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下雨時間重要性

2016-05-24

Image description 最理想的降雨時間是冬天,泥土可以把水儲備在深層,到春夏生長時節來臨,水分便有用武之地。

香港的雨水好像愈來愈多,每當踏入春夏季, 每每傾盆大雨,即使香港不再是漁業農業主導的城市,但暴風雨所帶來的不便如水浸,還是經常纏繞我們。下雨天港人最關心的通常是黃、紅、黑雨警告下是否要上班上學,而外國的葡萄產酒區一旦面對降下的大量雨水,影響卻深層得多。假如葡萄臨秋收時出現大量雨水,便有機會出現葡萄過分脹大、黴菌侵襲及葡萄腐爛等問題,破壞葡萄收成質素。

望天打卦

酒用葡萄對水分的要求不高,只須生長期內有剛足夠的水便好,過多反而會增加樹的生命力和葡萄汁液,濃郁度被稀釋,釀出的酒有機會淪為普通甚至劣質。雨水對大部分歐洲葡萄園很重要,因為一些歷史悠久的產酒區天然雨水充足,毋須再依賴人為灌溉,葡萄都能夠健康生長,法例會限制人工灌溉,葡萄園便只能「望天打卦」;相反,很多位處新世界的葡萄園因法例和天然條件關係,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人工灌溉,雨量的重要性相對沒有那麼高。總括來說,降雨量跟葡萄品種、葡萄園的風土條件如土壤等息息相關,例如愛乾爽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即使種在降雨量不少的波爾多(Bordeaux)也不是大問題,因為碰巧波爾多左岸(Left Bank)有大量透水能力極高的礫石(Gravels),降雨後土壤排水快,對赤霞珠並不構成影響。葡萄農亦會因應高雨量和濕度等,設計適合的藤樹攀爬法和樹冠管理(Canopy Management),盡量增加樹葉間的空間透氣度,以免滋生黴菌。

果實爆裂

降雨量多寡跟葡萄品質有關係,但不是直接掛鈎,某些年降雨量高達1700毫米的地區如葡萄牙北部的Vinho Verde和瑞士南部的產酒區都能生產優質葡萄酒,因降雨時間才是最關鍵。對生產酒用葡萄來說,最理想的降雨時間是冬天,泥土可以把水儲備在深層,到春夏生長時節來臨,水分便有用武之地,而且泥土裏有充足水分有助防止結霜。在生長季節期間輕灑的雨水亦有助滋潤葡萄樹和大地,到了葡萄串開始轉色後,少量而足夠的雨水是必須的,然而假如大量雨水一旦集中在葡萄全面成熟前——臨秋採割前的話,葡萄便有機會出現上文提及的過分膨脹,導致果實爆裂,然後黴菌來襲,收成便泡湯。個別品種的外皮較厚或果串較疏,其抗黴能力相對較高,西班牙白品種Albarino、法籍品種赤霞珠和小維鐸(Petit Verdot)都是好例子。

傳統的生物學教曉我們植物是循根部吸收水分,加上光能、二氧化碳和植物上的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糖分,讓植物生長。美國的華盛頓州大學及德國多項研究均顯示,原來除了根部,葡萄外皮及花托都會吸水,因此有葡萄農為避免葡萄吸入過多水分,會在葡萄樹冠上安裝雨篷或網,有些莊園或會噴灑藥水,增強葡萄皮的抗濕能力。

文:梁淑意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