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近一兩年的情況,前年的2011年共有六十首歌詞提名,去年有六十八首,而今年提名數量再見增長,達七十五首。這樣的逐年遞增,益見熱鬧,跟近日的某論調──因為幾首歌詞而無限地推出「香港樂壇已死」的結論──好像有點矛盾。
「香港樂壇已死」的說法肯定言過其實。但紙上傳媒的「流行音樂版」已死,則肯定是事實。猶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每當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最佳歌詞獎產生了最後五強,有音樂雜誌或大報的流行音樂版用很大的篇幅去評賞五強歌詞,是並非罕見之事。現在,此「調」已久不「彈」,即使在網上,這種五強評賞也尚未之見。
提名單位激增
七十五首提名詞作,相關的詞作者共有五十一位/組,而去年是三十九位/組,增長率亦不小!
以下是五十一位/組詞作者的名單:(半首)陳柏宇、Jan Lo、黃霑、陳心遙、Dough Boy、Kendy Suen、許廷鏗、龍小菌、Eric Kwok、韋凱欣、李樂彤、 希瑩;(一首)鍾舒漫、6永、方大同、Kellyjackie、周沂、盧永亨、Chita、李峻一、 KZ、岑偉宗、PAN、Tim Lui、王菀之、林一峰、林二汶、Norris Wong、周博賢、郭薾多、小優、翁慧韻;(半首加三分一首)曾紀諾;(一又三分一首)謝天智;(一首半)曰云、楊熙;(二首)多多、周耀輝、黃偉文、小克、小廣、喬星、梁栢堅、C君;(二首半)夏至、陳詠謙、林寶;(三首)陳奐仁;(四首)藍奕邦;(四首加兩個半首加三分一首)張楚翹;(八首)林夕。
這份名單上的數據,頗不尋常,比如只佔半首的詞作者(黃霑所以也有半首,是有詞人把他的舊作改動過再發表,算是跟黃霑合填),有十二位/組,有完完整整的一首提名作品的詞作者,更達二十位/組,這樣,便佔去全部五十一位/組詞作者的62%強。這也許可以說明,近一年來的香港流行樂壇是願意讓更多詞人來參與歌詞創作吧。
三位後起之秀
獲提名詞作數量最多的前四名,首位是林夕,其後依次是張楚翹、藍奕邦、陳奐仁,這後三人,俱是歌詞界的後起之秀,雖然量多未必等於全都質優,但至少進入最後五強的機會總是大一點的。不過,筆者也想起,去年林夕更有十首詞作獲提名,但最後奪得獎項的卻是有三首提名的周耀輝,得獎詞作是《蜉蝣》,可見填詞高手對填詞高手,也不是量多便有較大的勝算。
坦白說,張楚翹於筆者而言是很陌生的名字,在此之前也不曾見過她的詞作,及至往網上搜查一番,才知她是伯樂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參加過該院2011年辦的林夕歌詞寫作技考課程,並且是今年6月才獲准加入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顯見是非常後起之秀!張楚翹有七首作品獲提名,雖然有三首作品是跟別人合作寫的,但好歹都是七首,僅比其師傅林夕少一首而已。
再說,把獲提名的詞作名單看了又看,才察覺有一首由火火寫詞、小肥主唱的《負親》並沒有提名,雖然這首作品原由小肥的澳門好友龍世傑所唱,但經過重新改編歌詞及編曲後的《負親》,應該符合提名資格。現在不見它提名,有點惋惜,因為這詞作寫得頗動人,也能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