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香港掌故】鋼綫怪屋德律風

2016-06-14

鋼綫灣本稱牙灰灣,以前此海灣有沙灘,港島居民常來遊玩,當年旅遊指南亦曾介紹此地,灘上石多, 旁有巨石,游泳者以此作跳台。

海灣後有客家山村,村名原為大口環村,惟因二十世紀初,有人在此海灣山邊建怪屋,而建屋時,其旁置有大量電纜鋼線,此地因而漸改以「鋼綫」為名, 海灣更名為鋼綫灣,其洋名則稱「電報灣」(Telegraph Bay),而旁邊山村則更名為鋼綫灣村。

Image description 鋼綫灣怪屋今猶在,雖其煙囪略添漆飾,依然予人神秘怪異之感。

日本間諜登陸

怪屋之謂怪,因無窗,其形狀非方非圓,有小門, 煙囪有4,儼如小堡壘,令人望而生畏。據傳此屋乃大東電報局所建,村民當年所見「鋼綫」,實為通訊電纜,電報局將之接駁至海外供當年電報通訊之用。

通訊電纜在當年稱作「鋼綫」,皆因此種電纜在以前並無外殼包裹,市民站在街邊,抬頭一望電線柱, 便見其銀亮銅色。此外,亦有傳鋼綫灣曾為日本間諜登陸之地,故英軍就在此處建機槍要塞,而因怪屋曾有印度警衞看守,當年英軍駐守處或在此。怪屋而今仍在,惟從無聽聞有人開過屋門,入內一探究竟,故怪屋實為何所用,至今依然無法得知。

貝爾於1876年發明電話機,但電話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將電報傳訊之信號稍改而成。香港首條海底通訊電纜,早於1870年鋪成,連接上海,因當年上海生意興旺,香港與上海貿易往來甚密,電纜建成後,兩城電報通訊,便更快捷穩妥,但此電纜是否由怪屋而出,則難以稽考矣。

電話面世後,世界各國使用電話者漸增,東方電話電力公司於1882年在香港經營生意,香港自此年起便有電話可用。當年電話用戶多為銀行或洋行商人及買辦,亦有股票經紀公司,但香港首位電話用戶是誰則各有各話,有人謂首位電話用戶為遮打爵士,亦有人指首位用戶為香港電訊報(Hong Kong Telegraph)總公司,因其電話號碼為一號。

二十世紀初時,此城約有電話用戶200名,當年電話尚未稱作電話,而是直呼其洋名「德律風」,德律風尚未能自動接線,通訊線路皆由機房接線生親手駁通。1930年代,德律風改為自動接線時,電話公司始稱德律風作自動電話,電話一名,由此得來。

Image description 數碼港商場與辦公樓宇所在處,為鋼綫灣填海地。

電話乃奢侈品

當年電話收費高昂,只有富人才能承擔電話費,故直至五六十年代,電話仍為貴氣之象徵物,眾名牌貨與奢侈品在報紙賣告白時,皆刻意在其名錶或西餅旁畫撥輪電話機一兩部,以顯其氣派。

今鋼綫灣已填海成地,村亦已拆,並建成數碼港。德律風由電報而來,而電腦通訊網絡,亦由電話傳訊技術而生。新一代成年人,三十而立,談起電話,或會想起童時撥輪電話之銅鈴響聲,手提電話之電子和弦鈴聲,以及撥號連線上網時,電腦數據機之叮叮嗒吱吱沙沙沙聲。

Image description 鋼綫灣村與海灘皆已逝,獨留一街名,英文名已不再稱電報灣(Telegraph Bay)。

文:麥敬灝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