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香港文青始祖 歐陽乃沾愛「慢畫」

2017-02-10

拿着自製的畫箱畫架,走到哪裏就停下來,席地而坐,攤開工具就作畫,在戰後百廢待興之年,本地畫家歐陽乃沾就已經成為最早一批「文青」,用畫筆記錄香港各地風光。數十年過去,他今年也踏入86歲高齡,畫筆依然停不下來。眼前風光更替,人面全非,建築全部更改,但他仍能從中找到可以落筆的地方,畫下街頭的人情故事。

如今喜愛拍攝香港風景的人多,喜歡寫生的人卻愈見罕有,歐陽乃沾自嘲還是習慣「古老模式」。「現在手機太方便了,又可以即時發放,代替了手作的素描。用手機記錄只需要一秒,但用手速寫起碼要半小時,節省了時間,可以做更多事情,但我這一代人喜歡慢,覺得這樣做才有味道。」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歐陽乃沾成長於戰亂年代,教育斷斷續續, 但對畫的愛好從未因時局動盪中斷。他1931年出生於廣東新會,不久中日戰爭爆發,他7歲時隨外婆走難來香港,「沿途都有飛機射機關槍,我婆婆揹着我跑,子彈也追着我射。她與我藏在石橋底,橋底下有個洞,差不多整個人都泡在水中,飛機繞幾個圈飛走了,我婆婆才揹着我爬出來。」

父親早已來港做生意,一家人最終在香港會合,他在香港讀小一,不到2年,香港淪陷,他只得隨家人回鄉。當時學校已停課,一群鄉親聘請一個大學生來教孩子讀古文,不用上課的時候,他就在曬穀的空地上用瓦片亂塗亂畫。戰爭結束,他再次移居香港,在小學美術課上,才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繪畫。

可是家境不富裕的他,讀到中二就停學,從此開始漫長的自學繪畫過程。「我的繪畫基本上都是自學,靠書本或者會畫畫的朋友。」到澳門教書後,他回港加入出版社做美術編輯,負責封面設計和創作美勞科教材,「那時候只是掌握了一點技巧,很多也是無師自通。」

為了應付工作,他愈學愈多。「因為要指導孩子做手工,自己也喜歡上。畫畫都是玩玩吓, 為了美術效果做了很多嘗試,水彩、素描、油畫、版畫,什麼也搞。」

一個題目畫一生

為了進步,他常為自己定下一個題目,而初開始的題目就是為香港寫生,卻沒料到這方面的創作沒有停下來的一天。「發現這個領域非常豐富,畫完又想再畫。」一畫就是數十年。起初他居住在土瓜灣,在中環上班,常清晨起來過海到辦公室附近,趁上班前寫生,「早晨的荷李活道陽光非常好,攝影家常在那邊拍照,我也參加進去。7點抵達,9點才上班,所以常畫得一兩張畫。下班後依然不捨得,所以回到土瓜灣後,在海心廟一帶畫到天黑才回去,也是靠這段時間摸索出繪畫技巧。」

雖然喜歡畫畫,但他已經成家立室,單靠賣畫難以養家,而同期喜愛繪畫的朋友也只是業餘去畫。「香港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曾出現職業油畫家,把複製油畫賣給歐洲,雖然報酬低,大張的油畫只賣十多元,賺的也只有幾元,但部分比較勤力的人因此發了達買了樓。」正職收入有限,當時他要靠兼職教書、畫插圖和漫畫賺取外快,又曾被老闆調到工聯會畫會史,有時忙得連寫生也沒時間,故沒有畫油畫行貨。「沒有機會發達,哈哈!」

因為繪畫,他結識了一班好友,常一起在西環、灣仔等舊樓林立的地區繪畫,大家都窮困,卻都熱愛繪畫。友誼一直延續至今天,早前他在中央圖書館舉辦個展「在乎山水之間」,展出水墨、水彩、書法、速寫素描等多樣的作品,也是一班畫友幫忙策劃。「開幕那天沒有高官、名流、美女,只有一班喜歡繪畫的工作人員,用歌聲代替剪綵。」

Image description

畫畫令精神變好

先後任職上海書局、《書譜》、《美術家》美術編輯,1993年退休後,他全心投入香港寫生風景創作,在報紙有固定欄目,定期刊登,一畫就是5年半。「那時我在香港行了很多路,不小心行傷了膝蓋,被迫要停下。」停掉固定欄目後,他反而畫得更多,「我喜歡畫畫,到今天也沒辦法停下來,一閒下來就會想畫。」

