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法國五月】香港羅浮宮展覽策展人 細說宮中珍品

2017-03-22

巴黎的羅浮宮是遊客必到的博物館之一,收藏着大量歐洲重要畫作、古希臘及埃及文物,藏品數目約3.5萬件,總面積有16萬方米,當中超過三分一是展覽空間,規模宏大。在下月開展的法國五月藝術節,一批羅浮宮珍寶將抵港,讓人不需搭飛機也能走進知名的畫廊中,飽覽珍品。如今博物館不只限於一地,除了到處巡展,更成為國際品牌在他國落地生根,但羅浮宮展覽策展人Mathieux表示,在向外發展的同時,博物館也新開了羅浮宮歷史專區,在港的展覽中也有相關部分,因為歷史正是它無可取代的地方。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是次展覽「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4月26日至7月24日, 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策劃人有二:羅浮宮首席策展人Pascal Torrès與研究及收藏所羅浮宮歷史部主管Neguine Mathieux,兩人均在館中工作多年,對藏品瞭如指掌。

來到羅浮宮,不得不拜訪鎮館之寶、達文西的《蒙娜麗莎》。這幅被譽為世界最知名的畫作,雖然在1911年曾一度失竊,幸好2年之後被尋回。如今它正安放在羅浮宮最重要的展廳中,被厚厚的防彈玻璃包圍,面前總是人頭湧湧,難以靠近。幸好記者採訪當天正值休館,沒有了重重人群的阻隔,得以近看這幅畫作。畫中人已經死了近500年,但10多歲的笑容依然沉靜飽滿。

名聲所累,多年來各種對《蒙娜麗莎》的惡搞少不免,相關傳說也一大籮,尤其是歷經戰亂和盜竊也安然無恙,常與詛咒靈異故事扣連在一起。多年來不少人企圖找出畫作內暗藏的符號玄機,知名小說《達文西密碼》也以此着墨。對於這些猜測傳說,Torrès斬釘截鐵地一概否認。「這沒有什麼秘密故事,都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我覺得這也是好的,起碼是人們認識畫作的途徑。」

有趣的是,這幅被捧上天的畫作,在1793年博物館剛成立時,卻被閒置一邊。Torrès解釋:「雖然它是十六世紀有名的創新之作,但其後環境和藝術潮流改變,因此在開幕時未被歸入大師級作品之列。」後來拿破崙登位,《蒙娜麗莎》一度移入其房間。後來博物館重開,展品再度排列,《蒙娜麗莎》的重要性才被確認,正式與大師之作並列。達文西首創去掉輪廓線的暈塗繪畫方式,呈現柔和漸變的立體感,成為西方繪畫的基礎,這幅佳作也因此聲名大噪。

Torrès表示,這位「老少女」多年來從未被復修過。「除了在十七世紀被加上塗層,以便被人觀賞外就沒有了。它是一件重要的大師之作,因此保持原貌是非常重要的。」這幅名貴畫作也不輕易外借,多年來只曾因戰後建交,在美國和日本外借展出2次,此後不再有特例。

Image description

展示羅浮宮歷史

今次展覽中的重點是羅浮宮自身的歷史。羅浮宮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1190年,法蘭西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在巴黎建立城堡,外圍有護城河及數座高塔,中央則是有獨立護城河的主塔,這正是羅浮宮的前身。當年這座城堡並非如今天那樣在巴黎中心地帶,只是在城鎮的外圍,而城堡並非皇宮,是一座軍堡,以作防守和監察用。不過,當時法皇並不常駐首都,只是偶爾才在其中留宿。

至十四世紀,瓦盧瓦王朝的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正式長居於巴黎,並決定把原有的城堡改建成文藝復興風格的皇宮,在裏面放置不少藝術收藏。其後羅浮宮經歷了多代國王的擴建,藏品也不斷增加。1682年,路易十四決定把法國宮廷遷往凡爾賽宮,羅浮宮被棄置,更曾打算拆卸,後來則改為法蘭西學院、繪畫雕塑學院、科學院等,並在裏面修建畫廊展示作品。Mathieux總結:「此後羅浮宮不再是皇帝的城堡,而是藝術的城堡。」

