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夕寫詞的陳奕迅新歌《任我行》,有不少精警的比喻。
在這小小的專欄中並不想每首都談一下,只想選定由林夕寫詞的《任我行》來談談。
把《任我行》聽了又聽,旋律兀是不入耳,算吧算吧,這就是時代的聲音,說明真是詞大於曲,何況歌詞在喃喃中也能聽得頗清楚,甚難得。
「天真得只有你令神仙魚歸天要怪誰?以為留在原地不夠遨遊就讓牠沙灘裡戲水。」
層層遞進
詞一開始便是個奇特而精警的比喻。古有《百喻經》,林夕的歌詞,常有奇警比喻,或可滙編成《夕詞百喻》之類的集子。神仙魚是淡水觀賞魚,把牠放到沙灘旁的海水內,那完全會要了牠的命,言外之意是人要量力和自知,不須輕言大志,也不一定都要不畏風浪天大地大孤身闖。這個「神仙魚」比喻,足以讓這首詞作光彩奪目,可是千字之詞,這比喻卻僅是開始——詞人展示他以文字「任我行」的功夫,篇幅龐大如大海也無所懼——這個時代,找個小魚缸般篇幅的曲子都難,神仙魚般慣於小篇幅的詞人注定魂斷。
「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無人理睬如何求生,頑童大了沒那麼笨,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為何在雨傘外獨行?」
這段歌詞開始明明白白地揭示主題:合群、從眾有什麼不好!一個人戰天鬥地,無疑很有英雄感,但人天生是群居的物種,有多少人能忍受得了異於日常的離群獨闖生活?詞人直斥「千里走單騎」是「那麼笨」,又頌揚聚腳、同沐浴溫泉等群體活動之樂,招式層層遞進,使欣賞者對題旨欣然接受。
也許歌詞篇幅實在太長,詞人不得不在某些段落重複使用字句,這當然不算偷懶,詞句重出常能加強詞句的音樂感,《詩經》以來就已是這樣。而對付「海量」篇幅,加插一點平行式寫法有時也是必需的——記起林夕以前對黃霑詞作中的平行式寫法曾有微詞(當然,那時的歌詞篇幅短得多)。
羊群心理
「親愛的,等遍所有綠燈,還是讓自己瘋一下要緊。馬路戲院商店天空海闊,任你行!從何時開始忌諱空山無人,從何時開始怕遙望星塵,原來神仙魚橫渡大海會斷魂,聽不到世人愛聽的福音。」這兒遙遙呼應詞作發端處的「神仙魚」比喻,絕非平行式寫法了。只是,神仙魚進入鹹水海,恐怕橫渡大海的壯舉未開始已歸天。再者,詞人把人類比作神仙魚,也可能有人不贊同,那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是鯊魚而非神仙魚。不過這詞也應是寫給一般百姓欣賞的,他們多應願為神仙魚而不願作鯊魚。
到詞末,詞人則像是刻意提到「羊群」:「頑童大了別再追問,可以任我走怎麼到頭來又隨著大隊走?人群是那麼像羊群!」社會學現象中有所謂「羊群心理」,亦即從眾現象的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但意思帶負面和貶義,而詞人的用意看來是要讓欣賞者重新思索:「羊群心理」其實也有其較正面的意義,比如至少可獲得他人的接受和喜愛,快樂指數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