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到成語故事,聽到「塞翁失馬,焉知非 福」——禍福相倚,這個概念好像有點難懂,亦未 必很多人會選擇、或想去懂。對於Sophia Hotung 何慧恩(Sophia)而言,頑疾自小陪伴着她,十多歲 病發後一直努力「對抗」病魔;到四年前,當自體 免疫性疾病病發導致Sophia只能臥病在床一整年, 這個契機卻為Sophia開展她的藝術家之旅,其中最 為大家所熟悉的應是她的《Hong Konger》系列插 畫。由以往每日營營役役的專業人士生活轉型成為創 意工作者,除了是一個巨大的事業轉型之外,套一句 Sophia所說的,更重要的是mindset上的改變,擁 有一個「今日唔知聽日事」的人生,不知何時再病 發、不知道病發會有多嚴重,可以做的就是享受今 天所能夠做的。作為插畫家、作家、慈善工作者、 殘疾意識推動者等多個角色,到底藝術如何改變了 Sophia的生活?
IMAGES COURTESY OF SOPHIA HOTUNG
TEXT BY JAZ KONG
人生的價值再定義
Sophia形容自己現時的生活是沉悶的,每天起床後,畫 畫、寫作、回覆工作有關的事、陪陪小狗、煮飯、陪陪 丈夫,日復日,天天如是,不管是平日還是周末也是同 樣地過。「若然23、4歲的我見到這樣的生活,一定會 覺得我是個悶蛋;年輕的我想要過一個fast life,每天用 盡力工作、夜晚再去social、去玩樂。香港這樣的工作 文化大概是令我最感到大壓力的,還有就是『害怕』, 面對工作、面對上司,我會不敢說不,害怕拒絕別人之 後會有什麼壞的後果,亦害怕會成為當時工作崗位上成 績最低的一群。」
好幾年前出現過一個網絡用語: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世界變得太快,大家都想嘗盡所有東西, 害怕成為被遺下的一群。但這種不知自己在追求什麼 的生活,是大家真正想要的嗎?「2020年適逢Covid, 大家都開始在家工作,當時有段時間我亦會在家中的 床上、或在醫院邊養病邊工作,但我很快就burnt out, 病得連床都下不了,更莫說去什麼地方玩。聖誕節的 時候,我的媽媽就送了一部iPad給我,原意是讓我在床 上看看Netflix什麼的,但我想起朋友開發的Procreate 應用程式(app)可以畫畫,所以就下載了,當初只是抱 着『this might be fun!』的心態,沒有壓力一定要畫得好,加上用iPad畫畫不像水彩畫那樣要清洗畫具、要 站起來畫,完全不用花什麼精力,畫到累了就直接去 睡。」《The Hong Konger》系列就是那個時候的作 品,Sophia形容當時只是一個「joke」,除了二次創作 《The New Yorker》雜誌封面變成很地道香港的插畫 之外,Sophia亦有其他的搞笑作品,只是HKer畫了大 概三幅,發現比其他的更受歡迎,因此就打算畫成月 曆,一套12幅作畫⋯⋯畫着畫着,就變成一個100幅的 系列,而當中大概三十幅插畫是憑空創作而非由《紐 約客》封面作靈感的,當中Sophia自己最喜歡的,是 香港上一輩的名物——白花油為靈感而創出的《White Flowers》作品,畫中一班老婆婆在一個由白花油形成 的水池中享受浸溫泉一般的體驗,相信香港人見到都會 會心微笑。後來,Sophia的病情慢慢有好轉,但就連 她自己也想不到當初這個hobby會變成事業的轉捩點, 「二月的時候,身體開始轉好,插畫變成我會感到興奮 的東西,我會因為期待畫畫而早一點起床——當時的我 很久都未為任何事情感到興奮過,因為實在病得太嚴重 了。」幸運的話,相信健全、健康的大家都未必會感受 過這般的無力感,但像Sophia一樣,小至洗頭清潔這些 小事都需要由母親代勞,就會學懂生活上的每件事都得 來不易。「若然要投訴的話,我的生命有太多東西可以 抱怨,我所面對的疾病、現在所做的不是我一開始想做 的、生活也跟五年前完全相反;但當生命去到谷底,你 會知道,能夠做到生活的小事已足夠令自己快樂,面對 生命的看法亦一定會改變。去到最低位,the only way is up,這個想法就會讓自己在面對任何事都會找到滿足 的角度。」
藝術、創意及慈善
