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出作品之一:「唐樓與天空」
TEXT BY JAZ KONG PHOTO BY HONG KONG DESIGN CENTRE
勝出作品之一:「同對面講聲 hi」
利志榮(Wing)是產品設計師,亦為 Milk Design 的創辦人,亦在香港理工大學教授產品設計。參與 BODW 的這個城區活動,只要原因是近年經常聽到的一個關於社區就必定提到的關鍵字:地方營造,「以往討論 placemaking 大多數以硬件入手,例如要聚集一班街坊就需要一個公園,但是否一定要有硬件才有快樂?不少公公婆婆都會在街上做運動、又有不少南亞裔人士在街上傾偈,又可否在已有的街道上創造快樂?我希望探討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係,可以需要一個公園,但亦可以只需一個共同心態:如何生活得好一點。這次以路牌作為媒體是要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發掘街道的可能性:原來在街上可以共享、可以給予陌生人一點鼓勵等等。」另一個有趣的討論是社區的形成:由 top-down 的管理到 bottom-up 的有機發展,怎樣才對社區比較好?要討論這件事,首先就要吸引更多公眾參與,所以另一個參加「街牌實驗室」的動力是因為 Wing 一直致力推動教育,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有設計思維。
「街牌實驗室」希望以街牌創造一個更快樂的深水埗,在這個深水埗地圖上的幾個由公眾設計的街牌下個月就會於街頭出現,實驗快樂社區的可能性。
「街牌實驗室」由 Milk Design 及 Kennifstudio 跟 BODW 聯手舉辦,來自Milk Design 的創辦人利志榮(Wing)就為我們講解了活動詳情,如何透過軟件去做深水埗的 placemaking。
在 Wing 跟團隊帶領的工作坊之中,有一位女士提到如果可以在路邊種植物就是理想的空間,但很快就補上了一句「但無可能啦」,而這個就是將設計思維概念灌溉給大眾認識的重點,「我們就是要去想像『如果可以呢?』在 workshop 中我們運用了 double diamond 的設計思維,首先是了解這個社區,問大家心目中的深水埗是怎樣的,當中不少都提到深水埗的正面特色,就是包容性;再來就是問大家過往在街道上有過的快樂回憶是什麼,可能是在街上飲酒、第一次拖女朋友的手等等,知道街道不只是一個讓大家由 A 點去到 B 點的一個通道,透過 design thinking,希望先打開大家對生活的可能性,定義什麼是快樂的街道。擴闊了大家的想像,再將工作坊的意見組織並收窄,構成了觀念(ideation)後才真正動手製造街牌。」「街牌實驗室」亦從中揀選了十個由公眾創作的作品,並分為人與人關係(亦為鼓勵性的心靈雞湯)、人與建築或環境、人與歷史等不同範疇,在 12 月中更會進行設計思維的最後一個步驟:實驗,將街牌放入社區測試成效,到期時歡迎更多人參與並給予意見,詳情可留意 BODW 的社交媒體公佈。
參與「街牌實驗室」的學生及公眾在落手設計街牌之前都要在工作坊中以傳統的 design thinking 過程去逐步將概念表達,其中一個就是要 brainstorm 怎樣為之自己認為的「快樂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