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虛擬人的無限想像 王章樂的科技創意

2025-11-21

在科技與創意加速融合的時代,真正推動變革的往往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對世界保有的那份好奇心。它讓人願意越過既有框架、探索未被定義的領域,並在看似遙遠的地方發現新的可能。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章樂,正是以這份不設限的好奇心,從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項之《奇幻逆緣》男主角Brad Pitt的「逆生長」特效,到虛擬人(Virtual Human)鄧麗君現身周杰倫演唱會同台合唱等,見證了他一步步將虛擬人從電影銀幕帶入現實世界之中。

Image description 數字王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章樂

TEXT BY MIU LAU

大眾常以為,科技領袖必定來自工程或科學背景,然而王章樂的經歷正好提供另一種可能。他自2008年加入數字王國,起初擔任首席財務總監,其後負責集團在大中華區的營運,並監督虛擬人、視覺特效與人工智能研發等多個核心領域。他笑說:「我一直對不同領域保持開放態度,即使不熟悉,也願意探索,從來不會因為產業不在我的專業範圍內而卻步。」這份「願意嘗試」的信念,使他從傳統財務領域,走向技術驅動的視覺世界。

Image description 數字王國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主要負責反派角色Thanos多個視覺特效鏡頭的製作。這些鏡頭大量使用了動作捕捉與面部捕捉技術,將演員的表演精確轉化為Thanos的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他提到,即使身在傳統的財務領域,也難以完全迴避科技的變革。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SAP(常用的國際企業應用軟件)與 Oracle(大型企業級資料庫系統)陸續被引進,每一次轉換都讓他敏銳地感受到科技正重新塑造各行各業的運作方式。因此,當數字王國邀請他參與具娛樂、影像與科技交會的項目時,他毫不遲疑地踏出這一步。
「每一個產業如今都與科技密不可分,因此當有機會接觸電影、特效,以至人工智能與虛擬人時,我自然感到興趣,並積極投入。我認為科技將成為所有產業的共同語言,如果能夠參與其中,便能看到更多未來的方向。」這份推動他前行的力量,源自對未知世界的純粹好奇。

從視效延伸至虛擬生命

數字王國早年的核心工作是視覺特效,從荷里活電影到大型廣告,他們的作品在全球觀眾的記憶之中留下深刻足跡。然而,真正促使虛擬人成為公司發展核心的,是他們意識到多年來累積於特效領域的技術,已具備獨立走向更廣用途的可能性。

Image description 在美國科幻恐怖電視劇怪奇物語(第四季)中,數字王國描繪了「顛倒世界」的影像。

「這是一脈相承的發展,電影特效需要製作角色、面部與動作,隨着技術提升,便逐漸演化為虛擬人,能做到的事情亦愈來愈多。」從《蜘蛛俠》、《X-Men》到《復仇者聯盟》,無數角色的臉部建模、動作捕捉與數碼重建,使數字王國掌握深厚的人體與表情技術。多年累積的技術基礎,如今成為虛擬人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流暢互動的根基。

最初,他們僅把虛擬人視為視效延伸,直到某一刻他們意識到虛擬人不一定只存在於銀幕與舞台,它能走向觀眾、走向使用者,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備功能與情感的角色。「虛擬人並不是一種與視效割裂的技術,而是源於同一技術基因,只是用途更加廣泛。視覺特效本質上就是重建人物、重建表情、重建情緒,當技術成熟到一定程度時,你會發現它可以跳出電影框架,在更多場景中獨立存在,這便是虛擬人最初的雛形。在電影裡,我們讓角色變得真實;而在現實世界,我們讓虛擬角色變得可用、可互動、可陪伴。」這個可能性,在2013年第一次具象化。

虛擬鄧麗君×周杰倫

2013年,虛擬人鄧麗君於周杰倫「魔天倫」演唱會首次登場。當舞台燈光落下,她以驚人的逼真度現身,與周杰倫合唱《你怎麼說》、《千里之外》等,當年不少觀眾都驚訝於虛實之間的界線變得如此模糊,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王章樂說:「當時是全新的概念,也是突破性的挑戰,我們更清楚虛擬技術並不只是技術展示,它能承載情感,當觀眾看到熟悉的人重新出現在面前時,那種感受是非常真實的,這是一次跨越時空、重構記憶的情感體驗。」
他強調,虛擬人鄧麗君的成功讓團隊看見虛擬人的真正力量,「原來虛擬角色可以帶來回憶、帶來情緒,也能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一刻,也讓虛擬人從舞台走向日常應用的可能,同時「虛擬人」不再是想像,而是實際存在。

