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城抗疫下,衞生署建議市民避免人多聚餐,甚至家人之間也最好保持距離,例如要分開食飯,不同住的老人家以電話聯繫避免見面等。其實,被疫症籠罩,大家都避免與人接觸,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有人取消與朋友聚會;有人減少在外用餐;有人自製「抗疫裝」,將拼合為長條形的廁紙筒貼在雨衣上,讓人不能接近。在這數十個日與夜,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與人保持距離,認真劃出相處的界線。
說到相處的界線,有的人劃分得非常清楚,有的人卻模糊不清。前陣子看到一篇報道,關於一個探討母子關係的日本電視節目,其中一位受訪者是性工作者,她提到曾有母親帶同成年兒子去找她「破處」,該母親全程在場監督打氣,更因為目睹兒子的第一次性經驗,與兒子相擁並流下開心的眼淚。這種過度緊密的母子關係,大抵令人感到難以想像、匪夷所思。然而,就算成年了,甚至建立自己的家庭了,某些情況下我們依然與父母存在界線的問題。
根據心理治療師及It Ends With You: Grow Up and Out of Dysfunction的作者Tina B. Tessina指出,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界線問題可能關乎個人空間(例如父母在沒有預先通知下出現在你家中)、個人責任(例如父母做了理應由你負責的事務,如打理家務、繳付水電煤費用)或個人決定(例如你未能在沒有諮詢父母的情況下作出任何決定),以上種種都顯示不健康界線的跡象,可能令成年子女過於依賴父母,缺乏獨自面對世界的能力。
怎樣的界線才算合適呢?其實每個家庭及每個人的需要也不一樣,很難一概而論。不過,我們雖未至於要穿上「抗疫裝」將家人拒於千里,但不能否認「距離」有助建立健康的界線,而距離的多寡則需要大家trial & error,最重要是願意溝通、理解及尊重,一同磨合出舒服的相處界線。
作者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
[信健康] 加強疫情的反思,支援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