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一人江湖 以食會友

2013-12-23

夠膽一個人走在江湖,應該都對自己的信心都不小,就算不是「周身刀張張利」都應該是百般武藝於一身,就算不是萬人簇擁,都是相識滿天下,人多好辦事。數數手指,認識這個「江湖中人」已接近10年,最初以為他只有支筆了得,原來他音樂駕駛設計(是真的做過平面設計師!)樣樣通。後來,熟絡了,才知他識飲識食又識煮,因緣際會,去年他開始限量半公開地搞私房菜,經常爆場供不應求,再思有幸品嘗過兩次(利申:都是自掏錢包的呀!),是久違了的好味家常菜。有個說法是,好人好事總會循環不斷地發生,曾凡的故事讓再思相信創意及誠意將他身邊也具有同樣特質的友好聯繫起來,而這圈子將不斷地延展下去。

曾凡這個人

Image description 一人行走江湖的曾凡,不相信「平野冇好野」,只相信 自己的舌頭,他喜歡在深水埗尋找新鮮美味的食材。

曾凡正職文字創作,兼職「捐窿捐罅」尋找各種美食,是最佳的飯腳。以往,再思與他同在廣州打滾,住在同一屋苑小區不同單位,兩個來自香港的同鄉生活態度卻截然不同。再思的宿舍中,雪櫃永遠空空如也,隨了長駐的干邑及礦泉水(約6、7年前都已不適宜飲自來水,就算本地人同事的家中,也是喝礦泉水為主。),頂多只有一大包某品牌的水餃相伴,以一解思鄉之愁。反觀,曾凡家中,卻像一個小型雜貨店,蝦子麵、冬菇、各式美食,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曾凡的年紀比我大,但我的生活習慣絕對比他要「麻甩」。由於工作繁重,再思總會在公司附近的食肆A、B、C任擇其一,而他是典型的「玩樂要跟工作同樣用心」一族,經常都會周圍跑發掘新菜。跟他吃飯,我是萬二個放心地任由擺佈,廣州名店炳勝、向群,當然留下我們不少足跡,但更多的是風味小店。一次,他帶我到我們的小區附近,一間說不起眼已是恭維了的餐館,吃東北餃子酸菜粉條喝哈啤,多爽!

又有一次,我們讓當地同事開車到番禺找美食,本來想去一間人氣食店(已忘記了!),但因沒訂位,就隨便在公路旁找間餐廳「開飯」。看見牆上的餐牌寫著「水晶雞」幾個大字,大家的好奇心便來了。問過夥計,原來水晶雞是即劏即煮的新鮮雞,雞有雞味正是此道菜的精髓,豈容錯過,馬上點一個來吃,果然不負眾望,樂透。曾凡又會經常探聽同事家鄉在哪,在什麼季節有什麼特產之類,為食之情盡流露,有個同事媽媽會做仁稔醬,他當時已經施展游說工作,說這些「手作」醬料最原汁原味,可以讓餸菜畫龍點睛。

這些廣州覓食輕狂歲月俱往已,就算現在機會重來,我們都肯定會謹慎多了,說到底,食物安全人人關注嘛!不過,由此種種美味往事,足證明曾凡識飲識食的事實。因此,日後聽到他要拿起「鑊鏟」,也就覺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Image description 黃源順、鄧小宇、曾凡三人都曾是《號外》的靈魂人物,他們都識飲識食,每次聚會話題總是停不了。

創意夥伴
第一次吃曾凡的私房菜是在Plantation茶.莊,Plantation茶.莊瑟縮於太平山街附近的大安臺,是極具設計格調的品味小店。小店門外貓比人還要多,坐在門外呼吸新鮮空氣,頗有屋前納涼的況味。進入店內,要先經偌大的廚房,一張工作枱在中央,現代化的入牆煮食爐,是我夢寐以求的廚房呢!用餐區就像客廳般自在舒適,隨便翻翻書架上的藏書,躲在寧靜的二人梳化慢慢閱讀,又或是在communal table與友人邊喝邊看書,都是極之寫意的事情。老板娘對喝茶甚有研究,在太平山街的茶.家是茶室及輕食小館,而茶.莊則是可以chill out的地方。老板娘與曾凡投緣,所以便嘗試合作,只在每個周末做一場,結果是讓大家大排長龍。(編者按:曾凡與茶莊的合作已告一段落。)

