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香港首部諧趣粵語歌劇《烏龍功夫》 糅合中西藝術元素 以貼地怪招向武俠世界致敬

2023-05-22

從成龍到周星馳的功夫片作品,諧趣功夫片一直是香港電影及流行文化中的重要一章。既然功夫加足球也可以,功夫加歌劇又有沒有得搞?將於下月公演的《烏龍功夫》是香港第三部粵語歌劇,是由作曲家陳慶恩和劇作家麥淑賢原創的粵語諧趣歌劇,以武俠為主題,期望透過雅俗共賞、老幼咸宜的創作,擴闊粵語歌劇的觀眾群,為本地表演藝術市場開闢出一條新路向。

Image description 《烏龍功夫》題材新穎,是一部向武俠世界致敬的香港原創粵語諧趣功夫歌劇。

粵語歌劇歷史不足十年

西方歌劇的歷史可追溯至四、五百年前,華語歌劇只有約一百年歷史,而香港更是近十年才出現粵語歌劇,首部是2015年上演的《掌心的魚》,繼後有《兩個女子》,《烏龍功夫》是第三部。陳慶恩指創作華語歌劇比西方歌劇更富挑戰性,「唱歌劇不是唱聖詩,不協音會產生非常突兀的效果。華語有聲調限制,粵語聲調又比普通話多,更要編寫多聲部重唱,所以創作既要適合粵語發音和腔調,又能夠配合旋律發展和推進劇情是很大的挑戰。」麥淑賢表示寫詞時亦要「避重就輕」,把長音或重要的字置於平音,以免因變調而不協音。

演繹西方語言或普通話歌劇已有特別的發音法可循,惟粵語歌劇欠奉,所以聲樂家都要下一番苦功。飾演烏龍門師母的女中音張吟晶指初時把發音咬得太實,破壞了音樂的連貫性,要加入滑音、長音等技巧,方能唱得自然。飾演烏龍館廚神的男高音柯大衛表示唱意大利語歌劇跟普通話歌劇的發聲位置很接近,但粵語以喉嚨發聲居多,要採用截然不同的唱歌劇技巧。前年階段性展演後,有觀眾表示不用看字幕也聽得懂內容,又指以粵語演唱更富親切感,反應令人鼓舞。

Image description 作曲家陳慶恩(右)和劇作家麥淑賢(左)首次創作粵語歌劇,題材輕鬆貼地,期望將歌劇普及化。

功夫與歌劇是絕配

上述首兩部粵語歌劇皆是嚴肅正劇,《烏龍功夫》卻是一部喜歌劇。創作喜歌劇的意念源自日籍導演菅尾友(Tomo Sugao)。Tomo長駐德國,當地流行原創兒童歌劇,讓小孩從小培養對歌劇的興趣,於是建議創作一套用本土語言演唱、輕鬆貼地的開心歌劇。陳慶恩和麥淑賢提出可以功夫為題,恰好Tomo 也熱愛《功夫熊貓》,於是三人一拍即合。

陳慶恩和麥淑賢異口同聲表示功夫跟歌劇是絕配,「音樂可以營造張力,能立體地呈現功夫形象。武俠小說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學創作載體,很適合以歌劇的重唱和大量肢體語言表達,再融入港產諧趣功夫片的元素,成為香港獨有的歌劇類型。粵語歌劇市場尚待開發,期望《烏龍功夫》能拉近歌劇與大眾的距離,刺激起更多元化創作,百花齊放。」

《烏龍功夫》是一場發生於烏龍山的武林風雲,烏龍門的掌門師父被企圖篡位的師叔殺害後,只剩剛愎自用的師母和三個男徒弟,師門秘笈亦因而失傳。師叔負傷逃離烏龍山後習邪派武功,圖謀回山奪取掌門之位。烏龍門隨時有滅門之虞,而山下麵店烏龍館的廚神及其三個女徒弟亦被牽連其中。麥淑賢表示《烏龍功夫》雖然是復仇故事,所有角色骨子裏也帶喜感,創作時心目中已有演出人選,按照每位聲樂家的特質,度身訂造適合各人音域和音樂和歌詞。師母面對三位不長進的徒弟,難免嚴厲,張吟晶卻笑言這角色愈演愈難掩儍氣一面。柯大衛飾演的廚神經常飲醉酒,角色設定靈感源自經典功夫片《醉拳》,癡心一片暗戀師母。

Image description 男高音柯大衛和女中音張吟晶,均表示以粵語唱歌劇既富挑戰性又有親切感。

日籍導演創意無限

《烏龍功夫》原定於去年初公演,受疫情影響延遲了一年半,漫長的排練過程令作品不斷演變進步,當中Tomo更是功不可沒。眾人異口同聲指Tomo讓他們大開眼界,「歌劇導演是十分專門的崗位,Tomo充滿創意,可稱為作者導演(auteur),對歌劇的概念方向發揮核心作用。他與我們共同創造角色,邊排練邊調整,令角色與聲樂家合而為一,師母和廚神的感情線也是他建議加插的。他擅長肢體化的歌劇,某些特別鋪排的動作看似跟劇本走相反方向,但結果又峰迴路轉,讓人拍案叫絕。傳統歌劇聲樂家通常只作站定演唱(park and bark),他要求聲樂家同時是演員,今次除了要學習基本武功招式,亦有不少在地上翻滾的動作,聲樂家同時兼顧唱歌和做動作,極富挑戰性。服裝設計方面,也因應角色設定改變而年輕化,帶點動漫色彩。整個創作過程也充滿生命力,令作品蛻變成長。」

粵語室內歌劇《烏龍功夫》
6月2日(星期五)及3日(星期六)晚上8時
6月4日(星期日)下午3時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450, $350, $250
節目詳情:https://bit.ly/40ho2sv
網上購票:https://bit.ly/3LpmNDm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