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要緩減全球暖化問題也刻不容緩。可是,面對反常氣溫的日子愈來愈多,有多少人認知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身處香港的我們,又有多少人有身體力行參與遏阻全球暖化?
面對氣候變化及其相關的更強颱風和更多蚊患的威脅,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於2018年進行了以下一系列大型全港電話調查,包括:
‧氣候變化與健康調查(2月26日至3月19日;有效受訪人數:1011)。
‧颱風「山竹」調查(9月17日至10月2日;有效受訪人數:540)。
‧登革熱與蚊患調查(9月6日至9月15日;有效受訪人數:610)。
認知高警覺低
首項研究發現,雖然香港市民對氣候變化有一定認識──差不多所有受訪者都聽過氣候變化或全球暖化,約九成人認識多種氣候變化的原因(如大量砍伐樹木)和結果(如自然災難發生的機會增加),但只有一半人認為氣候變化目前正影響香港,另外約一半市民認為氣候變化是10年、25年,甚至100年內才會出現的事。被問到有多擔心氣候變化對自身的影響,只有12.3%的受訪者表示極擔心或非常擔心,另一方面,42.3%受訪者極擔心或非常擔心氣候變化對後代的影響。另外逾九成人認為本港不易發生天災。
香港是否真是一個福地呢?本港因颱風「山竹」吹襲而在9月16日凌晨到9月17日清早懸掛8號到10號風球。為了在市民對颱風的記憶仍然鮮活時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CCOUC於9月17日開始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相關調查。研究發現,颱風「山竹」對全港三分一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受影響的家庭中,近七成家庭有家人因為道路障礙或交通問題以致未能返工/返學,約一成半家中能源曾中斷。
縱然如此,研究發現颱風「山竹」過後,仍然只有52%人有打算為下次颱風襲港做好準備。在這些受訪者當中,打算採取的準備措施包括預先了解取得相關資訊的方法及渠道等(見表一),其中預先學習防災救災知識如急救課程,及預先準備救災袋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我們的研究又發現,香港人外遊時未有採取足夠的防蚊措施。過去一年離開香港多於一天的人中,只有三成在對上一次外遊時有採取防蚊措施。這些外遊受訪者中,有六成曾到訪登革熱流行的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馬爾代夫、廣東、台灣等地。另外,市民對登革熱的認知程度頗高,但警覺性卻很低:71.8%覺得自己在香港感染登革熱的風險低或很低,48.2%覺得自己在外地感染登革熱的風險低或很低。
研究又發現,2018年8月期間,有四成受訪者有被蚊叮咬,主要在近叢林的地方被叮咬,居於新界的市民在等候交通工具的地點被蚊叮咬的情況最嚴重。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在相關地方的滅蚊工作,尤其在叢林和等候交通工具的地點。另一方面,家居也是高危的地點,個人也需要注意防蚊或滅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8年10月8日發表全球變暖特別報告,緊急呼籲各國決策者要在社會各層面迅速推動重大改變,以把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之內,以免更高的升溫導致持久和不可逆轉的環境改變。人類活動已經使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的水平上升攝氏1度,其後果正透過更多極端天氣及與之相關的災害和疫症顯現出來。即使各國能夠履行根據現時於《巴黎協定》承諾的減排目標,本世紀末全球溫度還是有可能上升攝氏3度。
推動環保減碳
要緩減氣候變化,推動更多環保減碳行為是其中一個方法。當中有很多減碳行為同時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亦即健康協同行為。我們的研究發現,八成半市民認為推廣環保教育極重要或非常重要,而六成半到八成半認為環保減碳行為極重要或非常重要(見表二);不過雖然減少食紅肉可以間接減少碳排放,但只有36.9%認為減少食紅肉極重要或非常重要。
我們的調查顯示,面對這個嚴峻情況,市民就氣候變化和相關天災與疫症的意識和行動有可以改善的空間。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有責任現在就推廣和實行環保減碳行為。CCOUC希望透過一系列調查,讓政府不同部門掌握更多數據,改善與氣候變化、備災及疫症預防的政策和措施。
面對更嚴峻的氣候變化威脅,市民要拋開香港是個福地的老想法,更積極防災備災,包括在家裏常備滅火設備、急救箱、藥物和應急物資,學習防災救災知識和上急救課程,以及準備救災袋等。要應付由於氣候變化而更形嚴重的蚊患和相關疫症,市民更不能掉以輕心,除了依靠政府的防蚊滅蚊工作,自己也要加強蚊患意識,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
撰文:陳英凝教授_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助理院長及
全球衞生與人道醫學學部主管;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
林靖宇博士_CCOUC博士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