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穠華;文綺妍秀; 勁挺柔婉;空靈典雅;玲瓏清新。」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以十六美品譽之。明式家具,是超凡的藝術聖品。明式家具,燦若明霞,撼人心魄。蘊山川造化於美材;寓詩賦神韻於身形;含筆墨頓挫於牙棖;藏斧鑿玄機於榫卯。得周秦氣質,存漢唐風貌。幾百年前,天賦聰慧的能工巧匠造明式家具於廳堂雅舍,伴人一枕清夢。今天,知古好求的學者達人置明式家具於敞軒亮室, 送君千般風采。明式家具的美學精神,讓人們在高度現代化、物質化的今天得到寧靜和享受。
中國嘉德香港於2016秋再次奉上「觀華——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專場,於2016年11月29日,推出近三十件明清家具木器精品,多來自海外藏家。這次的家具專場,除椅凳、桌案、櫥櫃等著地類家具外,更多地推出箱、匣、盒、屏、鏡架、筆筒等文房類家具。雖同為日常所用,文房類家具卻與文人有更頻繁的交流,為觀賞摩挲之友物,材料上挑選精研,工藝上精益求精,可謂當今陳設與把玩的佳品。
中國古典家具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家具是社會物質生活的一部分,與人們的日常起居活動密不可分;家具更是文化藝術的結晶,從遠古到今天,伴隨着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發展和演變。中國古代家具經歷了由低型向高型的嬗變過程。漢以前人們席地而坐,家具以矮型的席、案、床、榻等為主,明代中期以後,高型家具進入成熟階段,除髹漆家具外,還出現了更為精美的硬木家具。明、清家具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代表了中國古代家具的最高工藝水平。明式與清式家具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化做出的重要貢獻,同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是前後啟承關係。
明式家具將藝術審美引入家具製造中,提升家具為藝術品。而清式家具則將藝術創造發揮到空前的高度。在明以前,家具僅作為一種實用器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的話,那麼,在明中期以後,家具就完成了一次轉變。家具第一次不僅作為實用器,而且還作為一種審美對象,賦予作為藝術品的欣賞功能,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在明代中期,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成為明朝最富庶的地區,在這裡集中了一大批達官貴人,文人逸士。正是由於這些文人士大夫親自參與設計,把自己的審美觀融會於家具作品中,我們才得以見到那些飄逸靈動、曲線流暢、天然舒適、結構合理而又個性張揚的明式家具。
清代中期,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史稱康乾盛世。古典家具也在這個時期完成了由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的轉變。這一時期家具的變化首先是材質。色澤紫紅沉穩且材質優良的紫檀成為宮廷家具的基本用材。其次,是製式的轉變。清式家具不再注重明式家具的強調線腳、靈巧飛逸,而是以家具外形的碩大、沉穩、厚重為考量,以顯示皇家的威嚴與莊重。清式家具全面展現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從清式家具的各種雕刻和紋飾中,我們注意到,除了審美外,還深藏着種種的寓意。上至天下至地,山川大地,江海河流,飛禽走獸,花卉魚虫,林木竹草,皆被藝術家們信手拈來,盡情展現。在清式家具中,處處可見各行各業參與製作。木雕、玉雕、石雕、寶石鑲嵌、螺鈿、琺瑯、書法、書畫、銅活,各行各業的人才都來這裡施展自己的才藝。
在藝術創造上,清式家具在廣度與深度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為弘揚中華文化,中國嘉德香港更邀請到黃天先生,於2016年11月26日下午2時30分在香港JW萬豪酒店3樓宴會廳, 主持一場以「明式家具從香港出發」為題的家具講座,細說明式家具熱潮由香港走向世界的機緣。
文:Patrick Chiu 圖:中國嘉德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