俗語有云,今日唔知聽日事,Sophia的爸爸是佛教徒, 也經常跟她說,一切都不是永恆的。但在這個前題下, 並不代表要「躺平」不努力,過着得過且過的人生。訪問Sophia的時候剛好踏入2024年的第四天,她很清楚 自己在做什麼、今年的計劃是什麼,畢竟由2021年開 始正式推出自己的插畫,到參加各大小的個人展覽或 大型畫展如Affordable Art Fair,完成了一百幅的Hong Konger插畫後她亦move on到其他企劃,雖然曾經掙扎 過會否因而模糊了她的風格或作為插畫家的身份,幸好 2023年所接的委託工作或慈善企劃印證了這個擔憂並 不成立。「這刻的我要好好地計劃要如何分配時間。過 去我努力讓大家認識我的名字,但移居美國的其中一個 原因的確是希望找到一位文學的經理人,因為在香港出 版過的兩本書都比較小朋友面向,但我希望可以出版到 一本以當代香港為背景的小說;藝術方面就正為三月在 香港Wyndham Social舉辦的個展而努力做好作品。」 因此,Sophia仍然保持以上提到的日常作息,每天畫一 點、寫一點、陪伴身邊重要的人多一點;很多人都會在 新一年定下一些resolutions,但對Sophia而言就好像不 太管用,「坦白說,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我過 去兩三個月的身體狀況尚算良好,但自己也不知道會何 時再病發、以及會病發多久,要去作太多、太長遠的計 劃是pointless的;但反而我會好好地專注於眼前的兩三 件事,或未來兩三日所要做好的,可能是跟合作的人好 好溝通、讀一本好書、吃一點對自己好的、努力做好自 己的工作,這樣下來,我的『reward』也會是好的。與 其許下很大的期望然後發覺自己完成不了而覺得自己是 失敗者,不如每個星期重複地做好自己,堆積下來大概 去到12月回顧時總會有一些令自己驕傲的事情吧!」
雖然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成為了藝術家,但「Sophia」 這個品牌似乎營運得相當成功,由她本人成立的公司 Pangolin Society會將大概20%的插畫或不同合作計劃 的收入撥捐到跟長期病患、殘疾、女性議題、或藝術及 文學有關的慈善機構,由2022年尾成立至今,已籌得超過十五萬港元的善款。除了直接捐款之外,Sophia亦希 望將藝術x慈善的領域延伸開去,好讓機構可以將自己 的藝術作品變成passive income作為持續的收入來源, 就如兩年前跟本地機構The Women’s Foundation合作 的計劃一樣,Sophia與Hanson Robotics的機械人一同 推出NFT項目「創想未來:性別平等的數碼時代」,在 促進科技和加密貨幣行業的共融和多元文化的同時,以 及透過科技推動性別平等;而出售NFT所得之收益將用 於資助婦女基金會的社區項目、研究和倡議工作。作 品在Digital Art Fair Asia面世後亦於蘇富比進行慈善拍 賣,籌得港幣八萬元的捐款之餘亦透過Blockchain創造 被動收入。2024年,Sophia希望可以跟一些跟自己有 連繫的機構合作,繼續推動女性平等、傷殘人士權益等 有關議題。
接近30歲的Sophia經歷一切,由十多歲覺得要「戰勝」 病魔,到經歷過幾年的重壓事業生涯,到現在終於明白 「acceptance」的重要性,要跟疾病共存,大起大跌 過,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麼?「這樣說好像很俗 套,但我很圓滿(content),曾經的我都試過很野心勃 勃,但同時又總是覺得自己不論如何都不夠好,這種擔 憂這種對自己的不滿,終於都能夠在腦袋裏移除這些想 法。我以往想寫書,好啊都出版了兩本;想當藝術家, 好啊亦做到了;找到快樂,亦為未來會發生的事感到興 奮,為可見的將來如三月的個展努力,亦有目標如要為 自己找到文學經理人;學會感到圓滿,就足夠了。」筆 者曾經被人問過,若然放下手上那張印上自己名字的卡 片,「你」是誰?你希望自己是誰?你的身份、你的價 值是什麼?Sophia所經歷的未必人人都會明白,但「活 在當下」永遠是對的;趁着新一年的伊始,大家又有否 受到Sophia的故事所啟發而對今年、以至人生的計劃有 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