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魁北克省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u Québec(MNBAQ)致力於推廣和保存省內由公元十七世紀到當代藝術作品,同時將國際藝術作品帶到省內展出。藝術館新館 Pierre Lassonde Pavilion,剛於今個星期由六個新策展的展覽伴隨開幕。展覽將展出MNBAQ的當代藝術和因紐特(Inuit)藝術藏品。新館開幕當天亦是魁北克省的國定假日「La Fête nationale」,藝術館將在一連三天的假日裡舉行免費的公共藝術節目和慶祝活動。
概念清晰而巧妙,新館Pierre Lassonde Pavilion 的設計造型突出,同時又跟周邊的環境自然緊密地結合。新館入口面向魁北克市的大動脈Grande Allée。新館的後方,是MNBAQ的另外三個展館Charles Baillairgé Pavilion、Gérard Morisset Pavilion和Central Pavilion,分別建於1867年、1933年和1991年,四個建築物均座落在富歷史意義的戰場遺址公園(Parc des Champs-de-Bataille)內。
OMA事務所合伙人、紐約辦公室主管Shohei Shigematsu 解釋設計概念:「我們的設計,主要是將三個大、中、小的空間層疊起來,組構成一個樓梯模樣的建築物。建築物是公園綠色空間的自然伸展,讓市民同時得到城市、藝術館、和大自然的不同體驗。」疊層的最底一層面積為 50×50 米,靠向公園,為活動展覽空間;第二層面積為 45×35 米,為現代、當代藏品和因紐特(Inuit)藝術藏品的永久展覽空間;最頂層面積為 42.5×25 米,向城市的一邊伸延,視覺上就是把公園推向城市、將城市引進公園裡。這樣的疊層安排,亦使得建築物視覺上顯得輕巧,與旁邊教堂的庭院和諧融合,毫無衝突感。
Pierre Lassonde Pavilion為藝術館增加了90%的展示空間。新館裡有三個獨立展示廳、一個演講廳、咖啡廳、貴賓廳和紀念品店,這些功能都被分別佈置在建築物的三個疊層空間裡。新館內一座貫通各個樓層的旋轉樓梯、和懸掛在建築物外牆上的一道樓梯,將訪客的視線引領到展館內外,以不同角度欣賞園區內的其他三個展館、公園和Grande Allée另一邊的城市景觀。疊層採用了混合鋼桁架系統的建築技術蓋成,同時造就了館內的無柱空間,而三個屋頂陽台亦可用作為展示和活動場所。疊層外牆均由三層功能不一的半透明玻璃組成,以應付結構上和氣候調節上的需要。玻璃幕牆亦模糊了室內和室外的空間界限,公園的綠色景致成為藝術館的主視覺;晚上,燈亮起來的藝術館看起來就像個玻璃燈籠,照亮公園和行人道。
新館地下層的一條130米步道讓訪客直接從Grande Allée的展館入口通往公園裡的其他三個展館,亦將成為加拿大藝術家 Jean-Paul Riopelle(1923—2002)巨型畫作《Hommage à Rosa Luxemburg》的棲息地。對OMA來說,新館必須和原有的三個展館有緊密的聯繫,同時要為藝術館的未來定向,新建築必須突顯藝術、城市和自然三者之間的關聯,說明MNBAQ 對未來城市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文:Yoko Choy 圖:Iwan Baa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