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信與攝影師椎木俊介合著的《Encyclopedia of Flowers植物圖鑑》
圖鑑內「大堆頭」之作。
東京之旅,讓我對東信的印像十分深刻。Perrier- Jouët主要的顏色是綠、白,當然這也是創作Belle Epoque特別版酒瓶的其中一個要求,而為了讓傳媒體驗東信的創作過程,我們到了其工作室──“Jardin des Fleurs”(創立於2002)。這間被稱之為「高級訂製」級別的花店隱藏於住宅區之中,在外面看跟其他住宅沒有兩樣,但內有乾坤。踏入他銀白色主調的工作室,看到每處都是綠色及白色的花朵及植物,有些甚至裝在實驗室巨型的玻璃裡,少說也有百多種,非常震撼。東信指出,雖然在設計酒瓶的立體正方形花藝只用上了10-20種花材,但他的工作室內收集的就有超過100種花材。由此看出,他對工作的認真,以及對花的熱愛。回港再看資料,東信於2009年創立了 “Azuma Makoto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探索植物的不同潛能及可能性, 理論與實踐並重。在參觀他的工作室時,我們看見一台坐地的密閉型環境實驗,園景內裡的溫度及濕度都受到控制,流水經過裝置的濾水系統自動過濾,作為景觀之餘,也提供了植物盤景及不同生物的水分。透過不斷的實驗,東信對植物的熱愛只會有增無減,「作為一個花卉設計師,每天都在做不同的實驗及設計給客戶,客戶的要求讓我對花卉更加動容。」
聽見花的聲音,真有其事嗎?為甚麼我聽不到?或許,這就是我們與他的區別所在,這是東信與花的聯繫、感應。他嘗試從他的創作中以聆聽植物去表達深刻的回憶,每一枝花每一棵植物皆有屬於它們獨特的聲音。東信本身是樂與怒樂隊的結他手,他對聲音特別敏感是一點也不意外的事物,所以在他另一個較休閒的工作室內放滿了樂器,讓他在不同的聲音世界裡尋找靈感。這工作室的牆上亦掛滿了他的花藝作品相片,是他與攝影師椎木俊介合著的《Encyclopedia of Flowers植物圖鑑》的創作。
回港後,在2013年看到他為Pierre Herme設計的甜品樹木裝置。無論是Pierre Herme招牌的松露或Ispahan法式小圓餅,或者果味、咖啡味,全都是源自大自然的珍寶食材,不正好跟他的花作是天作之合嗎?去年6月份,東信另一著作《Flower Method Azuma Makoto》出版,內裡他分享了其花藝的製作過程,而且當中有些像日本雜誌教化妝般仔細,好想到日本買來一看。
最後,我請東信分享了他對花藝的哲學:「我想像花卉就像生物,要表現它最美的一面。我的花藝並沒有規條,跟傳統日本花道剛好背道而馳,甚至可說是革命。日本花道有強烈傳統,具嚴謹規條,但我想做一些與別不同的東西。」
文:Joyce Mok 書籍圖片:Ben 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