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季豐軒︰留在中環 搬太遠客人會投訴

2025-10-24

Image description 季豐軒-香港中環皇后大道30號娛樂行9樓A室

1991年創立的季豐軒,最令人難忘是曾在旺中帶靜的中環雪廠街,留了十六年。疫情期間,創辦人季玉年(Catherine)曾決定不設門市,留在柴灣辦公室一年,後來回到中環,選址大館,一租五年,近日畫廊還是決定要回到中環核心位置。從地鐵站步行五分鐘就到新畫廊,方便到不得了。

「如果不是租金便宜了一大半,我們也來不了這裡。」Catherine說,留在中環,因為搬太遠客人會投訴。

TEXT BY 何兆彬(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Image description (右起)季玉年(Catherine)、藝術家李華弌、季豐軒畫廊董事馮戈。

不設店面一年

「以前Pace Gallery也設在娛樂行,我來看過,很喜歡,但租金很貴!現在便宜了一大截,所以我才來。以前的價值我們負擔不來。」Catherine:「雪藏街那舊舖,在季豐軒進駐之前,鍾楚紅也租過,從來沒有人成功,但租用後我們生意還可以。我記得2008年雷曼風暴爆發,經濟開始不行,到了2019社運那一年生意就很差了。其實那個單位是四十多年的舊樓,很舊了,後來冷氣糟爆破過兩次,有弄壞了藝術品。因為業主不肯維修冷氣糟,保險又不受保,到了疫情期間,只好決定離去。」

Catherine客人都是非富則貴,常出入中環,她本想在中環另選新址,但碰上疫情,於是先在柴灣辦公室留了一年,不設地舖。之後常常看舖位,有天接到大館電話,029「大館說想轉型,做得高級一點,他們邀請一些高級餐廳及我前去開店,我也覺得大館地方很美。」曾經不設店面一年,到底有店沒店有何分別?「全世界的藝博會越來越多,我當年入行,那有那麼多藝博會?今天大家都喜歡旅遊,最近二十年飛機票很便宜,經濟不行時,每個人都出外玩。再加上現在很多年輕人家裡有點錢,都躺平了。從2016年起,我們在中環雪藏街開始感覺到Walkin的客人漸漸少了,因為拍賣會多,拍品像百貨公司一樣那麼琳琅滿目,競爭很大。前幾天有家拍賣行才跟我說,以前拍賣時,全場只有五個客人,現在拍賣會越來越大了,中國大陸也開多了畫廊、博覽會、美術館。這是好事來的,但是對我們這種小畫廊來說,是個挑戰。」

搬得太遠客人會投訴

Catherine說,每一次去藝博會平均要花150至200萬,好的攤位位置並不便宜。「機票、酒店,還有運輸,全部都要錢。」她在2017年開始參加Art Basel,如今每年 在香港參加Fine Art Asia,跑台北、新加坡的藝博會,訪問前準備參加阿布扎比Abu Dhabi Art,一年跑五六個城市,生意有一大部分不是在門市交易的。

很多交易都不在畫廊裡發生,又沒有Walk in客人,畫廊還是要留在中環,因為熟客常常會到訪。而Catherine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國,她笑說:「畫廊經營了三十多年,舊客很多,他們來到香港要找我,若我搬得太遠會投訴的。」過去幾年在大館,她說大館有五個入口,常有外地客人坐車到達,不知道該在哪裡下車,「客人說來就來,事後他們經常會跟我投訴。今天搬到娛樂行,找我就容易多了。」

有畫廊留在中環,有的撤走搬到工廈,Catherine說因為經濟在下行,搬到工廈可省下了租金,也是生存之道,「我的客人多由朋友介紹,他們喜歡某個藝術家剛好是我代理的,必須找我。另外,舊客人非常好,有時聽到老友想買畫,轉介來找我。」

Image description 《壽松》水墨、雙折日本古董金箔地屏風、李華弌

替趙無極出畫集

Catherine說季豐軒買賣的藝術品銀碼大,因為除了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她也經營二級市場作品。以季豐軒代理的水墨畫家李華弌為例,自從代理了他的作品,Catherine開始在二手市場購買他的作品,自己研究,又替他出畫集,漸漸成了李華弌的專家,隨着李華弌畫價高升,藏家都知道要買賣李華弌作品,就來找她。「李華弌從前簽了個美國畫廊,年前老闆把店關了,我開始在市場上搜購這些舊作,後來人人買他作品都來找我,今天季豐軒是李華弌的最大二手畫商。他的畫價也變得很平穩。」

她喜歡研究畫家。千禧後,Catherine認識了趙無極,研究其作品,2010年替他推出中文畫集,後來這本畫集作全球發行。她成了趙無極專家,連帶也一直買賣趙無極作品至今。當初花了無數個晚上研究趙無極的傻勁,竟然變成了生意優勢。

大家都說這幾年經濟不行,Catherine:「經濟當然差,否則我也不會擴展到新加坡。疫後第一年生意很好,第二年開始不行,主要是中國的經濟向下,中美又爆貿易戰。」她說影響生意最主要不是經濟好壞,客人不是沒錢,而是心情欠佳,自然就不買畫。

她記得九十年代初入行,水墨一遍天地,當時油畫賣不動。千禧後,來買畫的都是銀行家,他們專買油畫,中國當代藝術品曾被炒到上天價。2008年雷曼危機又有轉變,「當年一幅岳敏君4,000萬,但我買Marc Chagall只要200萬!金融海嘯之後銀行業加了很多管制。這麼多年下來,藏家品味也轉變了,以前的藏家都是從小看水墨長大的,但今天的新藏家可能是讀IT出身,品味自然偏西方了。」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