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圓滿結束幾天了,還有幾句囉嗦。
最佳《樹大招風》我共看了三四次。它同時得到最佳導演、影帝,又傳來被內地部份封殺,這部電影往後會更添神秘色彩,每談一次就多一分傳奇。其實去年電影上畫,好些大陸影迷南來看戲,大半年前我在豆瓣看影評,近日再去,頁面已被刪除了。
得最佳電影,被封殺,《樹大招風》越來越像一個傳說了。我相信它是會在香港電影史留名的。那麼,文藝上需要的是更多評論和討論。
文:何兆彬
《樹大招風》奪最佳電影
01
看罷金像獎那一晚,臉書上都在談《樹大招風》及港產新晉導演們,氣氛振奮。身在現場的朋友說,現場氣氛也一樣。我想,大家多少是為了那批新導演而興奮,《樹大招風》是以舊時代拍出來的新風格作品,陳志發《點五步》、黃進《一念無明》參加首次劇情片計劃,成本只有二百萬。前者是香港從來沒有的年輕棒球熱血故事,後者是港產片從來沒談的鬱躁症。即使是惠英紅奪影后作品《幸運是我》(羅耀輝導演),拍的是老人癡呆症(惠英紅)遇上廢青的故事,也是香港電影鮮有的題材。
其中《樹大招風》踩界的創作內容,我認為是最凌厲和具想像力的。香港創作人一旦鬆縛,是可以很厲害很厲害的。惴摸上意,是一種消磨創意的創作方法。
《樹大招風》拍攝途中
02
但《樹大招風》劇本不獲內地合拍片審批,因為杜琪峰支持鮮浪潮短片比賽(《樹大招風》三名導演都是鮮浪潮比賽冠軍),最後決定照拍。電影去年四月上畫,票房約一千萬,沒有錢賺。去年訪問杜琪峰(杜琪峰 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他說過明知這齣戲沒錢賺,但都照開。
《點五步》、《一念無明》首次劇情片計劃成本二百萬。《幸運是我》的劇本到過多間電影公司,都沒開成,最後是英皇電影楊受成說沒錢賺不要緊,照拍。
也就是說,以上四部電影以一般商業運作,本來都是不會發生。但如果單靠本地市場,沒有盈利,往後也不保證會再次發生。
《點五步》
03
去年電影上畫前,寫了篇「《樹大招風》回到崩壞前,大賊都有夢想的年代」,提到葉國歡結束AK47年代,回國內跑水貨。在大陸賄賂官員,卻受盡凌辱,「這故事中寫到縱使身有通天之能的大賊,到了國內,功力都全作廢,那明顯的是指北上的電影人。
金像獎頒獎禮中,播出的是卓子強一段:「我哋以前,一單大過一單!」他用運動員來自比,「我係一個攀山運動員,再爬梗係要攀喜馬拉雅山啦。」想到王姓肥導演之流,不斷的在大陸重覆自己往日賺錢方程式,不攀高山,卻在挑戰觀眾的下限。也許上述卓子強之言,也是影人(導演、編劇)借作品言志。
04
略談林家棟,其實他與金像獎「有緣」。過去三幾屆,他在香港金像獎都是話題之一。2015年(34屆),司儀之一的他提到電影《點對點》的演員張雪芹,將她稱為「張咩咩」,又嘲笑該片在「歐洲」上映(指屯門的「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自己不會「咁癲」入屯門「睇10點早場」。該屆三名司儀由楊千嬅、陳小春,以及林家棟負責,惡評如潮。陳小春忘詞、口齒不清,林家棟失言。去屆《十年》得最佳電影,台下掌聲雷動之餘,有兩人被捕捉到扳起臉,不鼓掌,一為黃百鳴,一為林家棟。林家棟今年說:「Budget與創意無關。例如《骨妹》毋須場景、道具,我只需要個骨妹嘅啫。」也受到好些批評。
05
今屆,林家棟是焦點中的焦點,他奪得影帝。
