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吉隆坡長大,雖然在香港已住上了十幾年,但每年都至少回鄉探親一兩次,是以很了解吉隆坡從來都不算是一個吃Fine Dining的城市。去過一些城中的高級西餐廳,有其硬件但沒有其軟件,頂多只是算是美化過的西餐,算不上Fine Dining。以小吃聞名的城市,經營高端餐飲總有一定難度,因為你得要先挑戰當地人的飲食價值觀,是不是願意付出於平常的消費去打開餐桌的視野,來決定自身在市場上的生存空間。這些年過去,我想,吉隆坡終於迎來了Fine Dining的曙光,這家餐廳叫做Entier,位於Alila Bangsar的頂層40樓,坐擁無敵景觀,格局開揚。我是從美食家友人Desmond口中知道Entier,才決定回國時一探究竟。餐廳由Chef Masashi Horiuchi領軍,他的其中一位mentor是已故的Robuchon大師,曾經擔任倫敦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副主廚一職長達5年,名門正派的功底毋庸置疑。
初嘗大馬魚子醬
當天我和家人的午餐菜單交給Chef Masashi發辦,他給我們準備7道菜的Tasting Menu──真沒想到,我竟然在自己家鄉的Fine Dining餐桌開了眼界,因為Chef Masashi緊貼現今國際上「讓在地食材說話」的飲食脈搏(果然是呆過倫敦的大廚!),大量採用了馬來西亞本土優質食材,包括魚子醬!根據Chef Masashi介紹,這來自馬來西亞半島北部一個叫做丹絨馬林的地方的鱘魚養殖場,2008年他們已投入鱘魚養殖,主要是為了餐飲界提供鱘魚作食材,近幾年才開始開發魚子醬的生產,現在有不少本土西餐廳都向他們取貨。中國、法國、伊朗、俄羅斯魚子醬吃得多,第一次吃馬來西亞魚子醬,非常好奇!素質是不錯的,從熟成的風味來判斷,我推斷是4至6個月之間的短熟成,因為堅果味不夠明顯(熟成期達一年的魚子醬,才會顯現豐富的堅果味),鹹度適中,口感軟綿,鮮味有回甘。唯一要嫌棄的是,顆粒不夠飽滿,我猜那是因為鱘魚生長在溫帶,即便體質上經過適應早已歸順南洋,但還是沒有寒帶生長的魚隻那麼肥美,直接影響魚卵的飽滿程度吧。Chef Masashi的魚子醬菜式簡單明瞭,圓盒裏上一層魚子醬、下一層鮮拆蟹肉和龍蝦啫喱,配窩夫和胡椒酸奶油,窩夫偏甜,4款素材的味道層次感明顯。配一口白中白香檳,讓滋味更悠長。
菜式一道道地端上來,各種本土食材大器登桌,驚覺除了魚子醬,馬來西亞還有出產無花果、可可豆、咖啡豆等等,實在孤陋寡聞!平常餐廳也有用上來自檳城的生蠔,可惜近期無法到貨,我們當天吃的是美國加州的岩蠔,緣慳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