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Francis Bacon、Adrian Ghenie、曾梵志:沒有面孔的時代

2022-07-05

Image description Francis Bacon,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 1984, oil on canvas, 101.6 x 63.5 cm

兩年前,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父子在香港創辦Villepin畫廊,卻遇上了世紀疫情,香港也遭遇巨變,本來佔全球藝術交易頭三位的香港,這兩年多幾乎沒有半個遊客。Villepin一再使人驚訝的,是在淡市裡辦展覽,每次都重量級,每次都把整座三層的畫廊重新裝修,作風豪華。

新展《諸相非相?》以人臉做主題,展出焦點作品是在拍賣市場被熱烈追捧,對繪畫史影響深遠的Francis Bacon,另外再加上Adrian Ghenie、曾梵志、George Condo及新晉井田幸昌作品。為什麼是人臉?其實正與這兩年疫情有關。

TEXT BY 何兆彬
INSTALLATION PHOTO BY AMANDA KHO. COURTESY OF VILLEPIN

Image description 畫廊創辦人/策展人Arthur de Villepin(Photo by 何兆彬 )

疫情下人失去臉孔
《諸相非相?》的英文原標題是 “The Loss of Human Faces”,失去的不是面子,而是面孔,畫廊創辦人/策展人Arthur de Villepin:「對我們來說,找到藝術的意義是重要的。自從疫情來襲,我們每天生活上都失去了臉孔,大家都看不到彼此的臉孔,人們怎相處,怎樣看對方的方法都改變了。」他想到,藝術史上的作品,多少都令我們理解到那個年代,它們記錄、也轉化了當年發生過的事件,或是人的情緒、生活。

「藝術史上的肖像畫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過去,我們怎樣看歷史,怎樣看自己的面孔,他們告訴我們什麼。」展覽的重點藝術家,自然是Francis Bacon,策展時也由他開始做起,「我們也從Bacon 那混亂的人生之中,了解他過了怎樣的一生,他是怎麼會開始畫肖像畫的。」Bacon是是次展出第一個確認的畫家,他與Adrian Ghenie的畫作 ,此前於佳士得春拍中同時展出過。而事實上Bacon的幾幅作品,特別是尺幅最大的三習作也是跟同一名香港收藏家借出的,「Bacon是個重要的藝術家,這對畫廊來說極其重要,這也是香港展出他最多作品的一次展覽。」

為何是Bacon?當初你怎認識到他?「我第一次看Bacon,早在2008年倫敦的Tate博物館,我當時被震撼了,看到他作品像被雷擊中,幾乎走動,畫作中的人臉幾乎完全變形了,你會感到他作品之中的痛苦、不能走動。當他年輕時,繪畫這些想拼命呼吸的畫像,是對生命的呼喚。對他而言,人生就是戰鬥,他透過戰鬥一直在創作偉大作品。」

Villepin有一策展團隊,展覽前做大量資料搜集,每次展期達半年,這次特別為畫展印製了一本小冊子,當中提及 Bacon與經典電影《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之間的關係,因為他總愛繪畫尖叫的人們、尖叫的教宗。畫廊助理及研究員Cyrus(林靖風):「當年Bacon到了俄羅斯,看了《大都會》(Metropolis, 1927),也看了《波坦金戰艦》,他特別喜歡片中護士受到驚嚇,尖叫的畫面,很多人解釋說這是佛洛依德口中說的口腔期,他特別喜歡這一點,因為他患有哮喘,很受到要多吸一口氣那面容所吸引!」

見證存在主義誕生
也許該由展覽的重頭作,巨幅的《約翰.愛德華茲肖像三習作》(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 )1984談起,畫中的John Edwards(愛德華茲),到底是誰?「John Edwards是他較後期的情人。他本來管理兄弟的三家酒館,有次Bacon及朋友訂了座位,要酒館預留他最愛的香檳給他,但到期卻失約沒有到來,及後Edwards碰到了Bacon,馬上走上前跟他對質,控訴他為自己帶來不便,因為這件事,Bacon覺得這人很有趣,二人開始先成朋友,再發展成情侶。」二人相識於1970年代中相識,一直走到最後,他也是Bacon唯一遺產承繼人,在Bacon 1992年去世後,他在1998年把整個Reece Mews Studio的收藏全部捐出。

此作畫於1984年,比起Bacon早期作品,畫面上較平靜,與早年他畫風上的粗野狂放,大為不同,「後期的Bacon覺得自己作品太堆砌,想把畫風變得簡潔,同時受到意大利雕塑家Alberto Giacometti影響,作品上出現很多間線。」

Francis Bacon的作品,畫面總是充滿痛苦和掙扎,該怎去理解?「他經歷過一戰二戰,見證存在主義誕生,好受到它影響,因此他的畫作總有種無力感。而他與情人的關係,也一直很是辱罵性及Toxic的。」Bacon的人臉,不是在尖叫受苦,就是面目模糊,又應該怎樣欣賞?「早年他想過成為超現實畫家,也的確受過畢卡索影響,但後來像畫三習作這些作品,受的影響卻非來自立體派,而是受到當年倫敦轉動的Photo Booth影響,因為它可以轉動,拍攝到不同角度。在《約翰·愛德華茲肖像三習作》上的人臉,是被他用褲腳抹去的。」

另一幅展出作品,是Bacon在1960年繪畫的《Man With The Arm Raised》,是他當年到了英國藝術小鎮St Ives時創作的,「當時他留了4個月,繪畫了20幅作品,但只留了4幅。」Francis Bacon常把不滿意的作品毀掉,40-50年代銷毀得特別多,有些作品,被他丟掉後,因為他名氣太大,後來一直有人把它㥃挖出來轉賣。

