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漢學家兼翻譯家克拉爾(Oldřich Král),漢名王和達,早前逝世,享年87歲;他一生致力於古典文學、哲學與美學研究,當中包括《易經》、《道德經》、《文心雕龍》、《西遊記》、《紅樓夢》、《詩品》等名著。
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王和達曾兩度留學於北京大學,期間翻譯巴金小說代表作《家》與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2003年其捷克文譯本《紅樓夢》在北京獲頒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作品翻譯國際獎,2017年他更榮獲第十一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查實早在2005年,他已憑譯作《莊子全集》獲頒捷克最佳圖書獎,2010年獲頒捷克特殊文學翻譯獎與捷克社會科學特殊獎;就在去世之前,儘管年邁而體力衰退,王和達仍傾力翻譯古典小說《金瓶梅》,迄今已出版3冊。
師承普實克
就在上世紀初期的歐洲,捷克布拉格學派為海外漢學圈的一個重要流派,其奠基人為普實克(Jaroslav Prusek),此一流派人才輩出,王和達即為普實克其中一名得意弟子;從上世紀中葉起,除了曾受「布拉格之春」影響而短暫退出學術界之外,王和達畢生在捷克的漢學界與翻譯界筆耕不輟。
事實上,王和達就在偶然的機會下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他遂有此說法:「我原想學習比較文學,但在1949年之時,布拉格查理大學仍未開設比較文學專業,我當時的教授給我一個電話號碼,並且說道:如果存心學習比較文學,那就不如比較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而那個電話號碼為普實克所有。
談及他的老師與啟蒙者,王和達憶述其事:「我當時與普實克取得聯絡,到了最後,他竟有此一問:你真的期望研究比較文學嗎?我點頭以表示肯定。普實克其人值得大書一筆,他是一位優秀的導師,同時亦是了不起的讀者;就在之後幾年,我們共同閱讀與翻譯,我從中深受他的鼓舞;因此我就開展漢學比較研究,而我的著作亦屬於比較文學範疇。」
話說王和達1930年9月13日生於布拉格,自幼喜愛文學,尤其熱中中國文學;他1949年考入查理大學,主修中文,從此展開漢學研究生涯,他於2000至2001年出任布拉格文學院院長;他的譯筆一向以嚴謹見稱,遂將中國古典精華,呈現於捷克讀者眼前,同時亦深深影響到毗鄰的斯洛伐克等國讀者。
《紅樓夢》的詩詞歌賦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那麼,王和達如何準確翻譯與傳遞當中的文學意境呢?他遂有此說法:「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確實很難翻譯,特別是其中涉及諸多典故,那對外國讀者而言,實在難以理解,此所以他主要採用兩種形式,其一為參考德文版與英文版,在保持原文風貌的前提下,盡量讓讀者更易於理解;其二則為按字面意思直譯及意譯之後,與捷克詩人合作,然後由詩人加以修飾。」
深層次閱讀
翻譯其實是一種深層次閱讀,及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為王和達真正研究之始,除此以外,俄國形式主義與布拉格結構主義的論述亦給他極大啟發;或者就像《金瓶梅》所言那樣:「不聽便罷。」沒有遇見那些難題之前,他的漢學研究、閱讀與翻譯也就無法繼續下去;王和達一生從事翻譯工作,有兩點令他感受最深的:其一,文學翻譯為需要長期閱讀的工作;其二,真正文學翻譯在文化層面交流、互動、干預與融合的過程。
他翻譯中國古典小說,對捷克讀者而言,中國古典文學為藏匿於世界文學叢中的珍貴財富,展示中國生活的百科全書;臨終之前,王和達猶在翻譯《金瓶梅》,從2011年起,他計劃每年翻譯一卷(大概10章節),他正翻譯第七卷第61到70章,而第六卷擬在9至10月間出版。
王和達期望按計劃完成,他指那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說,翻譯乃他的事業;可惜他已離世了;然而,對他所翻譯的其他各種文學作品,他期望可透過翻譯而帶引非中文讀者更了解文字與故事背後的文化意涵,就像讀者假如先前曾閱讀《莊子全集》,那就更易理解《紅樓夢》了。
相片:網上圖片
撰文 : 占飛