「孖住」孖仔

Image description 曾凡與孖仔早前合辦「秋燒.私房宴」,以中西合壁燒烤美食會友。

Image description 鄧小宇飯局是文化界的盛會,當晚他宴請出席秋燒.私房宴的好友包括許鞍華、前廣播署署長張敏儀、《聽歌學英文》節目主持人詹德隆及其太太、資深電影人錢小蕙、Golden Scene 老闆曾麗芬等,眾人由美食談到旅遊再討論日劇,愉快時光過得特別快。

再思第二次參與的飯局,曾凡「孖住」孖人廚房的Caleb及Joshua有份開設的Common ground,曾凡煮中餐,孖仔煮西餐,合辦「秋燒.私房宴」,為文化界翹楚鄧小宇及其宴請的好友們弄了一餐中西合壁燒烤盛宴。

孖仔是近年飲食界冒起的紅人,曾凡跟他們認識也是透過鄧小宇的介紹。小宇賞識孖仔擁有一種久違了的優雅氣質,並將他們介紹給文藝界的好友。也因為這個原故,《優雅生活》於兩年前便已認識孖仔,看過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孖人廚房>短片,便邀請他們在我們開設的網站做博客。孖仔以comfort food為主題,邀請多位名廚一起烹調並展開對話,灣仔君悅酒店The Steakhouse主廚David Campbell、世界級名廚Pierre Gagnaire都是短片的嘉賓,陣容強大。《優雅生活》編輯顧問黃源順形容,孖仔是有個人品味,也有追求的新一代。「孖仔那種態度不是一種策略,而是真的發自內心興趣,這已經難能可貴。而且他們懂得利用多媒體的特性去創作,把對生活的態度完整呈現出來。」他們是真心的熱愛飲食,去到他們的家,Heston Blumenthal的著作就隨便放在桌上,一眼看出,是他們隨便會翻閱的心愛書籍。

及後,孖仔在灣仔日街Kapok舉行了一個小型展覽,藉著和Moleskin合作創作了一本特別版Wine Journal的上市,兄弟二人更推出處男家具系列,而且還在《新假期》及《號外》撰寫飲食專欄。今年初,孖仔在城隍街與友人合資開設咖啡室Common Ground。Common Ground的位置原是Laz和Sean開設的首飾設計公司Protest Design的工作室和陳列室,後來, 他倆有意與客人拉近關係,便與老友記孖仔合作,騰出一邊經營咖啡室。孖仔返璞歸真,自己落手落腳推動Upcycling的概念,他們在附近執拾廢棄木頭及家具拆件重組,襯上木屏風、舊椅子,親切又帶玩味。當然,他們在食物方面,也下了不少心機,三文治雞肉用低溫煮後再焗,雞皮脆肉嫩多汁;配上孖仔即煮的海鹽朱古力,香濃美味。因此,雖然開業約只有一年,便已好評如潮,就連12月號《Monocole》內的Louis Vuitton旅遊地圖L' Aventure都以Common Ground為唯一推介的香港咖啡室。

Caleb及Joshua的才華亦被電視台賞識,登上電視熒光幕,於今年6月在有線電視全新頻道高清奇妙台合作《食德好.一峰 x 孖人廚房》的節目。

手造陶器

Image description Yokky創作的多個系列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像蕾絲紋理的小碟是向喜歡手織織件的媽媽致敬。

飲食是一種整體體驗,如果食物跟餐具配合,可增添不少氣氛。曾凡找來好器色Flow+Living的Yokky當合作單位。在好器色Flow+Living的宣傳單張中,有這樣的介紹:「好器色Flow+Living,用泥土的質感,釉彩的溫潤、器具的造型,連繫自然與四季,在默默流動的生命氣息中,為你的記憶進行補白。一頓飯,傳遞的,除了味覺快感,還有內蘊的深度、關係的厚度、情感的溫度。」一段感性的自白,看得出創作人也是充滿愁善感的人。好器色Flow+Living陶器都由Yokky作主腦, 她創作的多個系列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像蕾絲紋理的小碟是向喜歡手織織件的媽媽致敬,藕言系列的杯子,將藕片food print印在杯底,原來是讚揚蓮藕的偉大:「蓮藕是根, 負責吸收,它卻先將一切養分供給下一代。我們因而看到它的葉、它的花、它的果。葉長了、花開了、果結了,蓮藕的一生完滿了,最後才讓自己長成。這就是成全。」手造陶器可貴之處是其獨特的觸感,有一刻,你的體溫影響了它,下一刻,它的熱力又會讓你感受其生命。使用者與陶器的交流是十分個人的,當聽Yokky講了這些創作理念後,更覺有feel。