在展品中,有一幅十八世紀的油畫《羅浮宮大畫廊重修建議》,其內部面貌與今天的大畫廊無太大差異。Torrès介紹,其中一個展示作品的房間名為沙龍(Salon),每2年會對外開放一次,挑選學院創作的新作給人品評交流,正是沙龍這一字的由來。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793年,共和政府把羅浮宮變成博物館,展示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但隨後拿破崙即位,對羅浮宮進行大規模擴建,成為今天建築的初貌。他更把征服別國的古董藝術戰利品都運往皇宮內,大大擴展內裏的收藏。拿破崙三世落敗後,巴黎人民組成巴黎公社對抗德軍,在1871年戰敗後放火焚毀羅浮宮及其他重要歷史建築,旁邊的杜樂麗宮被完全焚毀,幸好羅浮宮僅部分受損。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展焦點作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法國政府決將羅浮宮建築群全部劃為博物館,進行大規模復修擴建,包括修建貝聿銘所設計的透明金字塔入口,在1989年重新開放,一直至今。在八十年代修建的時候,他們也意外地在地底發現中世紀城堡及附近城市的遺蹟,經過多年復修開放給公眾,附設展廳詳述多年來變化,這也將成為香港展覽的一部分。Mathieux說:「在擴展新面貌的時候,我們同時也找回了舊歷史。」

雖然在港的展覽沒有達文西的作品,但也有Peter Paul Rubens、Anthony van Dyck等巴洛克大師之作。Rubens以色彩豐富、構圖動感、用筆活潑聞名,在《命運三女神》及《真理的勝利》草稿中已可見其功力。Van Dyck是十七世紀知名的肖像畫家,曾為Rubens的助手,風格也受其影響,但人物風格更為沉鬱,深受歐洲尤其是英國的皇室貴族喜愛。他18到20歲的作品《聖塞巴斯蒂安殉難》將現身香港,是首次在法國以外的地方展出,畫作描述羅馬士兵聖塞巴斯蒂安因信奉基督教被判死刑,畫家沒有描述殉道的慘況,反而集中描繪行刑前的哀傷與堅決,讓畫面更有戲劇性。

另外一幅重要作品是Jean-Honoré Fragonard的《雷諾多走入魔法森林》,他是十八世紀法國洛可可風格的重要畫家,以風俗畫、風景畫及歷史畫等知名,尤其擅長繪畫女人。這幅畫以中世紀基督教騎士里納爾多進入了魔法森林的故事為題,講述他如何克服女巫的誘惑,繼續作戰。

除了繪畫,展覽也有不少雕塑和文物,如瑪麗皇后的御用雕塑家Pierre Julien所作的大理石尚德拉封丹人像,以及十五世紀知名工匠François Girardon製作、身穿古羅馬皇帝裝束的小型路易十四騎馬像。Torrès解釋,在法國大革命前,皇室廣場都有路易十四的巨型塑像,只是全在革命中被摧毀,因此這小型雕像更顯珍貴。此外也有古希臘時期的馬首及古埃及時期的官員坐像。

博物館從來都是話語的權力角力場,作為國家權力象徵的羅浮宮更甚。在建館之初,Fragonard等十八世紀畫家因為只描繪風花雪月題材,作品被歸類為「舊帝國」的產物,長期收在倉庫。至於以精湛技藝製作而成的皇室珠寶,更曾被視為傳統封建階級的代表,被人民唾棄,直接賣掉,後來博物館需要把它們重新買回。作為新一代的策展人,Torrès表示博物館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一種建基歷史、詮釋當下世界的觀點:「就算有些東西人們尚未建立興趣,我們也會展示,期待有天能讓人看到其價值。」

多年來羅浮宮也有自己購藏和接受他人捐贈,但挑選過程非常嚴格。「一旦藝術品進入了羅浮宮,就等於進入了國家收藏,不能隨便賣掉、破壞或送贈。」他又表示,館內大部分重要藏品都已經對外展示,只有一些留作保存、外借或研究用途。館內重要作品的展覽位置不會輕易改變,而現存的一些空置房間,隨着藏品不斷增多,預計在未來20年將被填滿,到時佔地廣大的羅浮宮也要擴建。

Image description 休伯特羅伯特在1785到1790年間繪畫的油畫《羅浮宮大畫廊重修建議》(左,館方圖片/Stéphane Maréchalle攝),與今天大畫廊(Grand Gallery)的面貌(右:張綺霞攝)相去不遠,大畫廊的布置氣氛也會在香港展覽重現。

Image description 來自古埃及時期的官員坐像。(館方圖片/Christian Larrieu攝)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