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豆腐」是主菜,蘸上調味醬油吃,幸福感滿瀉!
第一次吃京都豆腐,就在南禪寺外的順正本店。當時的第一口感覺是無添加的味道,是一輩子吃豆腐都沒試過的,吃出了豆味與水質,也吃出了豆腐裏的風景。吃「京豆腐」時,有一種虛無,像中國山水,景虛意實!豆腐簡簡單單的味道,卻不會給任何食物比下去。當時我有種很安靜、很踏實的想法,便是食物是辛勞過後的補給品,最基本的營養物。
豆味純而不濃
美味食物可以把你抽離現實,思念食物的滋味,可以在一瞬間將時空轉移。京都人追求原味,不懂的人會覺得很乏味。講究的「京豆腐」是經過慢火加熱,在水溫不高的鍋中煮。看到水面冒着輕煙,半煮半浸約五分鐘左右便可食用。水質在豆腐中保存,不破壞蛋白質的煮豆腐方式,口感入口滑嫩,保證讓豆腐裏的蛋白質在最佳溫度中表現出完美口感!要體驗到日本人這種不老的味道,吃豆腐能吃出「豆腐風景」就是這種原因。
「京湯葉」也可以用濃縮凍豆漿拌吃。
「京湯葉」可以冷吃,也可以熱食。冷吃多在料理宴中以「前付」出現,調味要細、輕,才可托出「凍湯葉」中的豆香。一般是腐皮拌芥末汁,也有以濃縮凍豆漿拌吃。「湯葉」成為質感、層次、味道的化身。熱吃「京湯葉」不能急,煮豆汁(豆漿)火要低純,豆皮才不會糊口有苦味。
豆腐宴混合了會席料理,有「前付」式小吃、京都醃漬物等混搭在其中。
「京豆腐」像主食一樣,份量最多,蘸上調味醬油吃,幸福感滿瀉!
吃到中後段,還有傳統日式麵醬燒豆腐,竹籤串燒豆腐有濃與淡,吃的是一種對比,豆腐水質燒去,豆味就更濃郁。鹹、甜麵醬的味道交織,把豆味的純樸鄉愁升華。在慢食中運用「五覺」,以眼看、耳聽、鼻聞、舌嘗、身觸去感受味道。假如你在京都人面前說,湯豆腐沒味道。京都人都會不屑地說:「假食家,不懂食物真味!」(文、圖:Walter 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