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永懷室內設計天后 Andrée Putman

2013-01-25

Image description

潘迪華接受《壹周刊》訪問說,每個人都一定經過生、病、死,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老。能夠看着自己老,也是一種福氣。能夠gracefully地老去,活得精采,就是離去之後,後人知着的是一件又一件美麗的事情。踏入2013年,不少名人大師相繼離去。也許他們都在地球玩夠了,要往另一國度追尋更精采的玩意,其中一位是巴黎的Andrée Putman剛於本月19號於巴黎家中病逝,終年87歲。

回想當年Andrée Putman來港時,同事們儼如小fans般興高采烈地談論,又預備了書給她簽名,期待一睹這位甚具型格和風格的設計師的風釆。究竟這位法國當代知名的女性設計師有什麼吸引力?除了留給我們很多精采的設計外,有什麼更值得我們學習呢?

Image description

Andrée Putman形容自己像一隻奔放的蝴蝶,不斷追求自由,唯一武器是無止境的好奇心。她的成功之路並不算順利,所做的設計具爭議性,設計界更評她只做着 re-editions的設計,不夠創作性。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很多經典之作面世時都引起極大的爭議,就如昔日被受批評的巴黎艾菲爾鐵塔成為於今時今日已成為重要地標,其他城市都爭相仿效。有些設計比時代走得快、行得前,我們需要多幾年時間才能明白設計師的心思,才知道好東西就在眼前。面對種種批評,性格自信的Andrée Putman當然沒有被別人打沉,繼續以前膽視野去設計,跟不同範疇的設計師合作,時間給了她最好的禮物,作品至今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回顧Andrée Putman的事業,她不只是設計師,也因為與很多奢侈品牌合作,名字被認為是奢侈的符號,更創造「人人都能擁有的美」的理念。她的穿衣風格簡潔得來有品味,白襯衫加別緻的袋巾或頸鏈,加一雙凌厲眼神,那份「不好惹」感覺卻成了她別樹一幟的形象,每次出現都是一絲不拘的典雅。《號外》前輩李玗霞對Andrée Putman的形容最貼切─「似與歷史鬧糾紛又創造我們時代的空間的功臣」。

Andrée Putman生於1925年,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鋼琴家,從小受到嚴格的鋼琴教育。直到二十歲那年,她斷然放棄音樂轉向藝術與設計領域。然而,她在巴黎發展都只是小成功,在法國被形容為怪脾氣,一點也不法國。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即是她五十多歲時,才因為紐約Morgans旅館的黑白棋盤式設計而聲名大噪,在當地成名起來。她可說是精品酒店 (boutique hotel) 概念的先鋒。之後作品陸續有來,數一數有為法國協和號客機設計機艙、電影佈景和為許多奢侈品牌設計商店店面,跟女兒Olivia Putman合力為Nespresso設計的咖啡機,以及坐落於香港中環、以她為名的The Putman服務式住宅,又為Helena Rubinstein專櫃設計新形象,與義大利品牌Reflex合作推出時尚家俱系列及擔任Guerlain的形象設計顧問,更推出走中性路線的Andrée Putman香水,又跟時裝設計師如Issey Miyake、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等合作,涉獵範疇甚廣。

Image description

設計師的風格跟成長生活息息相關,小時候的在Abbey of Fonteney修道院度過的歲月,影響了她的建築美學,對幾何圖案和空間感尤其鍾情。她又深愛埃及和中國藝術,作品結合傳統和反叛元素,含蓄又不平凡,具永遠的時代性。面對設計界批評,Andrée Putman一直沒有動搖,說:「我失敗過許多次,但我沒有受傷,我受過許多方面的攻擊,攻擊我的設計,我的愛好,我的生活方式。但這一切令我更決心,更相信自己,更堅持我的信仰。失敗對藝術家很重要,它給你龐大的力量。」很多時候我們都怕失敗、怕出錯,只著眼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卻忘記了失敗過後所帶來的反彈力,單是有勇氣去面對過程,已是一種迷人的力量。Andrée Putman不獨是設計界的魔法師,更是超越時代的靈感女神,如果我們可以活出睿智,將人生每個考驗一一跨過、面對,老反而是一種美。(文:Joanne Cheung)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