Yokky設計十分細心,為「秋燒.私房宴」創作的陶器都設想周到,四葉草小砵子用以盛載4款前菜及小吃,美觀極了;設計印有蔬菜food print的大碟放燒烤肉類,是因為想在視覺上添加多些蔬菜作平衡健康飲食;設有壺嘴的器皿可同時放湯及湯料,母須湯匙,左手捧著片口湯器,右手拿筷子,感覺特別豐盛滿足。

真功夫 真滋味

Image description 孖仔親手炮製及燒烤的BBQ幼黑豚排,豚排經真空低溫處理,特別入味,肉質軟稔

Image description 香草醬拌小番茄

Image description 麻香樹記支竹

Image description 「地中海海鮮湯」是秋燒.私房宴其中一道贏盡讚賞的菜式。


曾凡獨挑大旗當然可行走江湖,但若找到對的合作夥伴,大家擁有共同理念便好辦事。當曾凡及其創意夥伴都同樣用心,你亦可預期這個奄尖的人出品也不會差到那裡去。

曾凡主理的菜式,不選名貴食材,如你想要鮑參翅肚,可能去城中的富豪飯堂較合適,但他就踏踏實實以真材實料做一些以現在的目光看來,可能「費時失事」的餸菜,而且,材料他都親身試勻,味道是過得自己才過得人,目的是做「香港真滋味」的菜式。這些菜,如果你願意花時間,自己都可以做,雖然沒有什麼過人的技巧,但就是以心機、配搭取勝,加上他自製的醬料,可完全食出清新、不造作、吃出食物真味道的菜式。

集合兩次的經驗,我挑選一些心水菜式重點推介。不過,如日後未有機會品嘗,千萬不要怪責我,為保持菜式新鮮感,曾凡會每3-6個月而更改菜單,當然也可以特別要求,但就要看材料是否合時。

「麻香樹記支竹」用了深水埗樹記支竹,當然不會讓人失望, 以麻油拌勻支竹、木耳、芫茜、洋蔥,麻油味極香濃,不知不覺會吃多了。「香草醬拌小番茄」,一道看似平凡不過的菜式,只是新鮮羅勒葉配車厘茄,但重點是如何讓車厘茄索滿羅勒的香氣,再思曾協助曾凡做這道菜,原來,他要求我們這些小工要一束束不連梗的將羅勒撕下,一包羅勒已害得我要接近45分鐘才準備好,絕對是汗水之作。不過,這盤車厘茄又的確幾入味,所以某些看似簡單但極費時的功夫還是值得做的。同樣花時間的菜式是「蘿蔔清湯腩」,曾凡要提前兩日準備,先吃腩後喝湯及拌刀削麵,一整沙煲的清湯腩,結果是一件一滴也不留。

「地中海海鮮湯」先下橄欖油,然後下蒜、洋葱爆香,再將魚、蝦、蜆、魷魚等海鮮炒香,加入白酒及水後,大火煮滾轉慢火,煲至奶白色,加入少許忌廉,即可。這個香滑鮮甜的海鮮湯,也是人皆讚好之作。

煲仔飯在這個季節最惹人好感,「炭爐欖豉排骨飯」中的欖豉醬由曾凡自家醃製,欖仁加豆豉加橄欖油醃一段時間後,用來醃製排骨,實在是絕配。排骨只選取軟骨部分,飯粒分明,加上炭火烘製微「燶」的飯焦,特別滋味。

曾凡說現在大家都不大愛吃肉,所以設計了只得海鮮魚類及蔬菜的半素菜宴,若有其他要求,他都會盡量嘗試滿足大家需要,查詢可發電郵至[email protected]。特別提示,他有小橋流水靚景的溫馨之家現也有機會作私房飯局的場地。他的家,是一眾好友新年團拜之地,別有風味。(文:再思;圖:Leo Chan)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