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在1929年參加超現實主義運動以來,給予藝術世界極大影響,他的創作理念,是從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潛意識學說發展而來。圖為達利攝於1950年代。
作為一名藝術家,達利與米羅和畢卡索並稱為西班牙二十世紀的三大藝術巨匠,其多姿多彩的一生和他的深奧超現實繪畫一樣,驚人視聽,動人耳目。圖為達利攝於1958年代。
「超現實主義有一種破壞性,但它只會破壞在它看來禁錮住我們視野的東西。」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迖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如是說。當今社會科學理性和語言邏輯概念被提升到一種可怕的高度,人類自身被算計分辯的工具理性、經驗實證效用和科學主義深深統治的時代,所以人們只能看到、聽到和感覺到自己知道的東西。超現實主義致力於探索人類經驗的先驗層面,力求突破合乎邏輯與真實的現實觀,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揉合,以展現一種絕對的或超然的真實情景。
精神病心理學啟發藝術創作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展展出之達利作品《拿破崙的鼻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孕婦,帶著她的憂鬱影子,在已毀壞的遺址中散步》,1945年作, 油彩畫布, 51.00 x 66.50 cm。
在法國開始的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源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當時的超現實主義者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荒謬與破壞,對以理性為核心的傳統的理想、文化、道德產生懷疑,遂主張離開現實,否認理性的作用,強調人們的潛意識或無意識活動。法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與精神病心理學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潛意識心理學為超現實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精神分析注重對夢想、幻想和幻覺的分析,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依此而從事於潛意識的夢幻的世界的研究,並把夢作為一種可能的藝術創作方法加以發揮,與自然主義相對立,不受理性支配而憑本能與想像,描繪超現實的題材,表現比現實世界更真實和更具重大意義的,想像領域中的夢幻世界,由此而對視覺藝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其用卓越的繪圖技巧描繪奇妙景象,呈現超現實的世界,作品充滿怪異夢境般的形象。達利在學生時代就熱衷於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癡迷於佛洛伊德對夢、性、潛意識的分析。佛氏的精神分析學說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達利創造力的源泉,並把夢作為一種可能的藝術創作方法加以發揮。達利認為藝術家要將潛意識的形象精確的紀錄下來,所以他採用「具象」,精確地複製非正常邏輯思維產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組合在一起,使畫面中充滿戲劇效果,帶給人視覺與新心靈的震撼。他把其流動性的創作過程稱之為「偏執狂的批判方式」,即將自己內心世界的妄誕、怪異,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觀世界,常用分解、重疊、綜合、交錯的方式來反映潛意識的過程。
走在時代前列的跨界大師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藝展展出之達利1975年作品《達利幻覺中的林肯》,這幅畫的特點是:從近處看,是一個裸體女人背對著觀眾朝窗外看;從遠處看,是一個帶有幻覺色彩的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頭像。
以超現實主義作品聞名的他,與米羅和畢卡索並稱為西班牙二十世紀的三大藝術巨匠。達利多姿多彩的一生和他的深奧超現實繪畫一樣,驚人視聽,動人耳目。作為一名藝術家,達利的言行舉止與西方的傳統藝術家大相徑庭,他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早在1919年便開始與媒體合作,那時他還僅是一名年輕的高中生。在三十年代,達利深入探索超現實主義,在當時歐洲超現實主義者所出版的各類雜誌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後,他前往美國旅行,受邀設計雜誌封面。自此到1948年之前,達利一直旅居在美國,在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上寫評論專欄、畫插圖、設計封面及做廣告,「跨界大師」稱號實至名歸。
