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峯製成肉串,吃得夠風味。
厲家菜源自宮廷,主廚厲曉麟先生的曾祖父是宮中二品官,服務慈禧太后,屬內務府慶豐司,負責批核菜譜、做醬、準備材料,食材由專屬牧場供應。
糅合滿蒙江南風格
厲家菜承襲清朝宮廷菜的傳統,糅合了滿洲菜、蒙古菜和江南菜的風格,而且食材選擇豐富。厲家菜屬私房菜,不設單點菜單,客人需提前訂座,一個套餐包括十幾個小碟、數道主菜、主食和甜品。
小碟款式豐富,而且每一道的菜式風格迥異, 反映中國烹飪的多樣性,當中很多都是不常見的。炸駝峯,屬宋朝八珍之一,帶有淡淡的羶味;炸餎餷,即廣東「戈渣」的原型,用豌豆製作,蘸豉油和蒜蓉同吃,質感似豆腐;葛仙米鮮蝦丸子湯,葛仙米是種水藻,味道甚鮮。各式小碟刀功細膩,調味獨特,能吃得出大廚的心思。厲家菜不只是宮廷流傳下來的菜式,亦有厲先生自創的菜式,如麻辣牛肉是把半肥瘦的牛胸炆至軟化,定型切片,上粉煎香,入口鬆化。
宮廷風格的主菜當然不少得矜貴的用料。清湯燕菜即清燉燕窩,味道清淡;黃炆魚翅是連皮帶肉炆,味道濃且質感稠結;紅糟肉片和小炒茄子都做得精緻。單尾的炸醬麵非常講究,用鹿尾刴成肉末製成,厲師傅強調是肉末而非肉粒,而做到「醬到肉裏、肉到醬裏」的效果。麵條是手擀麵,沒有加鹼,一邊揉一邊加麵粉,即擀即切。至於甜品有地道北京甜點炒三不沾和奶酪。
吃完這樣的一頓就像走進歷史中,窺探一下宮廷內的飲食。厲師傅對宮中的烹飪傳統瞭若指掌。往日宮中食用上大量奇珍異品,如每年各地進貢鹿780隻、小鹿280隻、鹿尾和鹿舌各2000件,另有老虎和熊。
宮中雖然有廚房,但宮廷面積大,廚者大多時都要「行造」,亦即到會(catering),當年宮中已有酒精爐,能在任何地方烹煮。宮中所有飲食都有詳盡記錄,如雍正嗜乳豬,根據紀錄,某一年間他吃了326.5頭乳豬。
得知宮內飲食習慣後,不難想像歷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皇帝很寂寞,因為除了節日祭典,他都是獨個兒吃飯。宮中本來只有早、晚兩年餐另加點心,後來由慈禧改成一天三頓正餐。
厲家菜自成一格,很多菜式都是僅存的宮廷菜式。厲師傅嚴謹而執着,菜式分量剛好,出品精緻媲美日本懷石料理。即使最簡單的菜式都做得不平凡,那大概就是宮廷菜的精髓。
文: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