Image description Adrian Ghenie, On the Road to Tarascon 2, oil on canvas, 210 x 160 cm

見證獨裁者被槍決
跟Francis Bacon作品同時展出的,是羅馬尼亞畫家Adrian Gherie。Adrian是羅馬尼亞人,1976年出生,作品深受Bacon影響,「羅馬尼亞當年被獨裁者壽西斯古統治,他在12歲在電視上見證他兩夫婦被槍決,對他影響很大。」Adrian Gherie喜愛梵谷,12歲那年在雜誌上見到梵谷的向日葵油畫,每晚睡覺前都會把它放在枕頭底下,陪自己入睡,長大後他終於到了巴黎,看他的畫作。2010年,Adrian Gherie開始繪製作品,對梵谷致敬。

Adrian Gherie喜愛畫人像,他畫過好多潮流Icon,例如貓王,也喜愛畫歷史人物,以自己的方法去重現他們的歷史時刻,「一直有評論家比較他跟Bacon的扭曲人像比較,而Adrian自己也說過,他會拿Bacon的畫來做參考。Francis Bacon對很多人像畫家有重大影響。」

Image description 曾梵志 Mask Series No. 26, 1995, oil on canvas, 200 x180 cm

二樓展出的是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理所當然,因為曾梵志就是以繪畫裡人臉/面具世界知名的,這是他迄今最著名的系列,作品多創作於九十年代,描寫中國社會,人總要戴着面具,用另一身份去迎人,「曾梵志講的是中國社會上人人都戴着面具,他畫的是社會的整體,人要戴上面具處世,面具給你身份,那是很有象徵性的。」

Image description George Condo, Multicolored Portrait, 2014, 128.3x108cm

三樓展出兩個畫家,一個是份量十足的George Condo,Condo前幾年曾在香港舉行過個展。因為他曾替Kanye West繪畫封面,令他近年廣被潮流界認識。另一方面,因為早前Andy Warhol的紀錄片在Netflix上架,當中也有提到他的故事──早年是樂隊成員的他,到紐約表演時認識了大名鼎鼎的Jean-Michel Basquiat,曾被介紹到了Andy Warhol的Factory工作了幾個月。

Condo的繪畫、背景和創作,一直與音樂息息有關,「Condo是punk band低音結他手,他又修讀音樂理論和藝術史,有很深的學術背景。他自言很多作品都受Miles Davis及John Coltrane影響。他甚至把自己的線條,叫做Tempo(拍子)和Rhythm(節奏)。」Condo繪畫很多人像,都有表現主義(著重心理描寫)及立體主義影響。

與Condo同層展出的,是一眾展出畫家之中資歷最淺的井田幸昌。井田於1990年出生,喜愛繪畫人像,他也大受Francis Bacon影響,「21歲時他隨教授到了印度旅遊,看貧民窟,見證它和城市的分別,在街上看到乞兒的眼睛很美,發現原來每個人也有自己的身份。他的創作,因此很受一期一會的想法影響。」井田在鳥取縣出生,此處鳥語花香,種有很多櫻花,他的用色也像鳥取,總是鮮艷奔放。

Image description 井田幸昌, Bob, 2022, oil on canvas, 194 x 164cm

井田有一個著名的End of Today Series,就是在每天結束之前,晚上11-1點繪下是日所見所聞,像一個視覺日記一樣,記錄自己的生活。

畫廊的密室
其實,Villepin還有一個密室,要到場要求,才會開放。每次展覽,都像有彩蛋一樣,以為完了其實未完,這次Secret Room中放了包括Modigliani的幾幅超重量級作品,Arthur:「當大家步入Secret Room,人們已知道自己會以另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畫作,這是我們想營造的。Modigliani這畫作是1909年畫的,當時他剛到巴黎不久,有一個家庭支持了他多年。於是我們知道,你可以支持一個沒有名氣,不受歡迎的藝術家。這家族結果共委約他畫出三十張畫作。你要知道,Modigliani後來死去,還沒有成名,但現在他是畫價最高的其中一名畫家。

Image description

Modigliani因為腦膜炎,35歲就去世,死後才成名,「我們不禁會想,到底世間是否還有另一個Modigliani?」
Villepin的策展頗用心,印製小冊子,重教育性,每次換展就瘋狂的把裝修全部換掉,這是為什麼?「我們是想改變你看畫作的方法,不是貪好玩的。今次展覽令我們明白,改變了環境,改變了你看世界的濾鏡,可以大大提高了大家看畫作的深入度。」他說,Villepin的精神是展出藝術家最好的作品,「收藏的哲學,不是去買一個名字,而是去買最好的。」他說Villepin不是跟藏家賣一幅作品,而是建立更長遠的關係,「令他們明白收藏是有其責任的,令他們建立更好的收藏,變成更好的人,日子過得更充實,而不是因此賺更多金錢。賺錢很重要,但它應該是排在收藏之後。」

畫廊開幕兩年,Arthur說,他們建立的藝術社群漸漸成形,「在未來的日子,我們會加進更多香港元素,也許是香港畫家,或這個區域的藝術家。另外,我們在巴黎附近購下了工作室,讓藝術家/策展人/藏家可以見面,藝術家可以駐場創作,因此我們還在建立一個生態。我們也準備在世界各地做展覽。」

Image description 《諸相非相?》(The Loss of Human Faces)展覽

《諸相非相?》(The Loss of Human Faces)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11月(逢周一休息)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53-55號地下至三樓維爾潘畫廊
電話:3709 0913
預約網站:https://www.villepinart.com/collector/contact-us/villepin

重溫Villepin成立的初衷:《Arthur de Villepin:法國父子檔》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