K11 Art Foundation (KAF)長期以來致力推動大中華地區當代藝術發展. 於上海chi K11美術館隆重推出超現實主義藝術展《跨界大師•鬼才達利》, 展覽將於2015年11月5日開放至2016年2月15日,展出逾240件達利藝術和媒體作品。達利的藝術創作風格別樹一格, 以其神乎其技的表現手法帶出非理性的視覺元素,為觀者帶來深刻印象。兩場中國當代藝術展覽亦會同期舉行,探討超現實主義對中國藝術發展的歷史影響,並引申出當下中國當代藝術家對此運動的重新詮釋。K11 Art Foundation期望藉著超現實主義藝術展, 進一步推動民眾對超現實主義作品的鑑賞力, 理解其對當代藝術的影響,並給予當代藝術家創作靈感。
K11 Art Foundation 創辦人兼名譽主席鄭志剛表示:「這個展覽今天開幕,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並朝著這一願景不斷努力。反觀當下的中國當代藝術語言元素, 有不少是受到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影響。我們相信,本次展覽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中的超現實主義元素,與『'85 美術新潮』時期藝術家作品產生呼應。」在這場展覽中,達利富有創造性的精神激勵中國當代家不斷創新,創作出獨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超現實主義與85美術新潮
K11 Art Foundation (KAF)於上海chi K11美術館隆重推出超現實主義藝術展《跨界大師•鬼才達利》, 展覽場地佈置了眾多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符號,包括達利經常畫的凱迪拉克汽車。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展由KAF與卡拉•達利基金會共同策展,展品從收藏在西班牙菲格雷斯鎮(Figueres)達利博物館逾4,000件藝術作品和檔案中精心挑選。這些作品來自於電影、雜誌、新聞報刊等多媒體管道,通過它們可以窺探達利的創作生平及其作品與媒體之間的緊密關係。除了撰寫文章,達利還設計過封面和廣告,也曾為自己及其他作家的文字作品提供插畫。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新聞媒體對達利而言不僅是一種媒體,更是創作靈感的來源。
本次展覽也會展出達利的一系列作品,其中還包括了他的14件珍品,展覽焦點為達利1949年的作品《拿破崙的鼻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孕婦,帶著她的憂鬱影子,在已毀壞的遺址中散步》(Napoleon’s nose, transformed into a pregnant woman, strolling his shadow with melancholia amongst original ruins, 1945)以及1947年的作品《尼祿的鼻子接近分解》(Dematerialization Near the Nose of Nero, 1947)。其中《尼祿的鼻子接近分解》(Dematerialization Near the Nose of Nero, 1947)是達利「核能神秘」時期的一大代表作。本次展覽還將展出達利的繪畫工具,從調色板到放大鏡,每一樣展出的工具都曾在這位藝術家手中見證歷史,讓觀眾進一步瞭解這位藝術大師。
與《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展同期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覽《上海風光》則展出三位中國當代知名藝術家王興偉、周鐵海和張恩利的作品, 他們曾多次參加國際展覽並且廣受好評,此次特邀他們運用和上海之間的密切聯繫,創造出一個特有的超現實主義想像世界。該展覽取名於1941年約瑟夫•馮•史坦堡(Josef von Sternberg, 1894-1969)導演的一部同名美國黑白電影。超現實主義對現代西方藝術發展甚為重要,亦對中國「’85新潮」當代藝術運動產生影響。「’85新潮」由策展人兼藝術評論家高名潞命名,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一場影響深遠的先鋒藝術運動。超現實主義的的影響力在當今社會或許已逐漸消退,但對幾代中國藝術家而言,它仍是藝術史上不可忽視的里程碑, 值得深入探討。
中國當代藝術穿梭現實與超現實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藝展展出之達利1945年年作品《童年記憶的聖誕節》(Childhood Memories at Christmas),紙上印度墨水和鉛筆,39.20x34 cm,由《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邀請達利繪製之作品,以聖誕樹為主題,成為其設計的第一個聖誕卡。
