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謝嫣薇:鴨腳包也有前世今生(下)

2020-02-19

說到在安徽宣城的水陽鎮自三十年代就開始出現鴨腳包,並且與乾子、鴨翅被稱為「水陽三寶」,令人心生疑竇,難道鴨腳包從安徽傳入廣東,然後被廣東人改良成燒臘版本?這時候,「橫山鴨腳包」的資料出現了。感謝友人伍餐肉傳來。官方所頒的牌匾顯示,鴨腳包在珠海市斗門區於2017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官方少有宣傳,由饕客口耳相傳。根據網上資料,珠海的鴨腳包源自蓮州鎮橫山村一戶姓趙的人家,自光緒年間就發跡,是以在當地非常有名,而且影響了一整個地區,家家戶戶在秋冬都會製作鴨腳包。不過,投入市場標準化生產,卻是這三十年才發生的事。這珠海的鴨腳包,做法是這樣的:採用傳統醃製的鴨下巴、鴨翅膀、鴨腳,每個鴨腳包的中間裹以特殊醃製的鴨肝及臘肉,外面用特殊醃製的鴨腸纏繞。製成後,蒸熟即可食用。如果以時間長短推算,鴨腳包極有可能從珠海傳入安徽!然後,珠海鴨腳包,應該是我們熟悉的廣東燒味版本鴨腳包的原型呢!

Image description 鴨腳包的材料,文華廳團隊經過反覆實驗決定將之切成條狀,厚薄則是視乎個別素材的受熱程度。

工序繁複

 

鴨腳包工序繁複、利錢不高,可以想像時代步伐不太容得下這樣的產物。中環文華廳將這道老菜重現人間,全因客人要求。行政總廚黃永強說,他有一位在fb上結識、跳芭蕾舞的年輕女客,是她問起:「師傅,香港在哪裏有鴨腳包賣呀?」當時他這樣回答:「蓮香、陸羽可能有吧?以前燒臘店普遍都會賣,但這二三十年幾乎絕跡,我從未試過在燒臘店、餐廳坐下可以柯打鴨腳包來吃。」後來黃師傅回到文華廳跟他的燒臘師傅阿達商量,看看能不能再做出來?「阿達很有耐心、很願意花心思,他實驗過多次,不斷鑽研,把鴨腳包做出成功版本。」這鴨腳包餡料有燒肉、叉燒、醃過的雞肝、芋頭,當然還有用來定型的鴨掌和鴨腸。

文華廳做出來的鴨腳包非常骨子,很有可能是芸芸鴨腳包版本中最為精緻的,黃師傅歸功於阿達師傅肯下工夫去反覆改進:「材料大小、怎麼切都要不停調整,一開始不是切得太小,就是過大,每種材料受熱程度不一,燒出來之後會變型。最後我們決定將所有材料一致切成條狀,根據受熱程度來決定其厚薄,最為合適。然後就是用鴨腸去紮,鬆緊也是關鍵,紮得不夠緊,切出來又不夠美觀。」其他的工序包括鴨掌要用生抽撈過、炸過再炆過;芋頭先炸過;鴨腸「飛水」。來到燒製的部分,先用300度大火燒5分鐘,接着就是200度燒20分鐘,一共25分鐘。黃師傅解釋:「我本身喜歡吃帶點燶邊的叉燒,夠香口,但實驗後發現一路大火去燒,燒出來很乾,鴨腸亦很容易斷,就試試比較低溫去燒。結果,低溫燒出來的,不夠香口。後來嘗試先高溫後低溫去燒的效果最好,就決定了這個做法。」

Image description 文華廳不但將鴨腳包重新演繹推出,還做出了很有可能是史上最精緻的版本來。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