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電視節目類型中,最能吸引觀眾按時按候收看的,非電視劇莫屬,尤以長篇電視劇為最。在手機時代,要看新聞、看電影、看滑稽搞笑視頻、聽歌等等,可以上網看,惟有追劇、煲劇,非做「沙發薯仔」不可。香港的長篇電視劇式微,視迷便追看韓劇。
所有長篇電視劇都幾乎同一個模式:以家庭倫理衝突、矛盾、鬥爭為主,女性是主角或取悅女性、忠奸分明、婆婆媽媽的煽情、貼近現實又逃避主義、最好由俊男美女主演……不同的是,各地在這個大框架下附帶不同的「添加劑」而已。
中美洲、南美洲的長篇電視劇集稱為「電視小說」(telenovela:tele就是電視,novela就是小說),內容、風格類似香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3毫子小說的電視劇。「電視小說」源自三十年代,當時還未有電視,只有美國電台下午播放的「肥皂劇」(soap opera)。美國的長篇電視劇每年一季,每季10多至20多集,每周放映一集,每集一小時。收視率好的話,一年一年的做下去,加角色、改橋段,不知何時大結局,是以南美洲稱之為culebrones,意思是蛇、肥皂劇或不能信任的人。收視一旦下滑,便草草收場,是以占飛從不喜歡追看美劇,十之八九都是有頭無尾,或虎頭鼠尾。
巴西題材寫實大膽
日劇、韓劇亦是每周播放一集,每集一小時,大概三四個月一套劇集。港劇在七十年代中,《狂潮》、《家變》、《網中人》等等,都是3至4個月(即70多80集)一劇集。八十年代中,香港經濟起飛,港人晚上娛樂多多,不再「死忠」的安坐家中追看劇集,加上電視台走中產路線,電視劇遂由長篇劇縮短為中篇劇,20至40集為主,只會間中拍一套長篇劇賀台慶。
諷刺的是,「電視小說」源自古巴。卡斯特羅奪權前,古巴電視抄襲美國的「肥皂劇」模式製作電視劇。解放後,古巴電視製作人四散,將古巴「肥皂劇」帶到南美國家,蛻變成「電視小說」,盛行於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國,各有各風格。墨西哥劇集保守而煽情,賺人熱淚,捧紅了不少帥哥美女明星,例如莎瑪希恩(Salma Hayek),紅到荷里活。巴西「電視小說」較寫實,且敢於刻畫性虐、吸毒、家庭暴力等社會問題。委內瑞拉的「電視小說」純娛樂觀眾,逃避現實。哥倫比亞劇集比巴西的更寫實更大膽,連貪污、女性充權(empowerment)、變性人等問題也涉及,風格走寫實諷刺和喜感一路。
起初,在九十年代,拉美的「電視小說」只出口到西班牙和葡萄牙語地區,及後風行到東歐。到二十一世紀,美國「肥皂劇」走下坡,收費電視的劇集太硬橋硬馬和以男性為中心,接近電影多過電視。另一方面,美國拉丁族裔人口激增,婦女多屬低下階層,美劇不合口味,拉美「電視小說」遂窺準這個市場缺口而興。
近年,連ABC等大台都購買版權重拍,《俏Betty》(Ugly Betty)便是改編自哥倫比亞劇集Betty la fea,頭4季相當成功。2014年,把委內瑞拉劇集Juana la Virgen改編成《處女情緣》(Jane the Virgin)。此劇寫一個拉美家庭,祖母是非法移民,女兒和孫女在美國出生,但遵從祖母教誨,婚前不可有性行為,豈料孫女阿珍入醫院,醫生擺烏龍令她人工受孕,處女竟珠胎暗結──顛覆童貞聖母的故事,妙!精子來自阿珍公司的老闆,阿珍早已暗戀他,可惜他卻是有夫之婦。故事便由這個處境喜劇展開。第一季便奪得金球獎,做到第三季收視仍好,鐵定今年推出第四季。
電視小說助警緝兇
傳奇的是,2015年,美國將小說《南部女王》(Queen of the South) 改編成電視劇。故事講述墨西哥大毒販之一El Chapo,政府屢次緝捕不果,捉到他又給他逃獄。他愛看此劇,跟劇中女主角在推特交談(tweet),並相約見面,墨西哥政府就是憑他倆的tweet,逮捕了他。「電視小說」竟有助警方緝兇!
「電視小說」優點是一做便做半年至一年,即至少130多集,晚晚黃金時間播映,而且通常先拍20多集,看觀眾的反應隨時改劇情、改劇本。港劇在《狂潮》、《家變》、《網中人》時代亦如此,往後便全劇拍好才出街,喪失了長篇電視劇「貼近時事」的優點,宜乎其沒落矣!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