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巿人壓力常常帶來很多負面的情緒,「血液瘀阻」型為最常見的黑眼圈類型。由於眼眶四周皮膚薄弱及血管豐富,因此當氣滯血瘀時,眼眶周圍便特別容易變得瘀暗。眼瞼靜脈血液循環欠暢或呈瘀阻性時,眼圈顏色會以青紫為主。
另外,壓力、精神緊張、睡眠不足、抽煙、酗酒、慢性疾病等會令黑眼圈加重。
用茶包敷眼有助減輕黑眼圈。
常見3種體質
此外,熬夜或長時間近距離閱讀,眼周的靜脈血管被反覆刺激充血,血紅素不斷堆積,黑眼圈就會慢慢浮現與擴大,這也是都市人多半都無法逃離熊貓眼命運的原因。
黑眼圈類別:
從中醫的角度,黑眼圈多見於以下3種體質:
1.氣滯血瘀
都巿壓力常常帶來很多負面的情緒。「肝喜條達而惡抑鬱」,因不同的原因導致肝氣鬱結,血行受阻,經脈不暢。由於眶周皮膚薄弱及血管豐富,因此當見氣滯血瘀時,眼眶周圍特別容易見到氣血瘀阻的情況,即血液瘀阻型的黑眼圈。
典型症狀:胸悶、常嘆氣、唇色偏暗、睡眠欠佳,以及月經色偏暗紅樣血塊。
建議食物:茉莉花、玫瑰花、山楂、當歸、陳皮等。
2.痰濕阻絡
喜食生冷及甜食,容易損傷脾胃,脾胃主要的功能是輸送養份及水份到所需要的部位,這個動作稱「運化」,當脾胃損傷,脾失健運,水份不能送到所需要的部分而滯留體內而形成濕,上犯於眼則形成黑眼圈。
典型症狀:易倦、易浮腫、腹脹、 腹瀉及便秘及白帶量多。
建議食物:薏米、雲苓、白朮、芡實、粟米鬚、薺菜等。
3.肝腎陰虛
這個情況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由於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肝腎陰虛是一個較普遍的體質。
典型症狀:五心煩熱(手心、足部及胸部)、顴紅、口渴、腰膝痠軟及易煩躁。
建議食物:黑木耳、山藥、豬肝、 蜜糖、玉竹、沙參、麥冬等。
眼睛穴位圖。
兩種紓緩方法
這裏介紹兩個預防及減輕黑眼圈的方法:
(1)眼部保健法
.捏鼻樑10次,揉眼周穴位(見圖)各10至15次。
.拇指和食指相對捏揉耳垂正中位置,每次1分鐘,經常捏揉。
(2)DIY眼膜
材料:茶包2個、綠茶6克、桂花6克、當歸6克(切細片)。
做法:將綠茶、桂花及當歸分別填入茶包內,以暖水浸泡5分鐘。將浸泡過的茶包放入冰箱30分鐘,然後敷在眼圈上。
作者為註冊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