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y miu lau
第4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於4月10日至21日舉行。
焦點影人回顧展將放映古天樂參與的十部作品,出版專題特刊,並與長期合作夥伴Moleskine攜手推出特別版筆記本。古天樂亦將出席香港名家講座,分享其創作心得。
焦點人物︰古天樂
本屆電影節特別將焦點對準香港影壇代表人物古天樂,他由家傳戶曉的電視藝員,到屢獲殊榮的影帝,再成立天下一集團,致力推動本地影業發展、銳意培育人才,並為行業帶來嶄新氣象,古天樂對影壇貢獻非凡,為個人亦為香港電影締造傳奇。在焦點影人回顧展將放映古天樂參與的十部作品,以及出版專題特刊,並與長期合作夥伴Moleskine攜手推出特別版筆記本。同時古天樂亦將應邀出席香港名家講座,分享從演員到製片人的創作心得。
加泰隆尼亞導演阿爾拔‧塞拉(Albert Serra)
大師講座分享心得
名家講座環節除古天樂外,攜同新作《午後的孤寂》訪港兼舉行大師班的加泰隆尼亞導演阿爾拔・塞拉將成為另一亮點。他以破格創新的風格著稱,擅長將歐洲歷史、文學與神話融入電影,通過沉緩鏡頭與簡約美學模糊現實與虛構的界限。他將回顧從《唐吉訶德》到《午後的孤寂》的創作歷程,解析其將文學哲思與影像藝術結合的獨特手法,在大師班中與觀眾分享其獨特的電影美學。此外,電影節還將舉辦塞拉專題展,精選五部代表作,當中不少作品是以重新演繹經典人物故事為切入點,包括講述東方三賢士旅程的《三王來朝》、圍繞卡薩諾瓦與德古拉伯爵的奇詭相遇之《我的死亡紀事》等,展現其標誌性的長鏡頭美學與特立獨行的敘事風格。
芬蘭名導尤荷‧古奧斯曼(Juho Kuosmanen)
另外,芬蘭導演尤荷・古奧斯曼連亦帶同新作《沉默狂想三部曲》首度來港並現身講座,與香港影迷面對面交流,暢談其從《擂臺下最好的時光》到新作《沉默狂想三部曲》的創作歷程,解析其獨特的電影美學。他以洗煉電影語言見稱,作品多聚焦小人物的糾結命運,展現對人情世態敏銳而細膩的洞察。在寒冽的北國氛圍裏,不時透現冷調幽默;在疏離的人際關係中,不乏人性感溫;在生命的困頓抑鬱裏,總未忘留下希望的微光。除此之外,觀眾在電影節期間還將有機會與多位國際電影人交流,如法國鬼才導演里奧‧卡哈斯、西班牙導演阿爾伯特・塞拉、日本女演員安藤櫻等將出席映後活動,分享創作理念。
法國鬼才導演里奧‧卡哈斯(Leos Carax)
修復經典名作
在專題展映方面,除古天樂的電影作品回顧外,更精選八部世界修復名作,為觀眾帶來跨越時空的光影盛宴。這些修復經典涵蓋美國經典默片、日本史詩式巨作、捷克新浪潮黑色喜劇及法國詩意寫實傑作,既讓資深影迷重溫不朽傳奇,亦為年輕觀眾打開體驗經典的視窗。其中,日本大師黑澤明的《七俠四義》以宏大敘事與俠義精神重現銀幕;瑞典傳奇導演域陀・史祖斯唐執導、巨星呂倫・居殊主演的默片《柳弱風狂》,以細膩的肢體語言與視覺詩意演繹時代悲劇;被稱為「捷克電影美指女王」的艾絲特・甘芭洛娃唯一執導的《謀殺獨食魔》,則以女性視角的黑色諷刺喜劇,揭露社會荒誕。這些修復作品不僅展現了電影藝術的永恆魅力,更體現了電影節對影史經典的珍視與傳承。
電影節亦聚焦國際知名導演的最新作品,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懺悔有時》與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搖籃凡世》共同擔任開幕影片。《懺悔有》改編自同名小說,通過私家偵探命案揭露親子關係的複雜命題,中島哲也以冷冽鏡頭語言探討人性救贖;《搖籃凡世》則以細膩敘事呈現社會邊緣群體的生存狀態,兩部作品的首映為電影節奠定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基調。
雙響炮電影揭開序幕
電影節亦聚焦國際知名導演的最新作品,以兩部精彩電影來揭開序幕,有日本名導中島哲也《懺悔有時》的世界首映,以及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搖籃凡世》。另外,挪威導演達約翰侯格勞的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電影得獎作《性愛夢之做夢》將作為一連十二日的電影盛會的閉幕電影。兩部開幕電影不約而同以父母與子女的覊絆為題,同時雲集亞洲影壇好戲之人,陣容鼎盛:中島哲也的《懺悔有時》有西島秀俊、滿島光、黑木華、柴咲幸及役所廣司等巨星坐鎮,而去年新秀電影競賽(華語)火鳥大獎最佳電影得主張吉安執導的《搖籃凡世》,則由廖子妤、許恩怡及袁富華主演,香港演員的實力同樣令人眼前一亮。
作為香港影視娛樂博覽2025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的盛宴,更是文化對話的橋樑。通過展映多元作品、致敬影人成就、舉辦學術交流,電影節持續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電影樞紐的影響力,為全球影迷獻上一場光影交織的文化盛宴。
第四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49)
日期︰4月10日至21日
節目詳情︰www.hkiff.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