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好奇心的BB對外界新奇的事物都會轉頭探看,但家長若發現孩子不願轉頭,長期扭向同一邊,撫摸到頸部有硬塊,便要特別注意,BB隨時是患上斜頸症。大部分斜頸患者一歲前接受治療都會獲得矯正,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發育。
斜頸是連接頭部與胸鎖骨的胸乳突肌的長度縮短,導致頭部無法維持直立而側向一邊。不論坐立或睡覺時頭部慣性地斜向一邊,當父母把BB頭顱轉向另一方,會引起不適而哇哇大哭。此外,胸鎖乳突肌出現纖維化而形成硬塊,阻礙活動。資料顯示去年香港有70宗新症,雖然患上小兒斜頸人數不多,但不及時處理可有不少後遺症,例如頭部變形、面部不對稱、斜視、影響頸部活動能力。部分患者早期沒有處理斜頸問題,因地心吸力及肌力失衡,患側的臉部會逐漸變小及向下傾斜,引致大細面,頭骨也可能會變形,甚至頸及上背部出現脊骨側彎的問題。
先天成因包括母親懷孕期間胎位不正、胎兒頸部長期扭向同一邊。顱骨異常或半頸椎症等骨骼關節缺失,令頭頸軸傾斜和頸側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後天成因包括受細菌感染頸部淋巴腺發炎和中樞神經長出腫瘤等。
斜頸症患者最好在一歲前接受治療。脊醫和治療師會採用超聲波和按摩硬化的胸鎖乳突肌,令纖維化的組織軟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啪」的聲音,其後按摩位置會呈紫紅色,即纖維化的組織被打散。也可使用局部熱敷放鬆肌肉,被動伸展運動,以食物、玩具及電視畫面等吸引BB轉向患側。家長更可調整手抱、餵哺或BB臥床的姿勢,盡量令BB將頭部轉向患側。部分嚴重患者須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在胸鎖乳突肌切開,放鬆肌肉。手術後也須接受半年治療,進行拉頸肌肉伸展活動。
作者為脊醫及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