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者,享壽89歲,他對自己能夠長壽十分得意,自號「十全老人」、「古稀天子」等。據史載,乾隆在「七旬萬壽」時,特撰《古稀說》,刻「古稀天子之寶」及「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印章,以誌慶賀。80歲時,又鐫「八徵耄念之寶」印。
食勿言具生物意義
據記載,乾隆暮年仍身康體健,一生未用眼鏡,去世前兩年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尚能寫字讀書。難怪當年英國大使馬戛爾尼(Earl George Macartney, 1737-1806)晉見乾隆後,在其日記中寫道:「觀其風神,年雖八十三歲,望之如六十許人,精神矍鑠,可以凌駕少年。飲食之際,秩序規制,極其嚴肅,殊堪驚異。」可謂對乾隆老而強健的生動寫照。
乾隆堅持「十常四勿」養生法,「四勿」,即「(一)食勿言、(二)臥勿語、(三)飲勿醉、(四)色勿迷」,今期始逐一精述。
「食勿言」,即飲食時不說話,這符合中醫飲食養生所提倡的「食宜專致」原則,即進食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飲食上。這既可品嘗感受食物的味道,又有助於消化,還可有意識地合理搭配進食,並能增進食慾。若進食時不停說話或思慮事情,易不知不覺間吃多了,或影響消化。
「食勿言」還具有深刻的生物學意義。眾所周知,食物是通過口腔咀嚼,然後進入食道。其實,人體咽部的下方有兩條通道,即食道和氣管,它們的入口處基本處於同一水平面,中間由一個隔肌分開。在咽的下方、氣管的始端有個名叫「會厭軟骨」的結構,在神經的支配下,會厭軟骨會根據人的呼吸和吞咽動作來進行適當的調整,使食物準確地進入食道、空氣準確地進入氣管。在吞嚥食物時,口腔及咽部會進行一系列複雜且微小的動作,以保障食物能順利進入食道。但是,吃飯時如果同時不停地說話、吵嚷或大笑,就可能干擾上述的一系列微小動作,最主要的是會厭軟骨的開與閉會發生紊亂,可能致使食物誤入氣管(因氣管的直徑比食道大),引起劇烈咳嗽,甚至窒息等。
專心進食有助吸收
此外,吃飯時高談闊論,常會在食物沒有被充分咀嚼時吞嚥,這將增加胃腸的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或造成胃腸損傷,長期如此,可引起胃痛和慢性胃腸病。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也不利於營養的吸收,有實驗發現,專心進食者對蛋白質的吸收率達85%,對脂肪的吸收率達83%,而狼吞虎咽等不專心進食者,蛋白質只能被吸收75%,脂肪吸收率僅有71%。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