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蘇鐵外形有點像棕櫚樹
雜交繁殖需時
伍德蘇鐵又稱非洲蘇鐵,是伍德(John Medley Wood)於1895年在南非的KwaZulu-Natal地區發現,被認為是南非大鳳尾蕉的變種植物。為了紀念伍德的貢獻,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伍德蘇鐵像一棵棕櫚樹,可以長至六米高,可惜這種雌雄異株的植物不但只剩下幾百株,而且現存的都是雄株,因此要想用種子為它們繁殖後代已經絕無可能,因此,科學家們都絞盡腦汁,想盡辦法為伍德蘇鐵延續下一代。
野外的伍德蘇鐵之所以滅絕,除了被人類大肆破壞外,也因為僅存的只有雄性而已。現時伍德蘇鐵受到法律及國際法的保護。在南非,任何人若要移動、買入、捐贈、接收、種植及售賣伍德蘇鐵,必須先獲得許可證。同時伍德蘇鐵亦被納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受保護之列,限制野生及培植的伍德蘇鐵進行買賣。
目前植物學家主要嘗試將伍德蘇鐵與近親物種進行雜交,藉此培育出新苗來延續後代。據悉,雜交的後代含有50%的伍德蘇鐵基因,再選其中的雌性再與伍德蘇鐵雜交,產生的後代就含有75%伍德蘇鐵的基因了,經過這樣不斷的重複的繁殖,到了第五代,就有約97%的伍德蘇鐵基因。但是這種雜交繁殖法生長速度緩慢,需要十二年才能成熟,因此對於科學家來說時間實在太長了,而最重要的是所得到的後代亦不是純種的伍德蘇鐵。
這些是伍德蘇鐵的種子,但是否可以開花成長,還是未知數。
此外,科學家又想到了細胞培養的技術,例如從伍德蘇鐵的嫩芽部位取下一些組織,切成芝麻般大小,放置在添加了不同生長素的培養基中,有些培養基可以讓伍德蘇鐵的嫩芽組織變成單細胞分裂的細胞團,再培養這些細胞團,並添加一些生長激素,就可以變成伍德蘇鐵的小苗。之後把小苗移栽到土壤,生長成熟後再利用極端的環境或改變性激素等方法,就可以把雄性的伍德蘇鐵變成雌性,再讓雌雄結合,有望成功培植出珍貴而罕有的伍德蘇鐵的種子。雖然這種培植方法還在實驗階段,但也是可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