Image description 2025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上,數字王國與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合作,讓虛擬人鄧麗君登台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虛擬人並非只屬於舞台的華麗時刻。近年來,數字王國把虛擬人技術帶往更具實際應用的領域。王章樂指出,虛擬人可以成為英語教師,在應用程式中以自然語言互動;可以成為客服代表,提供具情緒理解的回應;亦能化身企業的培訓助手,模擬不同場景,協助員工練習應對方式。「許多企業逐漸意識到,虛擬人除了資訊傳達之外,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虛擬人能夠模擬現實情境,受訓者可反覆練習應對,而系統亦能評估回應的準確度、禮貌程度等,再進行調整。」

Image description 數字王國為患有罕見疾病的青少年梓鍵打造虛擬人,讓他以多一種方式來把正向力量分享出去。

這些應用聽來理性務實,但他認為虛擬人的價值並不止於功能,更在於「個性」。「理想的虛擬角色應如真人般具有特質與親和力。哆啦A夢熱愛豆沙包、Hello Kitty沒有嘴巴卻成為陪伴的象徵,這些特點讓角色被記住。虛擬人若要真正走進人群,也需要具備鮮明的性格與溫度。」

最觸動內心的作品

在王章樂經手的眾多項目之中,最令他深受觸動的,並非荷里活眾所矚目的電影特效,而是協助香港少年梓鍵打造的虛擬人。梓鍵患有罕見疾病「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這種疾病逐漸奪走他的活動能力與語言能力。然而他並沒有因此退縮,仍積極參與義工活動,希望把正向力量分享出去。得悉他的故事後,數字王國決定為他建立專屬虛擬人,讓他的願望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Image description 虛擬人梓鍵

技術團隊以臉部重建、動作捕捉、三維掃描與人工智能語音技術重塑梓鍵的樣貌與聲線,再透過Momentum Cloud系統,讓虛擬人能在他無法親身出席的場合替他「開口」。對梓鍵而言,這是一種延伸生命的方式;對旁人而言,則是一種看見科技温度的時刻。對王章樂而言,這種科技溫度遠比特效獎項更具意義,「我們並沒有考量任何商業收益,只是覺得這件事值得做。科技本應以人為本,而這個項目正讓我們看見科技真正的溫度。」

Image description 數字王國曾跟《時代周刊》合作,透過虛擬人技術再現馬丁.路德.金,使其成為封面人物。

也正因為有過這些極具人性的經歷,今年BODW「好奇.激發設計創新」的主題,對他而言有了更具象的回響。談及「好奇」時,他並未給出抽象哲學,而是回到創新最直接的本質。「好奇心從來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所有突破的起點。原本只想到一種可能,但隨着探索,會逐步發現更多方向。很多時候,你只是多問一句:能否再走遠一點?能否再做得更自然?更像人?更多互動?」他以虛擬鄧麗君項目為例,從前沒有人想過已故歌手可以與當代歌手同台,而當技術遇上想像力,舞台便有了新的歷史畫面。他相信,只要科技能理解人、回應人,設計便不再是冰冷的操作,而是一種重新定義互動的方式。「技術的本質不是追求複雜,而是在每個細節中尋找更貼近人性的方式。」

Image description 數字王國曾跟《時代周刊》合作,透過虛擬人技術再現馬丁.路德.金,使其成為封面人物。

在他眼中,虛擬人的發展還有無限的可能性,它將走進教育、醫療、長者照護,或是更多仍在想像的場景之中,成為新的陪伴者、新的協作者。而其核心力量永遠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背後的人。「從想像到真實,虛擬人開啟了無限的創意可能。」於他而言,虛擬人不只是夢想的延續,更是好奇心具象化的形態,讓人看見另一種可能、另一種溫度、另一種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