近年他繼續鑽研中西不同的創作手法,甚至書法篆刻裝裱也有涉獵,整幅畫由他自己一手包辦,「我們這一輩的創作者習慣了什麼也自己做,連美術字都是自己寫,因此手工必須要過關,不像現在什麼都可用電腦、機器。」

為了繪畫,他也意外賠上了健康。布袋澳空氣好,有哮喘病的他常去寫生。2014年的一天,他在寫生途中遇上有人娶親,燒了一串很長的炮仗,他吸入屑煙之後馬上起了濃痰,此後濃痰常阻塞氣管,無法根治。種菌化驗,查不出什麼,西醫下重藥對付不了,健康反而受損。「再多一步我就拜拜了」。經中醫調理後,精神好了,病仍未斷尾,但可以繼續畫畫。「只好與痰共存」。

「年紀大了,身體變差,行路也會氣喘,但以目前的精神狀態來說,雖然老毛病拖累,我仍能畫下去。」畫畫費神,但他把它看成「鍛煉」。「雖然體能差,但卻讓我精神變好,運筆時如進入一種氣功狀態,是筆驅使我做運動。畫畫的時候,常感覺不是我在控制筆,而是筆在控制我,如在自動地畫畫。」

他的畫看似隨意而為,其實背後有許多思考。如《相依為命》繪畫尖沙咀鐘樓和前面單翼雕塑的景象,前者是原來的車站被拆後剩下的唯一建築,後者生來就不完整,兩者拼在一起時,更見孤獨。「一個天殘,一個地缺,畫外我的想法總是很多。」

最近他與9位同輩畫友參與「香港前輩油畫家:十方世界」展覽(即日至3月11日,一新美術館),展出街頭寫生的油畫作品,其中2幅繪畫石板街與港澳碼頭巴士站的景象,「無論多繁忙,人還是有自己的生活。」也有一些郊外風景,「坐在那邊一個下午,真的是很好的享受。」

繪畫的雖然是風景,但在他的畫作中總是有人的存在,在他來說,人情比風景重要。多年來,他以畫筆描繪香港的各種變化,從未完全開發的漁村鄉郊,到人口稠密的城鎮,至高樓密集的大都會。對於城市面貌的改變,他都以平常心看待。「從畫畫的角度,不會說何者正何者負,無論環境如何轉換,都想找出其中的人情和故事。不論變好變壞,裏面總有人物故事。」

他自言是個不愛爭論的人,不會評論改變是好是壞。「但我也懷念從前的生活狀態,始終是我比較熟悉的,對新的東西也有隔膜。我現在也用手機,但仔女全幫我搞好,只按4個掣。哈哈哈!」 

Image description 對歐陽乃沾來說,人情比風景重要,圖為他的速寫創作《臨時了幾十年的臨時街市》。(陳縱宇攝)

畫畫是唯一選擇

在畫作淡然紓緩的筆觸中,處處流露出他對香港和港人的深厚關愛。「主要是因為我在這個地方長大,家就在市場之中,我家賣魚,親戚賣菜,所以對街頭巷尾的東西都很有感情,覺得街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有趣味。我初接觸的畫家是法國米勒,他喜歡描繪鄉村生活、農村人物和平的感情,對我影響很大。」

多年來,家人對他非常支持,在他耳濡目染下,兒子歐陽應霽也成為知名漫畫家及設計師。未來他打算把寫生舊作重新畫成大畫,將五十年代的香港景象重現人前。家人擔心其體力,但也為他籌備一切。「家人給我的力量是很多的,我說想畫大畫,仔女就總動員把畫室清理收拾好,讓我可以做。」

「有一天兒子問我,如果你要選擇3種最想過的人生是什麼?我說,3個都是畫畫。」他笑一笑說:「我這一生是無悔的,只是辛苦一些而已。」

Image description 歐陽乃沾在「香港前輩油畫家︰十方世界」展覽中展出二○○六年的油畫作品《烏溪沙風景》。(受訪者圖片)

歐陽乃沾小檔案

出生年份:1931

資歷: 《書譜》及《美術家》美術編輯

曾獲獎項: 香港特區政府榮譽勳章

Image description

歐陽乃沾先後任職上海書局、《書譜》、《美術家》美術編輯,1993年退休後,全心投入香港寫生創作。(受訪者圖片) 歐陽乃沾先後任職上海書局、《書譜》、《美術家》美術編輯,1993年退休後,全心投入香港寫生創作。(受訪者圖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