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間——吳冠中水墨行》是向水墨巨匠吳冠中致敬之中。
香港舞蹈團正式拉開2025/26年度舞季大幕,更恰逢舞團成立45周年及兒童團、少年團成立20周年,本次舞季以「破界尋我 舞躍至境」為主題,匯聚多部重磅新作與經典重演,其中由知名音樂創作人王菀之參與作曲的《之間——吳冠中水墨行》成為焦點,一場跨越中西、融合多藝術媒介的創作盛宴即將登場。
TEXT BY MIU LAU
香港舞蹈團一向以「融匯中西 舞動香港」為宗旨,在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中不斷探索舞蹈藝術的邊界。2025/26年度舞季不僅帶來榮獲多項大獎的非遺舞蹈詩《廿四節氣》重演,更推出《武道》、《夢.牡丹亭》,以及《之間——吳冠中水墨行》三部全新力作,分別致敬李小龍、湯顯祖、吳冠中三位不同領域的藝文先驅。其中,《之間——吳冠中水墨行》特邀王菀之擔任音樂創作,更有法國燈光設計師Dominique Drillot與數碼影像設計師Sophie Laly加盟,以水墨為紐帶,串聯舞蹈、音樂、視覺藝術,打造一場跨越中西文化與時空的藝術對話。
新舞季以榮獲多項大獎及好評、載譽重演的非遺舞蹈詩《廿四節氣》掀開序幕。
談及與香港舞蹈團的合作,王菀之笑言這是「珍貴的緣分」。她透露,邀請她參與創作的是一位相識多年的藝術圈好友,對方深知她除了音樂之外,自幼便懷着舞蹈夢想,還曾多次邀請她觀看香港舞蹈團的演出,就是這份對舞蹈的熱愛,最終促成了此次合作。
知名音樂創作人王菀之跟香港舞蹈團合作大型舞蹈作品《之間——吳冠中水墨行》。
從水墨到音符
吳冠中先生的畫作是《之間——吳冠中水墨行》的核心靈感來源。這位與香港淵源深厚的水墨巨匠,曾多次踏足香港街頭寫生,其作品中兼具東方意境與西方抽象的風格,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藝術創作最迷人的就是未知,不同領域的人帶着各自的故事碰撞,不知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王菀之坦言,初看吳冠中畫作時,最先觸動她是水墨的點線面與鋼琴黑白鍵的線條。「那種簡潔中的張力,留白裡的韻味,和音樂裡的停頓、旋律線條太像了。」她分享道,創作初期曾思考過無數可能性,「究竟是只用鋼琴演繹,還是像吳冠中先生的藝術背景那樣融入中西樂器?是寫抽象的旋律,還是如他筆下的水鄉那般具象?」
在她看來,吳冠中的藝術魅力正在於「不被定義」。「他的畫既有傳統水墨的魂,又有現代藝術的形,這種跨界的融合本身就是一種啟示。」因此,她的音樂創作也試圖打破界限,「有時候會先從畫作的意境出發寫一段旋律,舞者看到後有了動作靈感;有時候舞者的肢體語言又會反過來讓我想到新的音符,這是一個互相滋養的過程。」
平等共生的對話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音樂往往是舞蹈的「陪襯」,但王菀之對此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我不覺得音樂、舞蹈、繪畫需要分主次,它們是三個平等的藝術媒介,最終會融合成一個整體的藝術品。」她強調,這次創作的核心是「共生」。
「就像吳冠中畫裡的留白,不是空,而是給觀者留了想像的空間。音樂裡的停頓、舞蹈中的呼吸,都是這種『留白』的藝術。」王菀之解釋道,她的創作不會刻意遷就舞蹈節奏,而是追求一種自然的呼應。
除了舞蹈與音樂的融合,法國設計師的加入讓《之間——吳冠中水墨行》的「跨界」顯得更加豐富。王菀之說:「藝術本身就是通用語言。燈光的明暗、影像的流動,和音樂的高低起伏一樣,都在傳遞情感。」在她眼中,每個創作者都是帶着故事而來。「吳冠中先生的畫裡有他對香港的情感,舞者的動作裡有他們對身體的理解,法國設計師的視覺裡有他們的文化背景,而我的音樂裡有我對這一切的感受。把這些故事編織在一起,作品就有了生命。」
作為在音樂領域深耕多年的創作人,王菀之從不會自設框架,「我從不給自己的創作貼標籤,音樂就是音樂,只是表達方式不同。」她也強調,個人風格始終是創作的根基,「無論寫什麼風格,骨子裡的東西改不了。這次的音樂裡依然會有我偏愛的旋律線條,只是會用更自由的結構去呈現,就像吳冠中先生在傳統水墨裡加入了自己的筆觸。」
目前,《之間——吳冠中水墨行》仍處於構思與磨合階段,王菀之對最終呈現充滿期待:「我們沒有預設結果,只是在不斷嘗試、調整,這種『無框架』的創作狀態太珍貴了。」
這場集合了水墨意境、舞蹈肢體、音樂旋律與視覺藝術的跨界之作,將於2026年5月22日至2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正如王菀之所言:「藝術的意義不在於界定邊界,而在於讓不同的美相遇、對話,最終在觀眾心裡種下一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