」成野人。這一妙筆厲害之處,在於導演沒有指明人類文明因何而滅絕,但我們卻可以透過Taylor最後的兩句對白:「天啊!我回到地球了,回到我的家,原來我一直都在這裏!我們真的做了!這群瘋子!你們真的炸了個稀巴爛!媽的!你們全都要下地獄!」暗指核子戰爭葬送了人類文明。
除了美國本土的種族歧視,二戰後同樣鬥得沸沸揚揚,卻同時靜默無聲的,是意識形態之爭。冷戰時期的核武競賽,如大力士在兩頭拉彈簧,遲早落得悲劇收場。導演透過寥寥數筆,以小見大,利用影像寄寓觀眾──任何一個族群認為自己比另一個族群優越,最終必然帶來危及文明的災難。Franklin J.Schaffner首作大收旺場,之後一共拍了四集續集,包括1970年的《失陷猩球》(Beneath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1年的《逃離猩球》(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1972年的《征服猩球》(Conquest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和1973年的《決戰猩球》(Battle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除了《逃離星球》評論普遍唱好外,其餘的續集即使票房大旺,成就卻一直難與首作相比。儘管如此,猿人系列成為了一種次文化,受到大眾歡迎,因此給電視台看中,推出了電視系列。隨1975年的電視動畫版登場後,猿人電影系列停產,卻早已成為了一個經典。
千禧年前後,大導演添布頓宣布開拍新的猿人電影,重拍1968年的經典作,接着於2001年推出《猿人爭霸戰》(Planet of the Apes)。當時票房極佳的《猿人爭霸戰》雖然賺錢,但卻被大部分影評人批評缺乏深度。今日回看,其實此片不過不失,其敗筆在於導演把心血都放了在「時間旅行」的概念上,而猿人社會與人類的矛盾,就沒有投放太多的心機,電影公司亦沒有再為添布頓的猿人電影開拍續集,釀成更大的「災難」。
而2011年的《猿人爭霸戰:猩兇革命》(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並不是《猿人爭霸戰》的續集,而是把這系列重啟,到最後會否連接到添布頓那齣的時間線,現在言之尚早,但個人認為此作遠遠超越了2001年的版本,其藝術高度更接近1968年的原版。其故事內容講述了人猿何以在最後統治地球的始末。
占士法蘭高飾演的科學家Taylor為一醫藥集團研發醫治腦袋的藥物,不為公司利益,卻只為救患了腦退化症的父親,但因為一次實驗失敗,而令計劃告吹。因為不忍把實驗用的猴子全數殺死,Taylor收養了最後一隻猴子Caesar,無意間發現曾被注射實驗劑的Caesar腦力發展迅速。Taylor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醫治腦退化症的藥物,於是給父親注射,老父立時康復。但後續發展卻是,這藥劑雖然能增長智商,卻對人類有害,最終引發了「猿流感」,令大量人類死亡,免疫又進化了的猿人卻無恙,索居森林。重啟系列的第一集,目標其實是解釋為何「猿流感」會爆發,但編劇巧妙地讓Taylor和Caesar關係良好,令觀眾明白Caesar為何對人類又愛又恨,Caesar喜歡人類的善良與愛心,卻受不了人類對較低層次的生命的傲慢與殘忍。
《猩兇革命》寫到Caesar的悲慘出身,以及他如何被人類迫成時代動物英雄。《猩兇革命》更直接回應了1968年第一集《猿人襲地球》的結局。剛才提到,《猿人襲地球》結尾,導演透過自由神像去寓意人類硬是要比較種族和意識形態的高低,最終只會導致自毀。從這個角度看來,《猩兇革命》顛覆了Franklin J.Schaffner的《猿人襲地球》。《猩兇革命》中,人類無論出於惡念(儉財的藥品公司利用猩猩研究賺錢)或善念(Taylor為了醫自己的爸爸而專心做藥物研究),最終還是會自毀,原本的意圖是好是壞,無關痛癢。猿人最後,注定會取代人類,統治地球。而Caesar,即使不想人類滅亡,人類也逃不過厄運。
Caesar這個又關心人類,同時又害怕人類的性格,成了電影公司的強心針,它是猩猩的領袖,從人類手中解放了猩猩,同時又擁有人類的心靈,明白人性的劣根,希望遠離人類,卻同時關心人類,這樣複雜的角色,非常吸引人去了解牠更多,這正是電影公司有膽讓他獨挑大樑作宣傳海報主角的原因。我早前看了續作《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認為這一集比上一集失色,箇中原因是因為電影又再次落入了二元對立打打殺殺的荷里活片格局,犧牲了上集建立的希臘悲劇風格,頗為失望,寄望下集能收復失地,挽回這集的滑落。
撰文 : 嚴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