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顧小培:酒入歡腸

顧小培 | 2017-10-04

Image description

我有一次參加了一位好朋友策劃主辦的慈善籌款項目。那是一場綜藝表演。來了多位半紅未紫的明星,各展所能,是為「出力」,觀眾買票進場參觀,是為「出錢」。朋友在演藝圈子裏人面頗廣,人緣也不錯。正是為這原因,人家社團搞活動,給她一個虛銜,加上一大頂高帽,她就感到義不容辭,一頭跳進去。那天晚上我也去了捧場,真是星光熠熠,節目內容也十分豐富。到頭來銀貨兩訖,皆大歡喜;至於進賬,除去基本支出外,自會交予受益機構,屆時如何處理,當有另一套機制。在朋友而言,她總算做了圓滿功德,既有交代,更彰顯能力,雖然出錢出力,自覺福有攸歸。只不過,套用其中一位嘉賓的說法,她當日「碌了不少卡」,也就是說,動用了不少人情,欠下了不少人情債,像是使用信用卡付了賬,將來須「找數」,待對方有求於自己時,必須回報;正是「出得嚟行,遲早要還」。

我冷眼旁觀,這類盛會,真的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一起炫耀,互相奉承,好不熱鬧。待曲終人散,一眾工作人員猶是興高采烈。朋友備有消夜,說是犒勞,更大程度是給大家慶功,我也一起跟着去了。席間觥籌交錯,每個人顯然對做出的成績,都頗為滿意,彼此祝賀,共獻讚美之詞。過程中,一杯又一杯的酒,將大家的情緒,一再推向高點。我開始明白酒的用途,也實實在在地感到它的威力。

有道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說這話,內中不無留戀之情。究其實,筵席主要是為了吃,吃飽了,生理上有抑制的自然功能,再繼續下去全沒有意思,因為食慾已經遏止,胃也滿載而再容不下。但眾人仍流連不捨,其故應在酒。

本來,小腸和肝臟中都有一個叫「乙醇」(乙醇脫氫酶」)的酵素;它能把酒精轉為「乙醛」。但若過量,部分漏網的「乙醇」可會穿越「血腦屏障」而進入腦。再之後,刺激「多巴胺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Adv. Exp. Med. Biol., Vol. 775, pp. 215-223),從而產生一個「得到獎勵」的感覺;於是喝酒後變得high,不想遽離。不過,分泌出來的多巴胺,很快會被回收。為了能延續這些愉快的、被獎勵的感覺,便會一杯接一杯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