演員的表現,其實與他的品格不一定有關係。他們的表現,與我們是否喜歡他,也應該獨立來檢視。有朋友因為惠州政協(陳小春)主演,堅持不看《樹大招風》,那是大家的自由,但也太抹殺了其他創作人的心思了。林家棟品格也許不怎討人喜歡,但他在《樹大招風》演出,幾近無可挑剔。
去屆《十年》獲最佳電影,掌聲雷動之中,鏡頭一轉,台下只有黃百鳴跟林家棟扳著臉沒有拍手。
06
好電影可一不可再,在某些電影中,好些演員、創作人往往突然進入一種狀態,之前沒有,後來也沒法重覆。我從來不喜歡林家棟(as a演員),但戲中深沉陰險的他實在演得好。黑仔姜浩文越來越有觀眾緣,網上十分受歡迎。但他演戲往往過份用力,(像《激戰》),去年他演26齣電影,就只有《樹大》令人印象這麼深刻。
《樹大招風》姜浩文
07
有些媒體指《樹大》不獲內地審批,是由於歐文傑曾拍《十年》,其實時間性不對。又有人誤解電影不能上畫是因為戲中葉國歡貪污一段,描寫內地官員都貪贓枉法。其實《樹大》一早就知道劇本不獲通過,電影劇本不通過也不只是因為描寫了貪污。而電影去年2月參與柏林影展,當時在當地第一個上映前的訪問(由內地記者波米撰寫),一早就透露了:
訪問中黃偉傑說到:「陳小春的角色就是在香港搞個綁架什麼的,為什麼不給過呢?因為他們講,這一部分也出現了『在內地進行軍火交易』的情節,這個也是不允許的。」
(這篇訪問刊於去年2月中,被國內不少網站翻印,已分不清內容源頭。但那是喜歡《樹大》電影必讀的一個訪問。內容首次談到導演們在國內偷拍片段等等。以下是其中一個來源:《树大招风》亮相柏林,引进内地几无可能)
戲上畫了,當然還有一句對白「到上面落來,屎你都無得食」被大造文章的。計我話,電影以烏有史的創作形式替三名大賊在1997年劃一條死線,改掉歷史,以三人都在這死線前悲劇收場,再加上電影結尾接上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發言,都未免使觀眾對作品有更多政治解讀──令人多少覺得它「念英戀殖」。
《樹大招風》
08
很怕看到明星上台哭哭啼啼,多謝上帝(奇怪永遠沒聽到多謝佛祖的)。但聽到惠英紅奪得影后,提到母親患老人癡呆,提到《幸運是我》劇本曾送到多間電影公司,都沒有人肯拍資,結果是英皇老闆楊受成決定「沒錢賺也拍吧。」多少有點感動。
沒有楊受成,就沒有《幸運是我》這部不俗的電影;沒有杜琪峰,就沒有《樹大招風》;沒有柯星沛、陳慶嘉也沒有《點五步》(二人為電影監製)。2016年最令我感動的,其實是上面那些有權有力的電影人,以老帶新,為香港電影出力。
希望以老帶新會繼續下去。香港電影沒有老的不成,沒有年輕的更不成。
(《樹大招風》復活節期間作有限度重映,詳情:樹大招風Trivisa專頁
上映戲院有:
Festival Grand Cinema @又一城
14/4: 3院 5:30pm 15/4: 3院 6:05pm
MCL cinema @將軍澳新都城
14/4 6院: 3:00pm 15/4 6院: 3:00pm
《幸運是我》亦將會重映。本週四 (4月13日) 於以下院線再度上映:UA Cine Times、UA Cine Moko。更詳情內容,請看《幸運是我》臉書專頁。)
筆者新開了個人fb專頁: 午夜翻牆'Round Midnight
英皇電影楊受成與出爐影后惠英紅
談杜琪峰總想起他這段話(紀錄片《無盡》截圖,網上圖片)
《幸運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