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李思齊教授:饒公讀書養生法(下)

2018-06-20

本欄上期介紹饒宗頤教授終身堅持讀書的習慣,也有助其長壽。今期續講。

讀書自古是養生「第一品」,不僅饒宗頤,歷史上許多名人皆因讀書得健康長壽,如高壽101歲的少帥張學良(1901-2001)。張學良因1936年12月12日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後來張學良便身陷囹圄,從1938年11月起被囚禁,直至1990年才全面恢復人身自由,雖經歷長達五十多年的囚禁生活,但張學良卻仍活到101歲。這因張學良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數十年間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他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書籍,心靈得到洗禮,悟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心態。

Image description 饒公(中)曾贈「弘揚國粹」墨寶給筆者(左),表揚筆者弘揚「國粹養生」。(作者供圖)

養生一品

宋代《述齊齋十樂》一書中,將讀書列為養生十樂之首,這符合現代科學。讀書是一種益腦活動,而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腦健則體健,體健則長壽。

美國專家曾研究「經常用腦對健康與長壽的影響」,結果證實:加強形象思維活動,能延緩大腦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可使老年人保持健全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同時心腦血管疾病和癡呆症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而根據生物學「用進廢退」原理,人若不讀書、不用腦,缺少資訊刺激,腦啡肽及核糖核酸等活性物質水準就會降低,長期則大腦功能呈漸行性退化,思維、分析、判斷能力下降。

讀書其實是一種涉及人體整個身心的活動。《黃帝內經》有「聚精會神乃養生之大法」的說法,讀書使人沉迷於書中的世界,不僅可享受知識帶來的愉悅,且是一種積極的身體放鬆和精神享受,故能起到調達神志、平衡人體氣血陰陽的作用。現代醫學也指出,好的詩書好像心理疏導的醫生、情操高尚的導師,又像一種精神食糧,可助人除煩排憂,防止精神空虛,忘卻痛苦。

書籍療法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精神的觸發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對一些慢性疾病,尤其是神經系統及心理方面的疾病,都有疏導、怡情的治療功效。據報載,某些國家已興起「書籍療法」,如德國某醫院為病人開設專門的圖書館,輔助治療一些慢性病,使病人較快地得到康復。

筆者推薦讀書治病「五處方」以供讀者參考:1.治老年癡呆症:每日抽出一定時間看報紙、雜誌、書籍等,以防中老年人大腦細胞早衰及老年癡呆症等。2.治抑鬱症:選故事生動、引人入勝、形象鮮活、語言幽默的笑話(喜劇劇本或喜劇小說)等研讀。3.治心煩症:選讀故事曲折、懸念不斷、逗人快樂的古典名著(或偵探小說、言情小說)等。4.治小兒口吃症:選讀琅琅上口的童謠、詩歌等,注重發音正確,只求暢不求快。5.治智障症:選趣味性強,有啟蒙、誘導、增智作用的連環畫(或動漫畫、童話、寓言故事)等,宜從簡入繁、深入淺出。

最後,筆者建議,「讀書養生」宜常與「運動養生」交替進行,更能健身益壽。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