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旅遊】羅馬尼亞的黑色幽默

2017-09-28

來到羅馬尼亞,在前往布拉索夫(Brasov)的公路上,民宿主人迎接我和旅伴,他笑容可掬,熱情地握着我手道:「歡迎來到布拉索夫!我剛從朋友的喪禮趕過來,只能把你們送到家就要回去。明天我會補送你們一樽蜂蜜當見面禮。」語氣很輕鬆。

撰文、攝影 : 施丹尼

Image description 快樂墓園色彩繽紛,墓碑畫上充滿童真的圖畫,更精采是碑上的墓誌銘。

我不禁錯愕地問:「朋友過身,你不難過嗎?」他呼了一口氣說:「上周得知死訊時確有難過,不過生死難料啊!與其繼續悲痛,不如將快樂回憶藏在心底,朋友也是另一形式的存在啊!」去過羅馬尼亞,才發現原來這世上確實有個國家,面對死亡的態度,比莊子死老婆更樂觀。

活現歷史

這個位處東南歐的國家,即使歐洲人也甚少到當地旅遊。所以很多地方都未有完善規劃,但也正因如此,保留了其他歷史名城都沒有的原始風情。不同於布拉格和維也納等,有着明顯保留和活化的痕跡,甚至城市的發展也沿襲歷史步伐,用上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al)的建築,刻意營造古雅之味。

羅馬尼亞與別不同在於活現歷史。該國有一半人口生活在中北部的鄉村地區,人們不但繼續住在傳統茅房,以務農和畜牧維生,使用手製工具、家具、穿着傳統服飾,在街上汽車和馬車奔馳同道,也是司空見慣的景象,切實地由生活到形式都停留在幾個世紀前;至於南部大城市如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就保留了共產時代的古肅和灰暗;而東部的黑海沿濱則是著名的度假和潛水勝地,一個國家,幾種體驗。

Image description 馬拉穆什人至今仍建築木教堂,留下存在的證明。

快樂公墓

選擇到羅馬尼亞遊覽,最主要想參觀位於北部馬拉穆什縣(Maramures)小鎮Sapantas的快樂公墓(Merry Cemetery)和歐洲獨一無二的木教堂群。快樂公墓有別於一般墓園的陰沉灰暗,而是色彩繽紛,墓碑畫上充滿童真的圖畫呈現逝者的死因,更精采莫過於碑上的墓誌銘,筆調啜核,例如「躺在十字架下的是我的外母,請千萬不要吵醒她,不然她再多活三天,躺進去的便是我了。」原來婆媳糾紛,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還有一名因醉駕而死的男子,墓碑就刻着「他總算能夠與因戰爭而死的亡父在天國暢飲!」筆者問了羅馬尼亞嚮導兼翻譯George,他日離世的話會想埋葬在此嗎?

「有何不可?在羅馬尼亞人的心中,死亡不一定要哭着面對。」他回答。自1935年起由羅馬尼亞藝術家Stan Ioan Patras完成第一個墓碑作品後,大受村民歡迎,其後發展成別樹一幟的墓園。藝術家在1977年逝世,手藝由徒弟傳承,時至今日,繼續用一手一木將羅馬尼亞的黑色幽默傳揚世界。

Image description George(左)在羅馬尼亞是著名導遊,招待過多國政要。

木教堂群

馬拉穆什縣的木教堂群是另一焦點,哥德式尖塔建築,啡黑色外牆,內藏手繪《聖經》故事的壁畫,雖沒有梵蒂岡博物館大師作品般,使人目瞪口呆,但依然精美。木製教堂始建於十七世紀,有部分已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橡木建成的教堂是羅馬尼亞獨有,因從前的奧匈帝國,禁止當地人民以石材建築教堂,為了信仰,所以轉由木建成。導遊告訴筆者,至今馬拉穆什人還會建木教堂,因為已經成為他們的文化象徵,國家亦有開設專門學校,訓練工匠和畫師繼續傳承。一個當地著名的木匠附和:「到今天還堅持傳統手藝,當然不是為了謀生,更重要是為自己留下一點存在過的證明,即使以後過身,大家還可透過我的家具而想起我啊!」生存是短暫,存在是永恒。

要到羅馬尼亞自由行,難度頗高,因為當地的公共交通實在非常不完善,特別在北部的鄉村帶,可達度非常低,巴士稀疏,的士也少見,只能靠自駕或順風車出行。故非常建議提早預約導遊,包車遊覽。筆者就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出發,坐了大約六小時的Minivan到達馬拉穆什縣城市錫吉爾(Sighetu),然後由私人領隊George接送我們前往山谷中的鄉村Botiza,並住在他的家中,最後亦由他送往中南部大城布拉索夫,四日三夜,二人價格連小費約550歐羅,三餐一宿和交通全包,中間可以自定行程,筆者就在前往布拉索夫的途中,參觀了德古拉的故居以及位於深山之鎮Viscri的傳統撒克遜(Saxons)人村落。

Image description 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木教堂。

家的矛盾

領隊George原來是礦業工程師,能操流利的羅、英、法和德語,有着典型前共產國家人民沉穩的性格,很少見他流露笑容,但骨子裏卻是非常好客,曾經接待過多國元首,喜歡討論歷史和古典音樂,筆者後的下一位客人,據說就是英國皇室成員。他的妻子和女兒都是內科醫生,George說曾有法國醫院以月薪8000歐羅,足足是羅國平均月薪的十倍有多,邀請他的女兒前往執刀,但因不捨離開家鄉而拒絕,他透露寧願自己每月給女兒零用錢,也不想女兒離開國家。

他慨嘆現在的羅馬尼亞,自1989年的流血革命推翻獨裁政權後,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民主政權腐敗不堪,貪污嚴重,筆者到訪前就正因「放生貪官」的法令,促使民間爆發大型示威。去屆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的羅馬尼亞導演,基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作品《畢作虧心事》(Graduation)就帶出了羅國的社會觀,羅馬尼亞的父母都寄望培養出來的精英子女外流。這是家庭聯繫(Family bonding)薄弱所致嗎?電影告訴我們,是人民對國家和體制失去信心,瀰漫國家的不安愁緒揮之不去,所以想紛紛離開。今日羅國,明日香港,不知羅馬尼亞人民對死亡豁達的唯物觀,是否正因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物極必反所成呢?同歷過風雨飄搖的吾城市民,又有同感嗎?

Image description 往布拉索夫的途中經過,傳說德古拉伯爵(弗拉德三世)在Sighisoara的故居。

Image description 木教堂內刻畫《聖經》創世記的故事。

Image description 馬車在羅國仍是重要的運輸工具。

旅遊資訊

簽證:香港特區護照或BNO,可免簽證逗留90天

交通:香港沒有直航前往羅馬尼亞, 一般須轉機一次,航程約15小時,建議在中部大城克路納波卡(Cluj Napoca)落腳,四通八達

天氣:典型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 但以平價滑雪場著名;5至9月最適宜旅遊

貨幣:羅馬尼亞非歐羅區,物價低廉。宜備歐羅、英鎊和美元等兌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