另一場與《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展同期舉行的當代藝術展覽《你之超現,我之現實」則精選了一系列中國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向觀眾呈現一場別出心裁的跨界藝術展。展覽上將會展出王欣和張鼎的裝置藝術作品、陸揚和葉甫納的影像藝術、耿旖旎和王不可的畫作。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遊走在現實與超現實的邊緣,運用繪畫、影像、表演和新媒體等多種媒介進行表達。在探索虛擬實境美學和不合常理的意象的同時,從現實生活中捕捉種種源自超現實的對話與情境。是次展覽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帶出中國當代藝術的新紀元。
K11 Art Foundation 致力於中國和海外對大中華地區當代藝術的培育及鑒賞。展覽期間,基金會將會舉辦講座、學術研討會、達利電影放映會、藝術工作坊、兒童藝術教育活動等一系列拓展活動。K11 Art Foundation委任羅賓• 佩卡姆(Robin Peckham)為展覽策展人, 他補充:「中國的青年文化遊走於幻想世界以及現實之間,這一關係可以在流行電影、獨立音樂以及當代藝術體現出來。有別於上一輩藝術家,這些年輕藝術家不再討論中國的都市發展的『超現實』性,直接在作品中入塑性極強且富有象徵意義『超現實』元素。」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藝展舉行期間,上海chi K11美術館所在,位於淮海路的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亦乘時推出各種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衍生品,包括其招牌鬍子及紅唇咖啡杯,以及別具特色之達利麵包,每個盛惠人民幣16元。
2010 年鄭志剛先生 (Adrian Cheng)創立了 K11 Art Foundation (KAF)。K11 Art Foundation 是
一家旨在推動中國當代藝術運動發展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為大中華區的新銳藝術家提供一個充滿創意的藝術孵化平臺,並將他們的作品推向國際舞臺和廣大觀眾面前。K11 Art Foundation著手促成多個具創意及跨區域的合作專案,向亞洲以至全球介紹中國的優秀人才,並展示他們的潛能。通過研究、行動和夥伴關係,以及彙聚各界對藝術的熱愛和能量, K11 Art Foundation為大眾提供了多樣化的活動和展覽,以教育和提升社會對藝術和文化的鑒賞能力。武漢的 K11藝術村(藝術家駐村計畫)更提供了 11 間工作室、一個展覽空間和平臺,讓許多年輕藝術家創作和展示他們的作品。
KAF 和卡拉•達利基金會經過一系列國際合作,締結了合作夥伴協定,致力於共同説明中國的年輕藝術人才提升知名度。繼與英國文化協會、中央聖馬丁學院、Cornerhouse HOME 及表演團體 Brighter Sound 合作後 ,KAF 和倫敦當代藝術學會(ICA)合作,共同舉辦「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展覽,展出中國藝術家張鼎的作品,該展覽於 2015 年 10 月開幕。此外,K11 Art Foundation 很高興能夠繼續與巴黎東京宮合作,共同舉辦第二場展覽——藝術家陳天灼的個展。2015 年 7 月,KAF宣佈與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合作進行一項重要研究。
1974年,達利在故鄉西班牙菲格雷斯鎮(Figueres)創建了舉世聞名的達利博物館,達利博物館又名「記憶博物館」,達利自己稱它為「超現實主義世界」,裡面收藏著達利在各個創作階段的不計其數的作品,除畫作外還有達利設計的雕塑、珠寶、傢俱等。達利博物館現已成為成為吸引全球藝術愛好者的勝地,是西班牙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卡拉-達利基金會是藝術大師達利本人親自創辦的基金會,負責管理達利戲劇博物館(Dalí
Theater-Museum)、達利卡拉城堡(Gala-Dalí Castle)和達利李家港美術館(Salvador Dalí's
Port-lligat House),以及包括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在內的藝術文化遺產。如今,卡拉-達利基金會肩負著在世界各地推廣、支援、闡釋達利作品的使命,更致力提高其作品在藝術與文化界的聲譽、保護並捍衛有關作品的智慧財產權免受侵害。
(文:Patrick Chiu,圖:K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