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古玩展主辦機構翟氏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翟凱東先生。
缶墨東游記——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紀念展 吳昌碩 墨竹 王震 松鶴屏風一對
可以肯定的是,近十年古董市場愈來愈暢旺,拍賣紀錄屢創新高,香港作為一個進出口和外匯兌換自由的地方,得天獨厚成為全球古董拍賣市場的中心,難怪將於5月24-26日灣仔會展舉行的2014國際古玩展,能夠吸引全球古玩參展商、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參與盛會,它既提供一個高質素的交易平台,亦讓平民百姓免費進場,培養對古玩藝術的興趣。我們跟2014國際古玩展主辦機構翟氏投資公司執行董事翟凱東對話,一起探討古玩藝術這玩意。
提起古玩,近年大眾都因為拍賣會屢創天價成交,而開始重新注意。2014國際古玩展負責人兼永寶齋少東翟凱東就提出一個真實個案,反映古玩市場再度興旺的原因。「曾經有位客人於七年前委託我們購買一隻民國時代花瓶,當時只需萬多元,到最近有人尋找這件古玩,結果以800多萬成交。」原來古玩收藏品在短短數年可升值幾百倍,在講求投資回報的社會裏,自然受到追捧。然而,正是這些例子讓普羅大眾對古玩藝術有所誤解,以為古玩只屬某些富有人士的專利,翟凱東認為剛剛相反。「其實古玩並不只是有錢人的玩意,一般人也可以欣賞細味,你看一對佐敦籃球鞋也炒賣到幾千港元,這足夠買一些古玩雜項,它同樣擁有收藏價值,古玩既可擺設欣賞,更可以探索背後歷史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古玩藝術大概因宣傳和教育不足,致使香港新一代接觸太少, 加上政府高官亦不太熱衷中國古代藝術,相對澳門而言,人家的博物館經常跟故宮合辦展覽,更慚愧的是,十多廿年前日本已開始研究宋代古玩,歐美的收藏家更加有系統記載中國古玩資料,我們又是否落伍了一點呢?翟凱東生於古玩世家,其爸爸翟健民是永寶齋老闆,古玩界重量級人物,經常到內地學府講課,更於五年前牽頭主辦國際古玩展,自少在父親薰陶下, 應該一定喜歡古玩吧!「兒時經常跟爸爸到外國,說是旅行, 其實從早到晚都去看博物館、古董舖,初時對古玩有點抗拒, 後來在外地讀書時,跟同學到博物館,心想為何外國人會如此尊重中國的收藏品,自此之後,我很用功和專心去研究古玩, 發現背後的歷史文化背景、工藝、古代人民的生活等,原來欣賞古玩的樂趣是無窮的。」翟凱東認為不一定要熟讀中國古代史,才有資格欣賞古玩,在欣賞過程中跟歷史對證,發掘歷史文化背景更有趣。
中國崛起 明清主導市場
清乾隆青花「折技花果」圖梅瓶,《大清乾隆年製》
歸真堂宋元陶瓷特展,宋 磁州黑釉團花紋梅瓶
提起古玩市場趨勢,也可以看到各國經濟實力的逆轉,據翟凱東透露,從前中國經濟仍未起飛,日本經濟實力較強,亦主導古玩市場,日本人比較喜愛宋代古玩,當時價格比較高,反之明清的價格沒有現在那麼瘋癲。不說其它的,就以翟凱東的永寶齋為例,去年四月便以7,400萬港元投得清康熙御製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盌,剛剛蘇富比拍賣會上, 一件明成化年間的鬥雞缸杯便創下2億8,000萬港元的拍賣紀錄,在1999年此杯價錢只是2,700萬港元,明清年代受追捧,跟中國經濟崛起有絕大關係。「理論上宋代更久遠,古玩數量更少,應該更罕有,加上日本人鍾情宋代文化,從前宋朝古玩比明清更值錢。如今中國崛起,中國人較鍾情華麗、豪氣的古玩,明清朝古玩正合此道。」更特別的是,古玩的稀有度反映於價錢之上,原來誰家貴人擁有過或贈送給何人,也受到追捧。「有時碰到一件不太珍貴的古玩,因為它是蔣介石送給某領事,內地買家覺得很特別,便受到追捧。」不止是古玩,甚至是古董拍賣書都值錢,一本80年代的古玩拍賣書竟然值幾十萬港元。中國人對古玩的熱情追捧,亦造就了香港拍賣市場的興旺,原來有些內地收藏家不愛到外國拍賣會,來港旅遊,買買衣服享受美食,順道買件古玩,這些行徑翟凱東見過不少。
提到今屆國際古玩展,參展商增至近80家,尤以來自歐洲的參展商增幅最為顯著。另外,為了確保展覽的信譽和展品的真確性,古玩展一如既往成立專門的權威鑒定委員會審核入場的展品。今年國際古玩展取用清代宮廷畫家丁觀鵬的《太平春市圖》詮釋大會「盛世收藏」的主題,畫中所繪之遊人市販,人頭攢動,整幅畫面充滿著快樂、祥和與喜慶的節日氣氛和生活氣息,以古喻今。於展覽會期間,展場內設有古玩現場鑑定、專題講座等活動,更設有三個專題展覽,包括缶墨東游記—— 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紀念展、BURDELEY古石雕珍藏展和歸真堂宋元陶瓷特展。藝術愛好者萬勿錯過。
(文:Bill Kwok 圖:Ben Tam(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